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刺客列傳聶政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刺客列傳聶政者》

原文

殺人避仇,與母、姊如齊,以屠為事。

久之,濮陽嚴仲子事韓哀侯[2],與韓相俠累有隙[3]。嚴仲子恐誅,亡去,游求人可以報俠累者[4]。至齊,齊人或言聶政勇敢士也,避仇隱於屠者之間。嚴仲子至門請[5],數反[6],然後具酒自觴聶政母前[7]。酒酣,嚴仲子奉黃金百鎰[8],前為聶政母壽[9]。聶政驚怪其厚,固謝嚴仲子[10]。嚴仲子固進,而聶政謝曰:「臣幸有老母,家貧,客游以為狗屠[11],可以旦夕得甘毳以養親[12]。親供養備,不敢當仲子之賜。」嚴仲子辟人[13],因為聶政言曰[14]:「臣有仇,而行游諸侯眾矣[15];然至齊,竊聞足下義甚高,故進百金者,將用為大人粗糲之費[16],得以交足下之歡,豈敢以有求望邪!」聶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養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許人也[17]。」嚴仲子固讓,聶政竟不肯受也。然嚴仲子卒備賓主之禮而去[18]。

久之,聶政母死。既已葬,除服[19],聶政曰:「嗟乎! 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嚴仲子乃諸侯之卿相也,不遠千里,枉車騎而交臣[20]。臣之所以待之,至淺鮮矣[21],未有大功可以稱者,而嚴仲子奉百金為親壽,我雖不受,然是者徒深知政也[22]。夫賢者以感忿睚眥之意而親信窮僻之人,而政獨安得嘿然而已乎[23]! 且前日要政[24],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終,政將為知己者用。」乃遂西至濮陽,見嚴仲子曰:「前日所以不許仲子者,徒以親在;今不幸而母以天年終。仲子所欲報仇者為誰?請得從事焉[25]!」嚴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韓相俠累,俠累又韓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多,居處兵衛甚設[26],臣欲使人刺之,(眾)終莫能就。今足下幸而不棄,請益其車騎壯士可為足下輔翼者。」聶政曰:「韓之與衛,相去中間不甚遠,今殺人之相,相又國君之親,此其勢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無生得失[27],生得失則語泄,語泄是韓舉國而與仲子為仇,豈不殆哉!」遂謝車騎人徒,聶政乃辭獨行。

杖劍至韓,韓相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衛侍者甚眾。聶政直入,上階刺殺俠累,左右大亂。聶政大呼,所擊殺者數十人,因自皮面決眼[28],自屠出腸,遂以死。

韓取聶政屍暴於市,購問莫知誰子。於是韓(購)縣〔購〕[29]之,有能言殺相俠累者予千金。久之,莫知也。

政姊榮軟聞人有刺殺韓相者,賊不得[30],國不知其名姓,暴其屍而縣之千金,乃於邑曰[31]:「其是吾弟歟[32]? 嗟乎,嚴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韓,之市,而死者果政也,伏屍哭極哀,曰:「是軹深井裡所謂聶政者也。」市行者諸眾人皆曰:「此人暴虐吾國相[33],王縣購其名姓千金,夫人不聞與?何敢來識之也?」榮應之曰:「聞之。然政所以蒙污辱自棄於市販之間者[34],為老母幸無恙,妾未嫁也。親既以天年下世,妾已嫁夫,嚴仲子乃察舉吾弟困污之中而交之,澤厚矣,可奈何! 士固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絕從[35],妾其奈何畏歿身之誅,終滅賢弟之名!」大驚韓市人。乃大呼天者三,卒於邑悲哀而死政之旁。

晉、楚、齊、衛聞之,皆曰:「非獨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鄉使政誠知其姊無濡忍之志[36],不重暴骸之難[37],必絕險千里以列其名[38],姊弟俱僇於韓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許嚴仲子也。嚴仲子亦可謂知人能得士矣[39]!」

其後二百二十餘年秦有荊軻之事。

段意

記述聶政為嚴仲子刺殺韓相俠累的故事,表現聶政「獨行」、「直入」刺殺俠累於相府,而又「自皮面決眼」使人莫認刺客為誰,不肯連累別人的那種勇俠精神;同時也讚揚了聶政的姐姐聶榮不畏「歿身之誅」而不肯「滅弟之名」的俠義精神。

注釋

  [1]軹(zhi):魏邑名,在今河南省濟源東南。深井裡:村名。

  [2]濮陽:衛都,在今河南省濮陽西南。嚴仲子:名遂,韓諸侯國之臣。

  [3]俠累:名傀,韓君之叔,韓國之相。隙:仇怨。

  [4]游:四處週遊。

  [5]請:求見。

  [6]數反:多次前來。因聶政不想見。

  [7]自觴:親自敬酒。

  [8]鎰(yi):古代重量單位。一鎰為二十四兩。

  [9]為壽:祝壽。

  [10]固謝:堅決推辭,不肯接受。

  [11]客游:漂流作客,指避仇在齊。

  [12]甘毳:香甜肥美的食品。

  [13]辟:同「避」。

  [14]因:於是、藉機。為:對。

  [15]行游諸侯眾矣:意謂到過許多國家,找過許多人,但沒有遇到合適的。

  [16]大人:指聶政之母。粗糲(li):粗糙的米粱,即謙指飲食生活。

  [17]未敢以許人:不敢為朋友去死。

  [18]卒備賓主之禮:意謂嚴仲子受到一定禮數的接待,表明聶政已有將心許之的意思。

  [19]除服:服喪期滿。

  [20]枉車騎:猶言屈尊。

  [21]淺鮮:淺薄、稀少。指自己對嚴仲子的禮儀交情淺少,無法與對方相比。鮮,少也。

  [22]然是者徒深知政也:但從這件事看來,人家是特別賞識我啊! 徒:獨、特別。

  [23]賢者以感忿睚眥之意二句:意謂嚴仲子因被一點小事所激憤就把我這個窮困鄙陋的人視為親信,我面對這件事,怎能默不作聲就算完了呢!睚眥(ya zi):瞪了一眼。嘿然:默不作聲。

  [24]要:同「邀」。

  [25]從事:辦理這件事。

  [26]甚設:甚盛。指防衛森嚴。

  [27]生得失:發生失誤。

  [28]皮面:破面,毀壞面顏。決,同「抉」。

  [29]縣購:懸賞以求。縣,同「懸」。

  [30]賊:指殺人兇手。

  [31]於邑:同「嗚咽」,低聲哭泣。

  [32]其是吾弟歟:大概是我的弟弟吧! 其:大概。歟,疑問嘆詞。

  [33]暴虐:施行暴虐,指殺害。

  [34]蒙污辱自棄於市販間:指聶政居齊為屠事。

  [35]絕從:避免讓親屬受連累獲罪。

  [36]濡忍:容忍。

  [37]不重:不顧。暴骸:被殺。

  [38]絕險千里:猶言千里跋涉。

  [39]嚴仲子亦可謂知人能得士矣:鮑彪曰:「人之居世不可不知人,亦不可妄為人知也。遂為知政,故得行其志。惜乎,遂褊褊狷細人耳,政不幸為所知,故死於是。使其受知明主賢將相,則其所成就豈不又萬萬於此者乎? 哀哉!」[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