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還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還報》

原文

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發巴、蜀、廣漢卒,作者[1]數萬人。治道二歲,道不成,士卒多物故[2],費以巨萬計。蜀民及漢用事者多言其不便。是時邛、筰[3]之君長聞南夷與漢通,得賞賜多,多欲願為內臣妾,請吏,比南夷[4]。 天子問相如,相如曰:「邛、筰、冉、䮾[5]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時嘗通為郡縣,至漢興而罷。今誠復通,為置郡縣,愈於[6]南夷。」天子以為然,乃拜相如為中郎將,建節[7]往使。副使王然於、壺充國、呂越人馳四乘之傳[8],因巴蜀吏幣物以賂西夷[9]。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先驅,蜀人以為寵[10]。於是卓王孫、臨邛諸公皆因門下獻牛酒以交歡。卓王孫喟然而嘆,自以得使女尚[11]司馬長卿晚,而厚分與其女財,與男等同。司馬長卿便略定西夷,邛、筰、冉、䮾、斯榆之君皆請為內臣。除邊關,關益斥[12],西至沫、若水[13],南至牂柯為徼,通零關道[14],橋孫水以通邛、(都)[筰][15]。還報天子,天子大說。

段意

司馬相如奉使出通西夷,順利完成使命,並改善了與卓王孫家的關係。

注釋

  [1]作者:指修築通道之人。

  [2]物故:死亡。

  [3]邛(qiong)、筰(zuo):均為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國名。邛都在四川西昌東南,筰都在今四川漢源東南。

  [4]內:內附。比南夷:與南夷一樣。

  [5]冉、䮾(mang):均為古代西南部族國名。在蜀之西。下文「斯榆」,又作「斯俞」、「斯臾」,亦為西南地區部族國名。

  [6]愈於:勝過。

  [7]建節:執持符節。

  [8]四乘之傳(zhuan):四輛驛車。

  [9]因:通過,依靠。

  [10]郊迎:迎於郊界之上。負弩矢:背着弓弩箭矢,此乃接迎之禮。先驅:先導。寵:榮耀。按:司馬相如出身蜀中,今為天子使節,並受地方長官曲意恭迎,故蜀人感到榮耀。

  [11]尚:配,嫁。

  [12]關益斥:使關更寬廣。

  [13]沫、若水:均在今四川。沫水即四川大渡河。若水即今四川雅礱江。

  [14]牂柯(zangke):漢置郡名,治所在今貴州凱里西北。徼(jiao):邊界。零關:縣名。

  [15]橋孫水:在孫水上築橋。孫水乃若水支流。[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