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左方兩大將軍及諸裨將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左方兩大將軍及諸裨將名》

原文

最大將軍青[2],凡七出擊匈奴[3],斬捕首虜五萬餘級。一與單于戰,收河南地,遂置朔方郡,再益封,凡萬一千八百戶[4]。封三子為侯,侯千三百戶。並之[5],萬五千七百戶[6]。其校尉裨將以從大將軍侯者九人[7]。其裨將及校尉已為將者十四人。為裨將者曰李廣,自有傳。無傳者曰:

將軍公孫賀。賀,義渠人[8],其先胡種。賀父渾邪,景帝時為平曲侯,坐法失侯。賀,武帝為太子時舍人[9]。武帝立八歲,以太僕為輕車將軍,軍馬邑。後四歲,以輕車將軍出雲中。後五歲,以騎將軍從大將軍有功,封為南窌侯。後一歲,以左將軍再從大將軍出定襄,無功。後四歲,以坐酎金失侯。後八歲,以浮沮將軍出五原二千餘里,無功。後八歲,以太僕為丞相,封葛繹侯。賀七為將軍,出擊匈奴無大功,而再侯,為丞相。坐子敬聲與陽石公主奸,為巫蠱[10],族滅,無後。

將軍李息,郁郅人[11]。事景帝。至武帝立八歲,為材官將軍,軍馬邑;後六歲,為將軍,出代;後三歲,為將軍,從大將軍出朔方:皆無功。凡三為將軍,其後常為大行[12]。

將軍公孫敖,義渠人。以郎事武帝[13]。武帝立十二歲,為騎將軍,出代;亡卒七千人,當斬,贖為庶人。後五歲,以校尉從大將軍有功,封為合騎侯。後一歲,以中將軍從大將軍再出定襄,無功。後二歲,以將軍出北地,後驃騎期,當斬,贖為庶人。後二歲,以校尉從大將軍,無功。後十四歲,以因杅將軍築受降城[14]。七歲,復以因杅將軍再出擊匈奴,至余吾,亡士卒多,下吏,當斬,詐死,亡居民間五六歲。後發覺,復系[15]。坐妻為巫蠱,族。凡四為將軍,出擊匈奴,一侯。

將軍李沮,雲中人。事景帝。武帝立十七歲,以左內史為強弩將軍。後一歲,復為強弩將軍。

將軍李蔡,成紀人也。事孝文帝、景帝、武帝。以輕車將軍從大將軍有功,封為樂安侯。已為丞相[16],坐法死[17]。

將軍張次公,河東人。以校尉從衛將軍青有功,封為岸頭侯。其後太后崩[18],為將軍,軍北軍。後一歲,為將軍,從大將軍,再為將軍,坐法失侯[19]。次公父隆,輕車武射也。以善射,景帝幸近之也。

將軍蘇建,杜陵人。以校尉從衛將軍青,有功,為平陵侯,以將軍築朔方。後四歲,為游擊將軍,從大將軍出朔方。後一歲,以右將軍再從大將軍出定襄,亡翕侯,失軍,當斬,贖為庶人。其後為代郡太守,卒,冢在大猶鄉[20]。

將軍趙信,以匈奴相國降,為翕侯。武帝立十七歲,為前將軍,與單于戰,敗,降匈奴。

將軍張騫,以使通大夏,還,為校尉。從大將軍有功,封為博望侯。後三歲,為將軍,出右北平,失期,當斬,贖為庶人。其後使通烏孫,為大行而卒,冢在漢中。

將軍趙食其,祋栩人也[21]。武帝立二十二歲,以主爵為右將軍,從大將軍出定襄,迷失道,當斬,贖為庶人。

將軍曹襄,以平陽侯為後將軍,從大將軍出定襄。襄,曹參孫也[22]。

將軍韓說,弓高侯庶孫也[23]。 以校尉從大將軍有功,為龍侯,坐酎金失侯。元鼎六年,以待詔為橫海將軍,擊東越有功,為按道侯。以太初三年為游擊將軍,屯於五原外列城。為光祿勛,掘蠱太子宮,衛太子殺之[24]。

將軍郭昌,雲中人也。以校尉從大將軍。元封四年,以太中大夫為拔胡將軍,屯朔方。還擊昆明,毋功,奪印[25]。

將軍荀彘[26],太原廣武人。以御見[27],侍中,為校尉,數從大將軍。以元封三年為左將軍擊朝鮮,毋功。以捕樓船將軍坐法死[28]。

最驃騎將軍去病,凡六出擊匈奴,其四出以將軍[29],斬捕首虜十一萬餘級。及渾邪王以眾降數萬,遂開河西酒泉之地,西方益少胡寇。四益封,凡萬五千一百戶[30]。其校吏有功為侯者凡六人,而後為將軍二人。

