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半生緣 第三章(3)》(張愛玲散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半生緣 第三章(3)》是中國現代作家張愛玲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曼楨道:"你的箱子理好了沒有?"世鈞笑道:"我也不帶多少東西。"他有一隻皮箱放在床上,曼楨走過去,扶起箱子蓋來看看,裡面亂七八糟的。她便笑道:" 我來給你理一理。不要讓你家裡人說你連箱子都不會理,更不放心讓你一個人在外面了。"世鈞當時就想着,她替他理箱子,恐怕不大妥當,讓人家看見了要說閒話 的。然而他也想不出適當的話來攔阻她。曼楨有些地方很奇怪,羞澀起來很羞澀,天真起來又很天真──而她並不是一個一味天真的人,也並不是一個怕羞的人。她 這種矛盾的地方,實在是很費解。

曼楨見他呆呆地半天不說話,便道:"你在那裡想什麼?"世鈞笑了一笑,道:"唔?……"他回答不出來,看見她正在那裡折找患襯衫,便隨口說道:"等我回來 的時候,我那件背心大概可以打好了吧?"曼楨笑道:"你禮拜一準可以回來麼?"世鈞笑道:"禮拜一一定回來。沒有什麼必要的事情,我不想請假。"曼楨 道:"你這麼些時候沒回去過,你家裡人一定要留你多住幾天的。"世鈞笑道:"不會的。"

那箱子蓋忽然自動地扣下來,正斫在曼楨手背上。才扶起來沒有一會,又扣下來。世鈞便去替她扶着箱子蓋。他坐在旁邊,看着他的襯衫領帶和襪子一樣一樣經過她的手,他有一種異樣的感覺。

許太太裝了兩碟子糖果送了來,笑道:"顧小姐吃糖。──呦,你替世鈞理箱子呀?"世鈞注意到許太太已經換上了一件乾淨衣服,臉上好象還撲了點粉,那樣子彷佛是預備到這兒來陪着客人談談似的,然而她結果並沒有坐下來,敷衍了兩句就又走了。

曼楨道:"你的雨衣不帶去?"世鈞道:"我想不帶了──不見得剛巧碰見下雨,一共去這麼兩天工夫。"曼楨道:"你禮拜一一定回來麼?"話已經說出口,她才 想起剛才已經說過了,自己也笑了起來。就在這一陣笑聲中匆匆關上箱子,拿起皮包,說:"我走了。"世鈞看她那樣子好象相當窘,也不便怎樣留她,只說了一 聲:"還早呢,不再坐一會兒。"曼楨笑道:"不,你早點睡吧。我走了。"世鈞笑道:"你不等叔惠回來了?"曼楨笑道:"不等了。"

世鈞送她下樓,她經過許太太的房間,又在門口向許太太夫婦告辭過了,許太太送她到大門口,再三叫她有空來玩。關上大門,許太太便和世鈞說:"這顧小姐真好,長得也好!"她對他稱讚曼楨,彷佛對於他們的關係有了一種新的認識似的,世鈞覺得有點窘,他只是唯唯諾諾,沒說什麼。

回到房間裡來,他的原意是預備早早的上床睡覺;要鋪床,先得把床上那隻箱子拿掉,但是他結果是在床沿上坐下了,把箱子開開來看看,又關上了,心裡沒着沒落 的,非常無聊。終於又站起來,把箱子鎖上了,從床上拎到地下。鑰匙放到口袋裡去,手指觸到袋裡的一包香煙,順手就掏出來,抽出一根來點上了。既然點上了, 總得把這一根抽完了再睡覺。

看看鐘,倒已經快十一點了。叔惠還不回來。夜深人靜,可以聽見叔惠的母親在她房裡軋軋軋轉動着她的手搖縫衣機器。大概她在等着替叔惠開門,不然她這時候也已經睡了。

世鈞把一支香煙抽完了,有點口乾,去倒杯開水喝。他的手接觸到熱水瓶的蓋子,那金屬的蓋子卻是滾燙的。他倒嚇了一跳。開開來,原來裡面一隻軟木塞沒有塞 上,所以熱氣不停地冒出來,把那蓋子熏得那麼燙。裡面的水可已經涼了。他今天也不知道怎麼那樣胡塗,這隻熱水瓶,先是忘了蓋;蓋上了,又忘了把裡面的軟木 塞塞上。曼楨也許當時就注意到了,但是已經提醒過他一次,不好意思再說了。世鈞想到這裡,他儘管一方面喝着涼開水,臉上卻熱辣辣起來了。

樓窗外有人在吹口哨,一定是叔惠。叔惠有時候喜歡以吹口哨代替敲門,因為晚上天氣冷,他兩手插在大衣袋裡,懶得拿出來。世鈞心裡想,許太太在那裡軋軋軋做着縫衣機器,或者會聽不見;他既然還沒有睡,不妨下去一趟,開一開門。

他走出去,經過許太太房門口,聽見許太太在那裡說話,語聲雖然很低,但是無論什麼人,只要一聽見自己的名字,總有點觸耳驚心,決沒有不聽見的道理。許太太 在那兒帶笑帶說:"真想不到,世鈞這樣不聲不響的一個老實頭兒,倒把叔惠的女朋友給搶了去!"裕舫他是不會竊竊私語的,向來是聲如洪鐘。他說道:"叔惠那 小子──就是一張嘴!他哪兒配得上人家!"這位老先生和曼楨不過匆匆一面,對她的印象倒非常之好。這倒沒有什麼,但是他對自己的兒子評價過低,卻使他太太 感到不快。她沒有接口,軋軋軋又做起縫衣機器來了。世鈞就借着這機器的響聲作為掩護,三級樓梯一跨,跑回自己房來。

許太太剛才說的話,他到現在才回過味來。許太太完全曲解了他們三個人之間的關係,然而他聽到她的話,除了覺得一百個不對勁之外,紊亂的心緒里卻還夾雜着一絲喜悅。所以心裡也說不上來是一種什麼滋味。

叔惠還在樓窗外吹着口哨,並且蓬蓬蓬敲着門了。[1]

作者簡介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中國現代女作家。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誌上發表作品。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有《張愛玲全集》行世。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