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商君列傳商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商君列傳商君》

原文

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1]。跡其欲干孝公以帝王術[2],挾持浮說[3],非其質矣[4]。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卬,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5]。余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6],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7],有以也夫[8]!

段意

這段寫司馬遷的評論。司馬遷尖銳地批評了商鞅的刻薄少恩和濫用刑罰。

翻譯

[1]天资:天性,天赋。[2]迹:考察,考索。干:求取。[3]挟持浮说:意为怀抱着虚浮不实的主张。[4]质:本性,真实心意。[5]发明:启发,揭示。[6]《开塞》、《耕战》书:今本《商君书》有《开塞》、《农战》两篇,论述刑罚、奖赏、农耕、战法等内容。[7]卒受句:意为终于在秦国遭受到不好的名声。[8]有以:有其原因。[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