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十二爹(牛撇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十二爹》牛撇捺)
前往: 導覽搜尋
十二爹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十二爹》中國當代作家牛撇捺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十二爹

十二爹朱毓義於庚子年春節之前撒手人寰、駕鶴西去,走完了自己平凡而又多彩的一生。

十二爹是尕爺朱滋和的長子。尕爺尕奶生育了三子二女,長子毓義,長女毓珍,次子毓禮,次女毓瑾,三子毓信。

十二爹與我父親朱毓才同庚,但小月份,故而我父親行十一,他則次之。他們出生於1933年,其時,朱毛紅軍已經抵達陝北,國共兩黨達成了聯合抗日的共識。

我太爺有六個兒子,兒子們給他生了十七個孫子。其中只出了三個大學生,分別是尕爺的長子朱毓義、次子朱毓禮,五爺的長子朱毓新。太爺有幾個孫女不是很清楚,但二爺的女兒,我們叫八娘(姑)的,甘肅師大畢業,是孫女中獨一無二的。

太爺的三個大學生孫子中,朱毓新學的是工礦,就學於昆明工學院,畢業後在甘肅金川鎳礦辛勞一輩子,行政正科、高級工程師;朱毓義學的是地質,畢業於蘭州大學,在內蒙古某地質隊就業,高級工程師;朱毓禮學的是師範,與他的堂姐還是堂妹,我們的八娘應該是校友,長期從事中學教育,高級教師。

十二爹結婚很晚,三十二三歲或者更大一些時才做新郎。此時,與他同齡的他的十一哥,已經有了四五個孩子,長子已經十二三歲,上了初中,去北京朝聖、參加全國大串聯的壯舉已經完成,雖然之後成了失學少年。

十二爹之所以結婚晚,說句晚輩不敬的話,屬於高不成低不就。作為一個農村娃出身的大學生,他擇偶的標準既不很高,也不會太低。他要找有知識有文化的,要找有工作帶飯票的。但在彼時尚很蠻荒的內蒙古烏海市,在大部分為男性的地質隊,找本單位不多的幾個女性,競爭十分殘酷,他不具備優勢。找地方上的,條件合適、彼此滿意的也不是很多。所以,十二爹從大學畢業,單身了十好幾年。最終,十二爹找了一個在 內蒙一個小鎮工作的北京姑娘。十二媽年輕時我見過一兩面,感覺不是很漂亮。待到我在寧夏工作數年,去烏海看他們時,她已成了一個慈祥豁達、睿智開朗,也可以稱得上漂亮的小老太太,可親可敬。

十二媽生活理念十分達觀,她隨遇而安,溫和包容。十二爹抽煙喝酒,她從不干涉,即便在十二爹年近八旬,患胃癌手術後仍大抽其煙,大喝其酒,大吃辣椒,大魚大肉,十二媽也不勸阻,更不呵斥。她的健康觀、生命觀是自然主義的。她似乎信基督教,一切聽憑天意。十二媽患有比較嚴重的心臟病,但她不以病人自居自重自憐。她在六七十歲時,經常出去旅行,不跟團,獨自游。她大概不懼死亡,走哪算哪。或者說她相信上帝,上帝會保佑她。

十二爹是高級工程師,為內蒙的地質事業做了許多工作,功勞苦勞均有。十二爹又是個書法家,搞書法挺費筆墨紙硯挺費錢的,還占地方,不衛生。容易招來一群群的求字者,讓家裡熙熙攘攘,喧鬧煩亂。有好處嗎?有一點,一是有一定知名度,二是有一些求字者送的煙酒,三是有些小小的收入。十二媽是文化人,北京大地方出生的人,她欣賞丈夫,支持丈夫的事業。提起十二爹的書法,十二媽滿臉的驕傲與自豪。

