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句》張舜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句》

作品名稱: 《句》

作品體裁: 詞

創作年代: 宋代

作者: 張舜民

《句》是宋代張舜民的作品之一。

詩詞原文

萬里秋風吹鬢髮,百年人事倚欄干。 知他落日能多少,偏照淮南幾處山。 李白尋仙持玉杖,庾公對月踞胡床。 樓上康廬紫翠環,檻前湓浦轉清灣。 帆開三楚蒼茫外,路入雙林窅靄間。 山長水遠連三楚,物態人情又一州。 義帝憑祠宇,梅真隱市廛。 漁歌回寒浦,樵歌入暝煙。 何處轉添孤客恨,兩溪流水一城花。 人傳桂嶺與柳關,南北相望一水間。 嶺南為貪泉,飲者生貪黷。 嶺北為愈泉,宿病皆祛逐。 得移郴嶺清涼地,倖免邕江瘴癘侵。 一從投跡三湘外,兩度登高五嶺間。 但見石城多草木,足知江夏久興亡。 常思武口與樊山,南北相望一水間。 售用無非竹,依裾儘是麻。 西掖階前辭御傘,瓊林殿後媚春衣。 小園寂寞鎖春風,初見梅花一樹紅。 浮花出晚水,苦節凌霜枝。 十月江南號小春,新陽已放一枝新。 莫待海風終夜發,狂隨柳絮擁籬根。 猶作霓裳舞妖態,零紅墜粉濕秋根。 青春逐流水,素質獨輕微。 葉硬經霜綠,花肥映雪紅。 栽培奪天巧,接綴假人功。 四時花不絕。檻中紫艷才盈握, 天上花香暗襲人。彼美出南國, 關山不常有。人拾為銜真可惜, 皮開子落不論錢。正愁春酒盡, 且喜火丹成。姑射團肌雪, 祝融留眼睛。何人栽銀杏, 青條數尺間。要有堂堂冠劍叟, 蒼然十萬甲兵中。勾稽嚴密不通賓, 因見楸花憶去春。既非扶險阻, 何必問年齡。洲中未種千頭橘, 宅畔先栽百本桑。午食易愁藜藿粥, 夜堂無睡數燈花。官園老兵朝入城, 報道新芽已堪摘。玉尺鋒稜聳, 銀槽樣度窊。月中亡桂實, 雨里得天葩。山南之茗先春采, 山北之人及夏嘗。為念老親方見急, 極知舊友不相忘。老來辛苦須自烹, 且勿娉婷腕如玉。香為桃蕊色如麯, 蟹眼松聲浮艾綠。黃雀知時節, 清江足稻粱。大裘依古制, 玉輅自隋傳。誰題佳句到幽都, 逢着胡兒問大蘇。偃松拂盡煎茶石, 苦筍撐開禮斗壇。淡虀苦筍千人供, 青磬莘香一谷傳。神妙獨數李將軍, 安知伯仲非前身。夕陽牛背無人臥, 帶得寒鴉兩兩歸。晚風亦自知人意, 時去時來管送香。異味欲搗虀, 寒香先漬手。桃源在何處。 何勞百響煎。清泉滴瀝細如簪, 轉盡山腰幾百尋。

作者簡介

張舜民,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芸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陝西彬縣)人。生卒年不詳。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後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後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1]


張舜民隨高遵裕西征靈夏,無功而還,他作詩嘲諷有「靈州城下千株柳,總被官軍斫作薪」及「白骨似沙沙似雪,將軍休上望鄉台」(《西征途中二絕》)等句,因遭轉運判官李察劾奏,貶為監郴州酒稅。其後位漸通顯,而議論雄邁,氣不少衰。晁公武稱其「文豪重有理致,而最刻意於詩」。晚年作樂府百餘篇。自序中說:「年踰耳順,方敢言詩,百世之後,必有知音者。」其代表作《打麥》吸取民間樂府手法,描述四月麥熟田家辛勤收割的勞動場面,並揭露官賦剝削造成的不平等現象,具有較深的現實意義

張舜民的詞作與蘇軾風格相近,所以有的作品被人誤為蘇詞。宋人周紫芝《書張舜民集後》說:"世所歌東坡南遷詞,'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二語,乃舜民過岳陽樓作"。張舜民生平愛畫,且題評精確。雖南遷羈旅中,所經各地也必搜訪題識,東南各處士大夫家所藏名作,全被載錄。亦能自作山水。其文集今存《畫墁集》8卷,補遺1卷,有《知不足齋叢書》本及《叢書集成》本。詞存四首。以《賣花聲》為最傑出。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