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於是鄭女曼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於是鄭女曼姬》

原文

襞積褰縐,紆徐委曲,郁橈溪谷[2]。衯衯裶裶,揚袘恤削,蜚纖垂髾[3]。扶與猗靡,噏呷萃蔡[4]。下摩蘭蕙,上拂羽蓋。錯翡翠之威蕤,繆繞玉綏[5]。縹乎忽忽,若神仙之仿佛。

「『於是乃相與獠於蕙圃,媻珊勃窣上金堤[6]。揜翡翠,射鵕䴊[7]。微矰出,纖繳施[8]。弋白鵠,連鴐鵝。雙鶬下,玄鶴加[9]。怠而後發,游於清池。浮文鷁,揚桂枻[10]。 張翠帷,建羽蓋。 罔玳瑁,釣紫貝。 ��金鼓,吹鳴籟[11]。榜人歌,聲流喝。水蟲駭,波鴻沸。湧泉起,奔揚會。礧石相擊,硠硠磕磕,若雷霆之聲[12],聞乎數百里之外。

「『將息獠者,擊靈鼓,起烽燧。車案行,騎就隊。纚乎淫淫,班乎裔裔[13]。於是楚王乃登陽雲之台,泊乎無為,澹乎自持,勺藥之和具而後御之[14]。不若大王終日馳騁而不下輿,脟割輪淬[15],自以為娛。臣竊觀之,齊殆不如。』於是王默然無以應仆也。」

段意

描述楚王帶着盛妝美女獵於蕙圃、游於清池、車騎雍容返歸景象,斷言楚王之樂遠勝齊王。

注釋

  [1]曼姬:膚色嬌美的女子。被:同「披」。阿(e):細繒。錫:細布。揄:拖曳。紵(zhu):麻布。縞:素絹。霧縠(hu):薄霧般的紗。

  [2]襞(bi)積:裙上的摺疊。褰縐(qianzhou):摺疊成襉。郁橈:深曲貌。

  [3]衯衯(fen)裶裶(fei):衣長貌。揚袘(yi):提舉裳裙下緣。恤削:衣緣整齊貌。蜚(fei)纖:婦人上衣下垂的長帶飄飛。髾(shao):衣上燕尾狀裝飾。

  [4]挾與猗靡:衣服合身、飄拂美好貌。噏(xi)呷、萃(cui)蔡:衣服飄張發出「萃蔡」之聲。

  [5]錯:雜。翡:紅羽毛。翠,青羽毛。威蕤(weirui):羽色鮮麗。繆:同「繚」。玉綏:用玉裝飾的車帶。綏:引人登車的帶索。

  [6]獠(liao):夜獵。媻(pan)姍勃窣(su):緩緩行走於林莽間的情狀。金堤:形容水堤之堅固。

  [7]揜(yan):以網捕取。(junyi):雉類,有五彩之羽。

  [8]矰(zeng):短矢。繳(zhuo):絲繩,繫於短矢。弋(yi):用帶繩的箭射鳥。連:牽連。��(jia)鵝:野鵝。

  [9]鶬(cang):似雁而黑。加:指為箭射中。

  [10]文鷁(yi):畫有鷁鳥文采的船。枻(yi):短槳。

  [11]罔玳瑁(daimao):似龜而大,殼有褐、黃相間花紋。 罔,通「網」。 紫貝:紫地黑文的水產介類動物。��(chuang):敲擊。金鼓:鉦(zheng)、鈴類樂器,形似鼓。籟(lai):簫。

  [12]流喝(ai):聲音悲嘶。奔揚:指浪濤。礧(lei)石:轉動之石。硠硠(lang)磕磕(ke):轉石相擊聲。

  [13]靈鼓:六面的鼓。案行:列行而行。��(xi):連續貌。淫淫:漸進。班:迴轉、盤旋。裔裔:流行貌。

  [14]陽雲之台:即陽台,在雲夢南部巫山下。泊:安閒貌。無為:安然。澹:安寧。自持:保持寧靜的心情。勺藥之和:以勺藥合之於蘭桂五味。具:備。

  [15]脟(luan):同「臠」,鮮肉。淬(cui):染。輪淬,即指上文「染輪」,用鹽摻和獸肉而食。[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