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司馬穰苴列傳太史公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司馬穰苴列傳太史公曰》

原文

余讀《司馬兵法》,閎廓深遠[1],雖三代征伐,未能竟其義,如其文也,亦少褒矣[2]。若夫穰苴,區區為小國行師[3],何暇及《司馬兵法》之揖讓乎[4]?世既多《司馬兵法》,以故不論,著穰苴之列傳焉。

段意

司馬遷敘寫自己讀《司馬兵法》後的感受和評價以及對齊威王使大夫附穰苴於《司馬兵法》一事的看法。

注釋

  [1]閎廓深遠:博大精深。閎:宏大,寬廣。

  [2]少褒:猶言溢美,推許過分。

  [3]區區:小的樣子。

  [4]何暇及《司馬兵法》之揖讓乎:言那有閒暇顧及《司馬兵法》中所說的謙讓禮儀呢?《司馬兵法》:《漢書·藝文志》列於禮類,稱《軍禮司馬法》,今存一卷。書中所言規制多與周禮相出人。[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