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吳王濞列傳梁孝王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吳王濞列傳梁孝王恐》

原文

梁孝王恐[3],遣六將軍擊吳,又敗梁兩將,士卒皆還走梁[4]。梁數使使報條侯求救[5],條侯不許。又使使惡條侯於上[6],上使人告條侯救梁,復守便宜不行[7]。梁使韓安國及楚死事相弟張羽為將軍[8],乃得頗敗吳兵[9]。吳兵欲西,梁城守堅[10],不敢西,即走條侯軍[11],會下邑[12]。欲戰,條侯壁[13],不肯戰。吳糧絕,卒飢[14],數挑戰[15],遂夜奔條侯壁[16],驚東南[17]。條侯使備西北[18],果從西北人。吳大敗,士卒多飢死,乃畔散[19]。於是吳王乃與其麾下壯士數千人夜亡去[20],度江走丹徒[21],保東越。東越兵可萬餘人[22],乃使人收聚亡卒[23]。漢使人以利啖東越[24],東越即紿吳王[25],吳王出勞軍[26],即使人��殺吳王[27],盛其頭[28],馳傳以聞[29]。 吳王子子華、子駒亡走閩越。吳王之棄其軍亡也,軍遂潰[30],往往稍降太尉、梁軍[31]。楚王戊軍敗,自殺。

段意

本段記吳楚叛亂的失敗經過。開始吳軍攻勢凌厲,曾挫敗梁國部隊。當吳軍與條侯的部隊在下邑城遭遇時,條侯堅守營寨,待吳軍糧源斷絕後,打敗了吳軍。吳王帶領幾千人投奔東越。漢朝用金錢收買了東越,東越殺了吳王。吳王的兩個兒子逃往閩越。楚王劉戊兵敗後自殺。吳王棄軍逃跑後,他的軍隊紛紛投降太尉部隊和梁國部隊。

注釋

  [1]初:起初。

  [2]西:向西。敗:打敗。棘壁:古地名,在今河南柘城西北。敗棘壁,指打敗了棘壁的守軍。

  [3]梁孝王:漢文帝次子劉武。

  [4]還走:逃回。

  [5]使使:派遣使者。

  [6]惡(wu):中傷。

  [7]復:仍。守:堅持。便宜:斟酌事宜,不拘陳規,自行決斷處理。不行:指不執行皇上的命令。

  [8]韓安國:字長儒。初事梁孝王,為中大夫。吳楚七國反時阻擊吳兵有功,為梁國內史。武帝時任大司農、御史大夫等職。死事:為國事而死。相:丞相。

  [9]頗:略微,稍稍。

  [10]城守堅:城牆防守堅固。

  [11]走:奔向。

  [12]會:相遇。下邑:縣名,今安徽碭山縣。

  [13]壁:築營壘。駐守。動詞。

  [14]卒:士卒。

  [15]挑戰:激使對方出戰。

  [16]壁:營壘。名詞。

  [17]驚東南:驚擾東南營壘。

  [18]備:防備。

  [19]畔:通「叛」,背叛。散:逃散。

  [20]麾(hui)下:部下。麾,指揮作戰用的旗幟。

  [21]江:長江。丹徒:縣名,今江蘇丹徒。

  [22]可:大約。

  [23]收聚:招集。

  [24]啖(dan):引誘。

  [25]紿(dai):欺騙。

  [26]勞:慰勞。

  [27]��(cong):(用矛)刺。

  [28]盛(cheng):用器皿裝。

  [29]馳傳:乘快車。聞:讓上面知道。

  [30]潰:潰散。

  [31]往往:處處,各處,指各處潰散的士兵。稍:逐漸,陸續。[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