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漢九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漢十二年,高祖欲以趙王如意易太子,叔孫通諫上曰:昔者晉獻公以驪姬之故廢太子,立奚齊

原文

   漢十二年,高祖欲以趙王如意易太子,叔孫通諫上曰:「昔者晉獻公以驪姬之故廢太子,立奚齊,晉國亂者數十年,為天下笑。秦以不早定扶蘇,令趙高得以詐立胡亥,自使滅祀,此陛下所親見。今太子仁孝,天下皆聞之;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3],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廢適而立少,臣願先伏誅,以頸血污地。」高帝曰:「公罷矣,吾直戲耳。」叔孫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搖,天下振動,奈何以天下為戲?」高帝曰:「吾聽公言。」及上置酒,見留侯所招客從太子人見,上乃遂無易太子志矣。

高帝崩,孝惠即位,乃謂叔孫生曰:「先帝園陵寢廟,群臣莫(能)習[4]。」徙為太常,定宗廟儀法。及稍定漢諸儀法,皆叔孫生為太常所論著也。

孝惠帝為東朝長樂宮[5],及間往來[6],數蹕煩人[7],乃作復道[8]。方築武庫南,叔孫生奏事,因請間曰:「陛下何自築復道高寢,衣冠月出遊高廟[9]?高廟,漢太祖,奈何令後世子孫乘宗廟道上行哉[10]?」孝惠帝大懼,曰:「急壞之。」叔孫生曰:「人主無過舉[11]。今已作,百姓皆知之,今壞此,則示有過舉。願陛下為原廟渭北[12],衣冠月出遊之,益廣多宗廟,大孝之本也。」上乃詔有司立原廟。原廟起,以復道故。

孝惠帝曾春出遊離宮,叔孫生曰:「古者有春嘗果,方今櫻桃孰,可獻[13],願陛下出,因取櫻桃獻宗廟。」上乃許之。諸果獻由此興。

段意

寫叔孫通勸劉邦勿易太子,以及給漢惠帝獻計重建高祖廟等事。

注釋

  [1]漢九年:公元前198年。

  [2]太子太傅:官名,輔導太子。

  [3]攻苦食啖:吃粗茶淡飯,猶言茹苦含辛。攻苦:吃苦。啖:素。

  [4]莫習:不熟悉。謂不熟悉先帝陵園寢廟的禮儀。

  [5]東朝長樂宮:到東邊長樂宮朝見太后。漢制,皇帝居未央宮,在長安城西。太后居長樂宮,在長安城東。

  [6]及間往:以及平時來往。間:非朝會之時。

  [7]蹕:清道止行人,即戒嚴。

  [8]復道:架築閣廊走道。

  [9]衣冠:高帝生時所用的衣冠,藏在高帝寢廟中。月出遊高廟:每月天子備法駕,將高帝的衣冠出遊一次,展示在高廟中。

  [10]乘宗廟道上行:惠帝所建的復道有一段在高帝廟道上,今帝行復道上,就等於高帝子孫凌駕在高帝之上。

  [11]過舉:辦錯的事。

  [12]原廟:重建一個高帝廟。渭北:渭水之北。

  [13]獻:向祖宗陵廟敬獻櫻桃。[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