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太史公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士之智也[1]。

原文

   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士之智也[1]。」信哉[2]! 夫高祖起微細,定海內,謀計用兵,可謂盡之矣。然而劉敬輓輅一說,建萬世之安,智豈可專邪! 叔孫通希世度務[3],制禮進退,與時變化,卒為漢家儒宗。「大直若詘,道固委蛇[4]」,蓋謂是乎?

段意

這一段是作者的論贊。司馬遷肯定了劉敬、叔孫通等人在鞏固政權、定國安邦方面的作用,但對以叔孫通為代表的漢代儒生的缺點,也作了不客氣的批評,明顯地表露了個人的好惡。

注釋

  [1]語曰數句:出自《慎子》,意謂價值千金的狐裘,不是一隻狐狸的腋皮製成的;樓台亭榭的椽木,不是一棵樹的枝子能建成的;夏商周三代的興起,不是靠一個人的智慧完成的。

  [2]信哉:真是這樣的啊!

  [3]希世度務:阿順世俗,隨波逐流而行事。

  [4]大直若詘(qu)二句:語出《老子》,意思是,真正直的東西,看來像是彎的;萬事萬物的道理本來就是曲曲折折。詘:同「屈」,彎曲。委蛇:同「逶迤」,也是曲曲折折的樣子。[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