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刺客列傳曹沫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刺客列傳曹沫者》

原文

莊公好力[2]。曹沫為魯將,與齊戰,三敗北。魯莊公懼,乃獻遂邑之地以和[3]。猶復以為將。

齊桓公許與魯會於柯而盟[4]。桓公與莊公既盟於壇上,曹沫執匕首劫齊桓公[5],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6]:「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即壓齊境[7],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壇,北面就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約[8]。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棄信於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於是桓公乃遂割魯侵地。曹沫三戰所亡地盡復予魯。

其後百六十有七年而吳有專諸之事。

段意

記述曹沫於盟會中執匕首劫齊桓公,逼他歸還侵魯之地,而終使自己三戰所亡之地復歸於魯的故事,表現曹沫的有膽有識,能估計到齊國在這件事情上會是既不敢加害、又不敢背約的態度。

注釋

  [1]曹沫:即曹劌,曾佐助魯莊公打敗齊國軍隊於長勺。

  [2]好力:好勇、好鬥。

  [3]遂邑:古國名,在今山東省肥城縣南。

  [4]柯:齊邑,在今山東省陽穀縣東北。盟:盟誓定約。

  [5]劫:挾持、逼住。

  [6]而問曰:據《公羊傳》知此問話者為管仲。

  [7]魯城壞即壓齊境:意思是說齊國侵凌魯國太深入了,以至魯國的城牆塌倒就會壓到齊國的土地上。

  [8]倍:同「背」。[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