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司馬相如列無是公聽然而笑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司馬相如列無是公聽然而笑曰》

原文

「楚則失矣,齊亦未為得也。夫使諸侯納貢[2]者,非為財幣,所以述職[3]也;封疆畫界者,非為守御,所以禁淫[4]也。今齊列為東藩,而外私肅慎,捐國逾限[5],越海而田,其於義故未可也。且二君之論,不務明君臣之義而正諸侯之禮,徒事爭遊獵之樂,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勝,荒淫相越,此不可以揚名發譽,而適足以貶君自損[6]也。

段意

無是公批評烏有先生所述齊國所為有違諸侯禮義,與子虛互以奢侈相勝也只能是貶君自損。

注釋

  [1]聽(yin)然:笑貌。

  [2]納貢:繳納對天子的貢物。

  [3]述職:向天子陳述履行職務情況。

  [4]畫界:劃定國界。淫:放縱行為。

  [5]東藩:東方屏藩之國。藩,藩籬。私:私與肅慎來往。捐國:此指離開諸侯國。逾限:越過國境。

  [6]貶君:貶低君王聲譽。[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