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高帝罷平城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當是時,冒頓為單于,兵強,控弦三十萬[1],數苦北邊[2]。

原文

   當是時,冒頓為單于,兵強,控弦三十萬[1],數苦北邊[2]。上患之,問劉敬。劉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罷於兵[3],未可以武服也。冒頓殺父代立,妻群母,以力為威,未可以仁義說也。獨可以計久遠子孫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為。」上曰:「誠可,何為不能!顧為奈何[4]?」劉敬對曰:「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之[5],厚奉遺之,彼知漢適女,送厚,蠻夷必慕以為閼氏[6],生子必為太子,代單于。何者?貪漢重幣[7]。陛下以歲時漢所餘彼所鮮數問遺[8],因使辯士風諭以禮節。冒頓在,固為子婿;死,則外孫為單于。豈嘗聞外孫敢與大父抗禮者哉[9]?兵可無戰以漸臣也[10]。若陛下不能遣長公主,而令宗室及後宮詐稱公主,彼亦知,不肯貴近,無益也。」高帝曰:「善 。」欲遣長公主。呂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棄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長公主,而取家人子名為長公主,妻單于。使劉敬往結和親約。

劉敬從匈奴來,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樓煩王[11],去長安近者七百里[12],輕騎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13]。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饒,可益實[14]。夫諸侯初起時,非齊諸田,楚昭、屈、景莫能興。今陛下雖都關中,實少人。北近胡寇,東有六國之族,宗強,一日有變,陛下亦未得高忱而臥也。臣願陛下徙齊諸田,楚昭、屈、景,燕、趙、韓、魏後,及豪桀名家居關中。無事,可以備胡;諸侯有變,亦足率以東伐。此強本弱末之術也上。」曰:「善。」乃使劉敬徙所言關中十餘萬口。

段意

寫劉敬建議劉邦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並徙六國諸侯的後代及豪傑名家於關中,意見均被採納。

注釋

  [1]控弦:能拉弓的人,即指士兵。

  [2]苦:騷擾。

  [3]罷於兵:被戰爭拖得精疲力竭。罷,同「疲」。

  [4]誠可三句:真能如此,為什麼不能做?只是怎麼去做呢?

  [5]適長公主:指呂后所生的真長公主。適:同「嫡」。

  [6]閼氏:單于王后。

  [7]重幣:厚禮。

  [8]歲時:每年。數問遺:多送幾次禮品慰問。

  [9]大父:祖父、外祖父。

  [10]漸臣:在潛移默化中臣服。

  [11]白羊王、樓煩王:匈奴兩部落王,居河套南。

  [12]去:距離。

  [13]秦中:關中。

  [14]益實:補充,填滿。[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