寫了不少十二媽的事,意思只有一個,十二爹這位夫人是娶對了。

十二爹婚事方面,有一些有趣的傳言。說尕爺尕奶為十二爹的婚事很操心很着急,曾托人為他在農村找過幾個,但十二爹不是不見,就是瞧不上。年齡大後尕爺尕奶埋怨他,說如果聽他們的話在農村找了,娃娃早就滿地亂跑能放羊了。十二爹反唇相譏,你們給我找的在哪裡呢?父親說十二爹絕對不會找農村媳婦,因為他說過,沒文化的女人,無法溝通,無法容忍,無法共同生活。

一個人有一個人的生存法則,有他自己的婚戀觀以及擇偶標準。從十二爹的生活看,他的婚姻是成功的、幸福的,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十二爹是一個恬淡的人,溫和、自持、內斂。在家族裡,本來很有地位,說話是很有分量的,但他從不出頭,不摻和族裡的那些七嘴八舌、家長里短、難以分清是非、難以調解的事。父親評價十二爹,說他是個老好人。

竊以為,做一個「老好人」,在我們家族裡,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然,做起來也是很難的。

我們家族的事,十二分的複雜。妒忌、冷漠、仇視、算計、落井下石、專宰親戚等等的人間醜惡,在家族內部都有反應。我曾祖父的六個兒子間,就上演過許多的鬧劇。對於這些事情,做理性的判斷?求實的分析,分出是非,辯出好歹,確定善惡,實非易事。十二爹不論有沒有價值取向的偏移,做出的判斷必然讓一部分人心悅,另一部分人怒目。與其這樣,不如三緘其口,裝聾作啞。

十二爹不願意陷入俗務,不為家人爭蠅頭小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家極貧,我們老家西北農村極貧。我們的老宅,因為人口的增加,人員的遷移,風雨的剝蝕等原因,必須拆了重建。五爺家雖早已遷移到蘭州生活,但老宅中還有他們兩間房。其中一間,堂屋的廂房,當時正由尕爺住着。這兩間房下一步由誰暫時享有使用權呢?二爺的二兒子,我們的四爹一家兒女多,很想拿到這兩間房。他們做了不少工作,比如給五爺及他的兒子們送狐狸皮大衣(那時的狐狸皮每張八元左右,而且四爹是逮狐狸的高手)等等。但,如果十二爹出把力,仗着五爺的在世親弟弟尕爺的面子,仗着十二爹與五爺的兒子,我們的十三爹均為大學生的特殊經歷與感情,尕爺家,具體為尕爺的小兒子就能拿到。但十二爹自始至終沒有做。也許,他不想為這些小事出頭,怕有失他知識分子的身份,也許他認為他的堂兄比他親弟弟更需要那幾根椽子。最終,那兩間房子(能翻蓋三四間)的使用權歸了四爹家。大門樓的椽子能蓋一間小屋,那是全族人的,尕爺家也沒分到一根木頭。

對於分不太清的事情十二爹不強分黑白。大約三十多年前吧,十四爹、尕爹都還相對年輕,當然就氣盛,容易衝動。有一次十四爹攜家眷回鄉省親,看望自己的老母親。因為贍養費的事,大概尕爹以為母親在他家生活,十四爹給的錢太少,或者沒按時按量付給,他們鬧了起來,尕爹打了他的嫂子。那次十二爹是否在場,不很清楚。但據說十二爹沒給他們分是非,論對錯。這令十四爹十二分不快。估計尕爹心裡也很不舒服。他們都想得到大哥的支持。十二爹去世後,十四爹破天荒給我父親打了電話,說他有好多話想對他的十一哥講。他讓我父親去白銀他那裡聊天。對於一個八十七歲的老人而言,跑三四百公里去聽知心的話暖心的話或者批評的話指責的話,抑或是議論別人的話,都沒有太大的意義和必要。父親未去,也無去的打算。

