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華德焚書異同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華德焚書異同論》是魯迅寫的一篇文章。

原文

   德國的希特拉先生們一燒書②,中國和日本的論者們都比之於秦始皇③【文章開門見山,從法西斯德國燒書說起,將之和秦始皇焚書作對比,引出後文對兩者之間的比較,照應文章題目,後文對其比較的具體內容主要從不同點和相同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然而秦始皇實在冤枉得很,他的吃虧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幫閒們都替新主子去講他的壞話了【以上說明秦始皇之焚書並非一無是處,其之所以在後世留下罵名,主要是秦朝存在時間太短,還來不及歌功頌德就已經滅亡了,作為新朝代的歷史書寫自然不會對其有好的評價,後文對此進一步說明】。

不錯,秦始皇燒過書,燒書是為了統一思想。但他沒有燒掉農書和醫書;他收羅許多別國的「客卿」④,並不專重「秦的思想」,倒是博採各種的思想的。秦人重小兒;始皇之母,趙女也,趙重婦人⑤,所以我們從「劇秦」⑥的遺文中,也看不見輕賤女人的痕跡。【此段具體講述秦始皇焚書中的可取之處:一是還有容納他國文化的雅量;二是保存了農書和醫書,並且重視尊重女子和小孩。這些都是相比德國焚書的優點。】

希特拉先生們卻不同了,他所燒的首先是「非德國思想」的書,沒有容納客卿的魄力;其次是關於性的書,這就是毀滅以科學來研究性道德的解放,結果必將使婦人和小兒沉淪在往古的地位,見不到光明。而可比於秦始皇的車同軌,書同文⑦……之類的大事業,他們一點也做不到。【此段講述德國法西斯焚書的極端之處:一是凡「非德國思想」的書一律燒毀,沒有絲毫容納他國文化的雅量;二是連關於性的書也不放過,這就說明其輕賤女人和小孩。作者在敘述中處處和上一段對比,進一步說明德國之焚書更加野蠻和極端,無法和秦始皇之焚書相提並論。】

阿剌伯人攻陷亞歷山德府⑧的時候,就燒掉了那裡的圖書館,那理論是:如果那些書籍所講的道理,和《可蘭經》⑨相同,則已有《可蘭經》,無須留了;倘使不同,則是異端,不該留了。這才是希特拉先生們的嫡派祖師──雖然阿剌伯人也是「非德國的」──和秦的燒書,是不能比較的。【此段是通過列舉具體事例進一步說明德國焚書的偏激和殘暴,其邏輯和阿拉伯人燒亞歷山大圖書館的理由一樣荒謬可笑。】

【以上為文章第一部分,是對華德焚書的不同點進行分析比較。】

但是結果往往和英雄們的豫算不同【這是華德焚書相同點的概況說明,所謂「英雄們」包括秦始皇和希特勒,也就是說其焚書想達到的願望和實際結果恰恰相反,後文進一步說明】。始皇想皇帝傳至萬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農書和醫書,而秦以前的這一類書,現在卻偏偏一部也不剩【秦始皇焚書結果和預期目的相反】。希特拉先生一上台,燒書,打猶太人,不可一世,連這裡的黃臉乾兒們,也聽得興高彩烈,向被壓迫者大加嘲笑,對諷刺文字放出諷刺的冷箭⑩來──到底還明白的冷冷的訊問道:你們究竟要自由不要?不自由,無寧死。現在你們為什麼不去拚死呢?【希特勒焚書初期看似影響甚大,達到預期目的,甚至影響到中國國內的「黃臉乾兒們」,使其大肆攻擊寫諷刺文章的作家,其本質和希特勒焚書的目的和手段相同,所以作者在此順便對其諷刺。】

這回是不必二世,只有半年,希特拉先生的門徒們在奧國一被禁止,連黨徽也改成三色玫瑰了。最有趣的是因為不准叫口號,大家就以手遮嘴,用了「掩口式」 ⑾。【此段為德國法西斯焚書的結果和預期目的相反的具體情況。】

這真是一個大諷刺。刺的是誰,不問也罷,但可見諷刺也還不是「夢囈」,質之黃臉乾兒們,不知以為何如?【此段為「黃臉乾兒們」的結果和預期目的相反的具體情況。】

【以上為文章第二部分,是對華德焚書的相同點進行分析。】

六月二十八日

注釋

① 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五三年七月十一日《申報·自由談》。

② 一九三三年希特勒執政後,實行文化專制政策,禁止所謂「非德意志」(即不符合納粹思想)的書籍出版和流通。一九三三年五月起曾在柏林和其它城市焚燒書籍。

③ 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戰國時秦國國君,於公元前二二一年建立了我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丞相李斯因當時博士中有人懷疑郡縣制、以古非今,向秦始皇建議:「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把秦以前除農書和醫書之外的古籍燒毀。

④ 「客卿」:戰國時代,某一諸侯國任用他國人擔任官職,稱之為「客卿」。如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就是楚國人。

⑤ 關於秦人重小兒,趙重婦人,見《史記·扁鵲列傳》:「扁鵲名聞天下。過邯鄲,聞(趙人)貴婦人,即為帶下醫;……來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隨俗為變。」又同書《秦始皇本紀》和《呂不韋列傳》載,秦始皇的母親,是趙國邯鄲的一個「豪家女」。

⑥ 「劇秦」:意思就是很短促的秦朝。原語見漢代揚雄《劇秦美新》:「二世而亡,何其劇與(歟)!」《文選·劇秦美新》唐代李善註:「劇,甚也,言促甚也。」

⑦ 車同軌,書同文:原語出《史記·秦始皇本紀》:「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戰國時諸侯割據一方,各國制度不同,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車軌一致;又規定以秦國的小篆作為標準字體推行全國;同時,還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

⑧ 亞歷山德府:即亞歷山大,埃及最大的海港城市,在埃及托勒密王朝時期(前305─前30)是地中海東部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該城圖書館藏書甚豐,公元前四十八年羅馬人入侵時被焚燒過半;殘存部分,傳說公元六四一年阿拉伯人攻陷該城時被毀。

⑨ 《可蘭經》:又譯《古蘭經》,伊斯蘭教經典。共三十卷,為該教創立人穆罕默德的言行錄,經後人整理成冊傳世。

⑩ 對諷刺文字放出諷刺的冷箭:一九三三年六月十一日《大晚報·火炬》登載法魯的《到底要不要自由》一文,對得不到寫作自由而被迫用「彎彎曲曲」筆法的作者進行嘲諷。參看《偽自由書·後記》。

⑾ 一九三三年一月希特勒執政後,極力策劃德奧合併運動。奧地利的法西斯政黨國社黨也希望奧國能早日合併於德國。當時奧總理陶爾斐斯反對法西斯黨的合併運動,他在五月間下令除國旗外禁止懸掛一切政黨旗幟,隨着德奧關係的緊張,奧政府又於六月解散奧國國社黨,禁止佩帶該黨黨徽,禁呼該黨口號。有的國社黨員因而用黑紅白三色玫瑰花代替該黨的靛字標誌;或直立舉右手,以左手掩口,作為呼口號的表示。[1]

魯迅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校勘與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