《切韻考》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切韻考》是中國近代音韻學著作。清陳澧著,成書於道光二十二年 (1842)。版本有成都書局1929年版、北京市中國書店1984年影印本。[1]
陳澧(1810-1882),字蘭甫,一字蘭浦,號江南倦客,因書齋名 「東塾」,世稱「東塾先生」。廣東番禺(今廣東廣州)人。學者,音韻學家。幼喜讀書,能詩文。凡天文地理、樂律算術、古文駢文、填詞作詩、篆隸行書,無不精習。道光十二年(1832)舉人,咸豐元年(1851)任河源縣訓導,到職僅2月,因見「盜賊遍地,當事者不問」,遂告病還家。為廣州學海堂學長數十年,晚年主講菊坡精舍,從學者甚眾。著述極豐,尚有《東塾讀書記》、《聲律通考》、《漢志水道圖說》、《漢儒通義》、《水經注提綱》等15種。
《切韻考》6卷,卷1 「序」和 「條例」,敘述著作目的和考證方法; 卷2 「聲類考」,校定 《廣韻》反切用語,得452個反切上字,分別系聯而得40聲類;卷3「韻類考」,校定《廣韻》反切用語,並以韻部為單位,系聯反切下字而考得韻母的類別;卷4「表上」、卷5「表下」,以韻部為單位,仿照等韻圖表,列出《廣韻》206韻,每一韻部中的所有小韻,平、上、去、入四聲相承,凡同一聲類者列在同一縱行,凡同一韻類者列在同一橫行;卷6「通論」,探討音韻學上的某些理論問題。本書附《外篇》3卷,卷1 「切語上字分並為三十六類考」,敘述《廣韻》40聲類與傳統三十六字母的異同;卷2 「二百六韻分並四等開合圖攝考」,按照等韻學的方法,重新排列《廣韻》206韻的開合四等,以指明等韻的源委和得失;卷3 「後論」,探討等韻學上的某些理論問題。
《切韻考》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陳氏著《切韻考》的目的,是為了探究孫叔然、陸法言的 「切語舊法」,即探究陸法言 《切韻》的聲韻系統原貌。由於《廣韻》並不明言它的聲母系統,它的206韻部也不能跟韻母系統相提並論,因此陳氏首創反切系聯法以考證 《廣韻》的聲韻。反切系聯法的根據是「切語之法以二字為一字之音,上字與所切之字雙聲,下字與所切之字疊韻」 (卷1)。其具體措施有正例3條,即同用、互用、遞用,變例2條,即又音和互見。所謂同用,是指兩字的反切上字相同,則它們的聲母相同;兩字的反切下字相同,則它們的韻母相同。所謂互用,是指兩字互為反切上字,則它們的聲母相同;兩字互為反切下字,則它們的韻母相同。所謂遞用,是指乙字做甲字的反切上字,丙字做乙字的反切上字,則甲、乙、丙三字的聲母相同;乙字做甲字的反切下字,丙字做乙字的反切下字,則甲、乙、丙三字的韻母相同。所謂又音,是指同一個音的兩個反切,其反切上字聲母相同。所謂互見,是指平、上、去、入四聲相承的韻部,其所包含的韻母可互相參見。陳氏運用這種辦法,最後確認《廣韻》聲類40,韻類包括四聲在內共311類。與宋人三十六字母相較,40聲類的不同點在於明母和微母合而為一,照、穿、床、審、喻母均一分為二,而三十六字母的幫、滂、並和非、敷、奉亦與反切上字的分合不同。與《廣韻》206韻比較,311韻類的不同點在於某些韻以開合口之不同區別為2類,如唐韻,某些韻以洪細之不同區別為2類,如東韻,某些韻以開合洪細之不同為4類,如庚韻,還有一些韻則表現出重紐的區別,如支韻。
反切系聯法有一個前提,即必須保證反切用語沒有訛誤。對此,陳氏又創立了三個條例:1. 切語用字偶疏說,即指一韻之內開合口兩類分用甚明,偶有以開切合,或以合切開者,這是切語用字之疏,不能因其相通而合為一類。2. 切語借用字說,即指《廣韻》中有以他韻字切本韻字者或以他類字切本類字者,這是因為本韻或本類無字,或雖有字而冷僻不可用,凡借用字亦不可與他韻他類合為一類。3. 韻末增加字說,即指《廣韻》同音的字必定不會分立兩個反切,如有同音而分立反切者,其一必為後人所增,增加字多在韻末,應摒棄不用,以免擾亂反切系聯。
《切韻考》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陳氏發明的反切之學,其意義不僅在於探明 《廣韻》的聲韻系統,更為重要的是,它啟發了後人科學地利用韻書以外的反切系統,從而為漢語音韻學增加了大宗材料來源。陳氏所創立的「切語用字偶疏說」等條例,不僅對於反切系聯繫大有裨益,在韻書的校勘上也有重要價值。
不過陳氏在反切系聯過程中,也頗有不精密之處。後人檢查的結果是,如果嚴格依其正例,則《廣韻》的聲類當是51類;如果加上變例,那末《廣韻》的聲類又當是33類。同時,陳氏的反切之學有兩個根本的缺陷:1. 所謂「又音」,既可能是同音異切,也可能是同字異讀,把異讀也當作同聲母來合併,在理論上是講不通的。而陳氏所謂的「互見」,是以相承4韻中的某1韻來範圍另1韻,如果相承4韻中的韻母不整齊劃一,那末就容易產生錯誤。2.反切上字的類是否絕對等於聲母的類? 《廣韻》的反切上字根據韻母中i介音的有無而有一、二、四等與三等的分類,但是這種分類並不完全代表聲母的類別,陳氏一概視作聲類,顯然不夠妥當。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