家族裡其他的是非,十二爹也從未染指。

十二爹是書法家,中國書協會員。他在烏海市、內蒙古以及我們家鄉甘肅皋蘭縣都有較高的知名度。

我們這個家族還是有一定文化積澱與傳承的。曾祖父有文化,是郎中,毛筆字應該不錯。他的四兒子,我的祖父,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還在櫃蓋裡面留下了很好的毛筆字,記載着家庭成員的生辰八字。想必他上過幾天私塾。他的二兒子,曾任民國皋蘭縣教育局長的我們的二爺,則寫得一筆一流二流的好字,小楷隸書尤其擅長。據父親說,二爺曾給蘭州的黃廟題過匾。二爺的字,我在《皋蘭人物傳略》中見過一幅,在家譜上也見過。十二爹成為書法家,情理之中。二爺的孫子朱昌貴,師專畢業,當過校長,書法也算入流。家族傳承。他為他的祖父寫了碑文,我去掃墓時見過,不是江湖字。

朱家人老實。尕哥朱昌華說我們家族裡無人敢冒險,無人經商發大財。膽子小啊。從族人的書法看,也印證了此言。二爺與十二爹的字都有功夫,都很秀氣,但中規中矩,碑、帖的印痕不少,突破的氣勢與恣肆的章法則談不上。一個字一個字看都很漂亮,但章法普通、氣勢平淡。沒有官人字的果敢霸氣,沒有大詩人大文人字的奇巧與張力。有一位大作家評價寧夏鄉土作家南台的小說,說是老實人的老實文學。朱家人的字,便是老實人的老實書法。我可能在亂說,因為我不練字,不是書法家,也不是書法理論家或者評論家,只是憑印象說話,姑妄言之吧。

十二爹的書法自有它自身的價值與意義,不然,就不會有那麼多人找他求字,他也不可能在書法界享有較高的地位。

十二爹曾給他的子侄們賜過不少墨寶,我們兄弟幾個都獲得過。有一次我帶妻子去看望他,老爺子高興了,叫十二媽拿出他的一摞作品,讓侄媳婦隨便挑。據去過四爹女兒愛琴家的大哥他們說,愛琴家掛了好幾幅十二爹的字。四爹的子孫們拿到十二爹的字比較多。全部族人究竟手中有多少十二爹的字,難以計數。十二爹是我們朱家人的文化名片,我們的驕傲。

十二爹的一生八十六歲,他的書法能活多少歲?幾百年上千年總是有的吧。他雖未出過書法專集,但其作品入過許多選本。

十二爹的一生,總體上是比較平順的。他沒有過過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六十年代的三年,他已工作,挨餓有限。他沒有在少年青年時代干過農活,不似他的堂兄我的父親。他是他們那一輩那一塊地方那一個時代少有的大學生之一。他在內蒙古的地質史冊上留下過一筆,在內蒙古的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他的人生也有遺憾。

十二爹結婚晚,從某種文化或者基因上,影響了子女。他有一女二子,女兒三十多歲才結婚,嫁了一個小商人。後因丈夫出軌,兩人鬧起了離婚。我這個妹妹實在是想不開,居然懸頸自盡了。這是一個開朗活潑的女孩,很友善,很愛笑,很健談。我搞不明白的是,如此純樸熱情可愛的一個女子,為什麼三十多歲才結婚,又為什麼在生活遭遇到一些坎坷時選擇離世!這些問題可能沒有答案,但此事對年邁的十二爹十二媽的打擊有多大,簡直難以估量。這應該算他人生的一個遺憾,一大傷痛。

十二爹的長子在內蒙某電廠,從工程師干到了廠長。他娶了個蒙古族姑娘,生了個漂亮的女兒。十二爹的次子長得身材高大健碩,一表人才,溫文爾雅,學歷不低,就職金融業,工作很體面。但這個兒子擇偶標準太高,直到十二爹作古,尚未婚配。這應是十二爹人生的又一遺憾。

人生是由無數個遺憾組成的,誰的人生沒有遺憾呢!願十二爹在天堂依然豁達、快樂、幸福!願我在奔向他所在的地方時,一眼看到的,是他寫在牆上的縱橫恣肆的書法,而不用再在夢裡「循牆繞柱覓君詩(字)」了。[1]

作者簡介

牛撇捺,一九五七年出生,甘肅皋蘭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