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刺客列傳久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刺客列傳久之》

原文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入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懼,乃請荊軻曰:「秦兵旦暮渡易水[1],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軻曰:「微太子言,臣願謁之[2]。今行而毋信,則秦未可親也。夫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3],奉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4],臣乃得有以報[5]。」太子曰:「樊將軍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願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6],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之,常痛於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荊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王,秦王必喜而見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匈[7],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見陵之愧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8]:「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9],乃今得聞教!」遂自剄。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10]。

於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11],以試人,血濡縷[12],人無不立死者。乃裝為遣荊卿。燕國有勇士秦舞陽,年十三,殺人,人不敢忤視[13]。乃令秦舞陽為副。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治行[14]。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改悔,乃復請曰:「日已盡矣,荊卿豈有意哉?丹請得先遣秦舞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反者,豎子也[15]!且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16]!」遂發。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17],取道[18],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19],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20],終已不顧。

段意

寫荊軻刺秦王行前的準備工作,以及起行時的情景。由於準備工作並不十分充分,也就預示着事情的不會太順利。

注釋

  [1]易水:發源於今河北省易縣,東流入大清河,是當時燕國的南界。

  [2]微太子言二句:意謂即使太子您不說,我也早想告訴您了。微:沒有。謁:請見、稟告。

  [3]督亢:約今河北省涿縣、定興縣、新城縣、固安縣一帶地區,當時為燕國的富庶地帶。

  [4]說:同「悅」。

  [5]有以報:有報效您(指刺秦王)的機會。

  [6]遇:對待。深:殘酷。

  [7]揕(zhen):刺。匈,同「胸」。

  [8]偏袒握腕:脫下一隻袖子,露出半邊肩臂,這隻手握住那隻手的腕子。當時人們發誓言、表決心時常常做出這種樣子。

  [9]日夜切齒腐心句:意謂是自己日夜切齒捶胸所企望的一個報仇方法。腐,應作「拊」,捶擊也。

  [10]函封:用木盒子裝起來。

  [11]以藥淬之:(把燒紅的匕首)放到藥水裡蘸(使其帶有毒性)。

  [12]血濡縷:血出沾衣。濡:沾濕。縷:線。

  [13]忤(wu)視:以不順從的眼光相看。忤:逆也。

  [14]為治行:指荊軻替他所等待的人收拾行裝。

  [15]往而不返者,豎子也:荊軻之意是要劫秦王,逼其訂立盟約歸還六國失地而後全勝而歸,並不是要去和秦王同歸於盡,一去不返,故有此說。豎子:猶言蠢才、奴才,罵人語。

  [16]辭決:告別、訣別。

  [17]祖:祭路神。

  [18]取道:上路。

  [19]變徵(zhi)之聲:古代樂律七調中的一種,此調韻味蒼涼悲惋。下文「羽聲」韻味激昂慷慨。

  [20]就車:登車。[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