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商君列傳孝公既見衛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商君列傳孝公既見衛鞅》

原文

孝公既見衛鞅,語事良久[5],孝公時時睡[6],弗聽。罷而孝公怒景監曰[7]:「子之客妄人耳[8],安足用邪[9]!」景監以讓衛鞅[10]。衛鞅曰:「吾說公以帝道[11],其志不開悟矣[12]。」後五日,復求見鞅。鞅復見孝公,益愈[13],然而未中旨[14]。罷而孝公復讓景監,景監亦讓鞅。鞅曰:「吾說公以王道而未入也[15]。請復見鞅。」鞅復見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16]。罷而去。孝公謂景監曰:「汝客善[17],可與語矣。」鞅曰:「吾說公以霸道[18],其意欲用之矣。誠復見我[19],我知之矣。」衛鞅復見孝公。公與語,不自知膝之前於席也[20]。語數日不厭[21]。景監曰:「子何以中吾君[22]? 吾君之歡甚也[23]。」鞅曰:「吾說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24],而君曰:『久遠[25],吾不能待。且賢君者,各及其身顯名天下[26],安能邑邑待數十百年以成帝王乎[27]?』故吾以強國之術說君[28],君大悅之耳。然亦難以比德於殷、周矣[29]。」

段意

寫商鞅西入秦,依靠景監的介紹得見孝公,以強國之術遊說孝公成功。

注釋

  [1]秦孝公:名渠梁,戰國時秦國君。

  [2]修穆公之業:重整秦穆公的霸業。穆公,名任好,春秋時秦國君。

  [3]東復侵地:向東面收復被侵占的土地。當時孝公剛即位不久,無大的戰事,當為三年前秦獻公大破魏軍事。

  [4]因孝公句: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求見孝公。因,通過。景監,姓景的太監。

  [5]良久:很久。

  [6]時時睡:不時地打瞌睡。時時,經常,不時地。

  [7]怒景監:生氣地斥責景監。

  [8]妄人:狂妄自大的人。

  [9]安足用邪:怎麼配委以重任呢?足,值得,配。

  [10]讓:責備,責怪。

  [11]帝道:傳說中五帝的治國謀略和方法。

  [12]其志不開悟:他的心還沒覺悟。

  [13]益愈:比上一次更厲害。

  [14]中旨:符合孝公的心意。

  [15]王道:用仁義統一天下的道理。

  [16]善之:意為認為是正確的。

  [17]善:好。

  [18]霸道:與王道抗對,用武力權勢指揮天下的道理。

  [19]誠:確實。

  [20]不自知句:不知不覺地在席上把膝蓋向前挪動。

  [21]不厭:不嫌時間長。厭,嫌。

  [22]中:適合,符合。

  [23]吾君之歡甚也:我們孝公很高興。

  [24]以帝王句:意為用帝王之術與上古三代的歷史做比較。比,比較。三代,夏、商、周三個朝代。

  [25]久遠:時間太長。

  [26]各以其身句:意為各自在他們活着時就名揚天下。

  [27]邑邑:同「悒悒」,愁悶不愉快。

  [28]強國之術:使國家強盛的方法。

  [29]比德句:與殷周的功業道德相媲美。殷,指成湯。周,指周文王、周武王。[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