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上善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上善之》

原文

還過宜春宮,相如奏賦以哀二世行失也。其辭曰:登陂阤之長阪兮,坌人曾宮之嵯峨[1]。 臨曲江之州兮[2],望南山之參差。 岩岩深山之谾谾兮,通谷豁兮谽谺[3]。汩淢噏習以永逝兮,注平皋之廣衍[4]。觀眾樹之塕��兮,覽竹林之榛榛[5]。東馳土山兮,北揭[6]石瀨。彌節容與兮,歷吊二世。持身不謹兮,亡國失勢。信讒不寤兮,宗廟滅絕。嗚呼哀哉!操行之不得兮,墳墓蕪穢而不修兮,魂無歸而不食。敻邈絕而不齊兮,彌久遠而愈佅[7]。精罔閬而飛揚兮,拾九天而永逝[8]。嗚呼哀哉!

段意

司馬相如又進奏《哀二世賦》,哀悼秦二世持身不謹、信讒不悟,終於亡國滅宗、墳墓不修,以諷武帝。

注釋

  [1]坌(ben):並。 曾:同「增」,層疊。

  [2]洲:長洲。苑中有曲江之象,泉中有長洲。 音qi。

  [3]谾谾(hong):長大貌。一曰深通貌。豁(huo):空虛,深邃。谽谺(hanxia):空闊貌。

  [4]汩淢(yuxia):疾流貌。噏習:水波輕揚。廣衍:廣大平滿貌。

  [5]塕��(wengai):草木茂盛貌。榛榛:草木叢生貌。

  [6]揭:褰衣而渡。

  [7]敻邈絕:深遠悠邈。佅(mai):古樂名。此通「昧」,昏暗。

  [8]罔閬:即「魍魎」,此指精魂如鬼魅一樣飄忽。拾(she):逐層登上。[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