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歷唐堯於崇山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歷唐堯於崇山兮》

原文

紛湛湛其差錯兮,雜遝膠葛以方馳[2]。騷擾沖蓯其相紛挐兮,滂濞泱軋灑以林離[3]。鑽羅列聚叢以蘢茸兮,衍曼流爛壇以陸離[4]。徑入雷室之砰磷鬱律兮,洞出鬼谷之崫礨嵬䃶[5]。遍覽八紘而觀四荒兮,朅渡九江而越五河。經營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絕浮渚而涉流沙[6]。奄息總極泛濫水嬉兮,使靈媧鼓瑟而舞馮夷[7]。 時若����將混濁兮,召屏翳誅風伯而刑雨師[8]。西望崑崙之軋沕洗忽兮,直徑馳乎三危[9]。排閶闔而入帝宮兮,載玉女而與之歸。舒閬風而搖集兮,亢烏騰而一止[10]。低回陰山翔以紆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皬然白首[11]。載勝而穴處兮,亦幸有三足烏為之使[12]。必長生若此而不死兮,雖濟萬世不足以喜。

回車朅來兮,絕道不周,會食幽都[13]。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兮),噍咀芝英兮嘰瓊華[14]。侵潯而高縱兮,紛鴻涌而上厲[15]。貫列缺之倒景兮,涉豐隆之滂沛。馳游道而脩降兮,騖遺霧而遠逝[16]。迫區中之隘陝兮,舒節出乎北垠。遺屯騎於玄闕兮,軼先驅於寒門[17]。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視眩眠而無見兮,聽惝恍而無聞。乘虛無而上假兮[18],超無有而獨存。

相如既奏大人之頌,天子大說,飄飄有凌雲之氣,似游天地之間意。

段意

鋪敘「大人」遊歷南方、西方,又至北極「乘虛無」登仙景象,以結束全賦。漢武帝覽賦卻不明其諷喻之意,反而飄飄欲仙。

注釋

  [1]崇山:此指南方之崇山,帝堯葬於其南。九疑:山名,帝舜葬此。

  [2]湛湛:積厚之貌。差錯:交錯。雜遝(ta):重疊。膠葛:交架。

  [3]沖蓯(xiong):相入貌。紛挐 (ru):紛亂。滂濞(pi):眾盛貌。泱軋:瀰漫。灑:散落。林離:眾盛。

  [4]鑽:同「攢」,聚集。蘢茸:聚貌。衍曼:蔓延不絕。流爛:布散。壇:平坦。陸離:分散貌。

  [5]雷室:雷淵,神話傳說中水名。砰磷鬱律:深峻貌。洞:通。鬼谷:眾鬼所聚,傳說在崑崙北。崫礨(juelei)嵬䃶(wei):不平貌。

  [6]炎火:神話中山名,在崑崙山外。弱水:傳說中水名,環繞崑崙。杭:船。絕:渡。浮渚:流沙中渚。流沙:傳說中河名,但有流沙而無水。

  [7]總極:蔥嶺山,在西域。靈媧:女媧。馮夷:河伯。

  [8]屏翳:雷師。

  [9]軋沕洸忽:不分明之貌。三危:山名。

  [10]閶闔:天門。閬風:山名。搖集:遠止。搖:通「遙」。亢:亢然高舉。

  [11]陰山:在崑崙西。皬(he):白貌。西王母:傳說中神女,狀如人,豹尾、虎齒、蓬鬢。

  [12]載勝:頭戴婦女首飾。三足烏:傳說中西王母的使者。

  [13]朅來:返回。不周:不周山,在崑崙東南。幽都:在西北方。

  [14]沆瀣(hangxie):北方夜半氣。噍(jiao)咀:咀嚼。芝英:芝草花。嘰:食。瓊華:瓊樹之花。傳說瓊樹生崑崙西流沙濱,大三百圍,高萬仞。

  [15](yin):仰也。侵潯:漸進。鴻涌:上躍而起。厲:奮飛。

  [16]列缺:閃電。倒景:日在下。豐隆:雲師,此指雲雨。游:游車。道:道車。脩:長。降:下。遺霧:飛馳之快,將霧遺留在後。

  [17]舒:緩。北垠:北崖。玄闕:北極之山。寒門:北極之門。

  [18]崢嶸:深遠貌。眩眠:目光不安。惝恍:耳聽而模糊不清。假:通「遐」,至。[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