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發閬中》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發閬中》唐朝·杜甫

《發閬中》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發閬中》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古作品。全詩八句五十六字,前半部分寫景,後半部分抒情,格調蒼涼而哀傷。

作品名稱發閬中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

發閬中

前有毒蛇後猛虎,溪行盡日無村塢⑴。

江風蕭蕭雲拂地,山木慘慘天欲雨⑵。

女病妻憂歸意速,秋花錦石誰複數⑶?

別家三月一得書,避地何時免愁苦⑷?

注釋譯文

注釋=

⑴「前有」二句寫人煙稀少,坐了一整天的船也碰不到一個村莊。劉向《新序》:「前有大蛇如堤。」

⑵「江風」二句寫溪行之景。雲拂地,寫雲隨風掠地而過,正是將雨之象。

⑶意不在景物,故曰「誰複數」。錦石,水底有花紋的小石。庾肩吾詩:「錦石鎮浮橋。」杜甫詩:「碧蘿長似帶,錦石小如錢。」(《秋日夔府詠懷》)亦見水之清澈。

⑷避地,為避難而流寓異地。杜甫自公元七五九年由華州避地秦州後,轉徙至此時,已近五年,故有「何時」之嘆。

譯文

沿途各地荒無人煙,還有毒蛇猛獸出沒,坐了一整天的船也沒有看到一個村莊。

江上寒風呼嘯,地面瀰漫着雲霧,山中林木衰殘,天上籠罩着陰霾,倍感荒涼。

女兒病了,妻子很憂慮,就想快點到家,溪上的秋花錦石哪裡還有精神去欣賞?

為逃難而流落異地,離家幾個月才收到一封家書,什麼時候才不用愁苦與悲傷?

作品簡析

此詩是公元七六三年(唐代宗廣德元年)冬,杜甫由閬中(今屬四川)回梓州(治今四川三台)途中所作。黃鶴《集千家注分類杜工部詩》云:「廣德元年九月,公自梓入閬,冬末復歸梓,明年初春又至閬。」閬中,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古稱閬水)中游,唐時為閬州治所。《舊唐書》:「閬水迂曲,經郡三面,故曰閬中。」

從詩中可知,詩人的女兒病了,自己又流寓異地,其情甚苦。仇兆鰲《杜詩詳註》云:「此自閬州回梓而作也。上四閬中景物,下四發閬情事。蛇虎為患,無村可避,且當此雲迷雨暗,愈增中途悽愴矣。女病妻憂,即於家書中見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