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刺客列傳荊軻遂見太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刺客列傳荊軻遂見太子》

原文

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頃而後言曰:「丹所以誡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謀也。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豈丹之心哉!」荊軻坐定,太子避席頓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之不肖[1],使得至前,敢有所道,此天之所以哀燕而不棄其孤也。今秦有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盡天下之地,臣海內之王者,其意不厭[2]。今秦已虜韓王,盡納其地。又舉兵南伐楚,北臨趙。王翦將數十萬之眾距漳、鄴[3],而李信出太原、雲中[4]。趙不能支秦,必入臣,入臣則禍至燕。燕小弱,數困於兵,今計舉國不足以當秦。諸侯服秦,莫敢合從。丹之私計愚,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於秦,窺以重利[5],秦王貪,其勢必得所願矣。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若曹沫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6],因而刺殺之。彼秦大將擅兵於外而內有亂[7],則君臣相疑,以其間諸侯得合從,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願,而不知所委命[8],唯荊卿留意焉。」久之,荊軻曰:「此國之大事也,臣駑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頓首,固請毋讓,然後許諾。於是尊荊卿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門下,供太牢具[9],異物間進[10],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11],以順適其意。

段意

寫荊軻見太子丹,太子丹對荊軻講述了燕已危在旦夕的形勢,以及想找人行刺秦王的意圖。經太子丹的懇請,荊軻答應替他當刺客。

注釋

  [1]不肖:不成材、沒出息。此處表示太子丹的自謙、客氣。

  [2]不厭:不滿足。

  [3]王翦:秦國名將。距:抵達。漳、鄴:漳水、鄴城。時為趙國的南境。

  [4]李信:秦國將領。雲中:郡名,郡治在今內蒙托克托東北。太原、雲中原皆屬趙,此時已屬秦。出:由此出兵。

  [5]窺:誘也。

  [6]則不可:倘若不行。

  [7]擅兵:掌握兵權。

  [8]不知所委命:不知把這件事委託給誰。委命:委託這件事。

  [9]太牢:古代祭祀或待客的最重禮品。

  [10]間進:隔不多長時間進送一次。

  [11]恣:任由、放縱。[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