將軍路博德,平州人。以右北平太守從驃騎將軍有功,為符離侯。驃騎死後,博德以衛尉為伏波將軍,伐破南越,益封。其後坐法失侯[31]。為強弩都尉,屯居延,卒。

將軍趙破奴,故九原人。嘗亡入匈奴,已而歸漢,為驃騎將軍司馬。出北地時有功,封為從驃侯。坐酎金失侯。後一歲,為匈河將軍,攻胡至匈河水,無功。後二歲,擊虜樓蘭王,復封為浞野侯。後六歲,為浚稽將軍,將二萬騎擊匈奴左賢王,左賢王與戰,兵八萬騎圍破奴,破奴生為虜所得,遂沒其軍。居匈奴中十歲,復與其太子安國亡入漢。後坐巫蠱,族。

自衛氏興,大將軍青首封,其後枝屬為五侯[32]。凡二十四歲而五侯盡奪,衛氏無為侯者。

段意

附載衛青、霍去病的十六位部屬,並總括衛、霍兩將軍的戰績。

注釋

  [1]左方:左列。過去文字自右向左豎寫,「左方」有如今天所說的「下列」、「下述」。兩大將軍:指衛青、霍去病。裨將:副將。

  [2]最:總計。

  [3]凡:總共。七出:七次出兵。文言文數詞後不帶量詞。後文「一與……」的「一」是「一次」。

  [4]此處計算封戶有誤,見前文,應為一萬二千八百戶。

  [5]並之:加在一起。並,相加。之,代詞,指封戶。

  [6]此處計算封戶亦有誤,應為一萬六千七百戶。

  [7]以:因。從:跟隨。侯者:被封侯的人。九人:被封侯的實際是十一人,即公孫賀、公孫傲、公孫戎奴、李蔡、張次公、蘇建、張騫、韓說、李朔、郝賢、趙不虞。

  [8]義渠:縣名。在今甘肅寧縣西北。

  [9]舍人:家臣。

  [10]巫蠱:見《匈奴列傳》注。

  [11]郁郅:縣名。在今甘肅慶陽。

  [12]常為大行:經常擔任大行令之職。

  [13]郎:帝王侍從官的統稱。

  [14]以:憑藉。因杅(yu):匈奴地名。公孫敖被封為「因杅將軍」,地名用作將軍名號。築受降城:見《匈奴列傳》。

  [15]系:縛;拘囚。

  [16]已:隨後。

  [17]坐法死:元狩五年(前118年)三月,李蔡因犯盜賣墳地及侵占景帝陵園墓道外地之罪,自殺。

  [18]崩:古代帝、後死稱崩。

  [19]失侯:張次公因犯有與淮南王劉安女通姦及受賄罪,被免職,廢侯爵。

  [20]大猶鄉:地名。在今陝西高陵。

  [21]祋祤(duixu):縣名。在今陝西耀縣。

  [22]曹參(?—前190年):沛縣人。從劉邦起義,屢立戰功。漢朝建立,封平陽侯,官至丞相。

  [23]弓高侯:韓頹當。韓王信之子,信降匈奴,生頹當,長大後為匈奴相國,文帝時降漢封侯。庶孫:不是嫡長子正妻所生之孫稱庶孫。

  [24]衛太子:漢武帝太子劉據,因他是衛皇后所生故稱衛太子。死後諡為戾太子。征和二年七月,劉據派武士冒充使者收捕江充等,韓說懷疑使者有詐,不肯受詔,被武士格殺。

  [25]奪印:官印被奪,即被罷官。

  [26]彘:音zhi。

  [27]以御見:以善於駕車求見武帝,後被破格錄用。

  [28]以捕樓船將軍坐法死:荀彘率軍進攻朝鮮時,與奉命從海路進攻朝鮮的樓船將軍楊仆發生矛盾,漢武帝派濟南太守公孫遂前去處理。公孫遂聽信荀彘的片面意見,下令逮捕楊仆,合併其軍。後來武帝處死了公孫遂,朝鮮平定後,又殺了荀彘。

  [29]其四出以將軍:其中四次以驃騎將軍身分出征。前兩次以剽姚校尉從衛青出征。

  [30]此數字與前文所記有出入。

  [31]坐法:路博德因犯「見知子犯逆不道罪」,失去侯爵。

  [32]枝屬:子孫親屬。五侯:衛青共三子為侯,加上衛青、霍去病二人侯,共五個侯爵。[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