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商君列傳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商君列傳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

原文

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2],發吏捕商君[3]。商君亡至關下[4],欲舍客舍[5],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6],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7]。」商君喟然嘆曰[8]:「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9]!」去之魏[10],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師,弗受[11]。商君欲之他國。魏人曰:「商君,秦之賊[12]。秦強而賊入魏,弗歸,不可。」遂內秦[13]。商君既復入秦,走商邑[14],與其徒屬發邑兵北出擊鄭[15]。秦發兵攻商君,殺之於鄭黽池[16]。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17],曰:「莫如商鞅反者!」遂滅商君之家[18]。

段意

寫秦孝公死後,商鞅為反對派誣衊,被橫加罪名慘遭殺害的經過。

注釋

  [1]後五月:指趙良勸說商鞅後又過了五個月。

  [2]公子虔之徒:與公子虔同類的人。

  [3]發吏:派遣官吏。

  [4]關下:關口之下。一說關即函谷關。

  [5]欲舍客舍:準備住在客舍里。舍,住宿。客舍:旅館。

  [6]客人:客舍的主人。

  [7]舍人句:意為收留無憑證住宿的人要連坐。舍人,留人住宿。驗,憑證,證據。

  [8]喟然:傷感的樣子。

  [9]為法句:意為制定法令的弊病竟到這個地步! 敝,通「弊」。一,竟然。

  [10]去之魏:離開秦國來到魏國。

  [11]弗受:不接受。

  [12]秦之賊:秦國的敵人。賊,指敵人。

  [13]內秦:送返秦國。內,返。

  [14]走商邑:謂商鞅無路可走,只好逃回自己封地。

  [15]與其徒屬句:與他的部下出動私兵往北去襲擊鄭。徒屬,部下。鄭,今陝西華縣。

  [16]黽池:鄭地名,在今河南澠池。

  [17]秦惠王:名駟,孝公的兒子。車裂:即五馬分屍,用車撕裂身體讓人致死的酷刑。徇(xun):示眾。

  [18]滅:滅亡。[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