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外戚世家及諸侯畔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外戚世家及諸侯畔秦》

原文

及諸侯畔秦,魏豹立為魏王[5],而魏媼內其女於魏宮[6] 。媼之許負所相[7],相薄姬,雲當生天子。是時項羽方與漢王相距滎陽[8],天下未有所定。豹初與漢擊楚,及聞許負言,心獨喜,因背漢而畔,中立,更與楚連和[9]。漢使曹參等擊虜魏王豹[10],以其國為郡,而薄姬輸織室[11]。豹已死,漢王入織室,見薄姬有色[12],詔內後宮,歲餘不得幸[13]。始姬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相愛[14],約曰:「先貴無相忘[15]。」已而管夫人、趙子兒先幸漢王。漢王坐河南宮成皋台[16],此兩美人相與笑薄姬初時約[17]。漢王聞之,問其故,兩人具以實告漢王。漢王心慘然,憐薄姬,是日召而幸之。薄姬曰:「昨暮夜妾夢蒼龍據吾腹[18]。」高帝曰:「此貴徵也,吾為女遂成之。」一幸生男,是為代王,其後薄姬希見高祖[19]。

高祖崩,諸御幸姬戚夫人之屬[20],呂太后怒,皆幽之[21],不得出宮。而薄姬以希見故,得出,從子之代[22],為代王太后。太后弟薄昭從如代。

代王立十七年,高后崩。大臣議立後,疾外家呂氏強,皆稱薄氏仁善,故迎代王,立為孝文皇帝,而太后改號曰皇太后,弟薄昭封為軹侯[23]。

薄太后母亦前死[24],葬櫟陽北[25]。於是乃追尊蒲父為靈文侯,會稽郡置園邑三百家[26],長丞已下吏奉守冢[27],寢廟上食祠如法[28]。而櫟陽北亦置靈文侯夫人園,如靈文侯園儀[29]。蒲太后以為母家魏王后,早失父母,其奉薄太后諸魏有力者,於是召復魏氏[30],(及尊)賞賜各以親疏受之[31]。薄氏侯者凡一人[32]。

薄太后後文帝二年,以孝景帝前二年崩[33],葬南陵[34]。以呂后會葬長陵[35],故特自起陵,近孝文皇帝霸陵[36]。

段意

寫薄太后於高祖在時不爭寵,文帝即位不弄權,得享終身尊榮,且富貴及於外家。

注釋

  [1]薄太后:漢文帝生母。

  [2]吳:漢郡名,在今江蘇蘇州。

  [3]故魏王:指六國時魏王。魏媼:姓魏的婦人。媼,古代對婦女的通稱。通,私通。

  [4]山陰:漢縣名,在今浙江紹興。

  [5]魏豹:六國時魏國公子,秦末被項羽立為西魏王。

  [6]內:「納」的古字,送入。

  [7]之許負所相:到許負的住所去看相。

  [8]距:通「拒」,相持。滎陽:秦時郡名,在今河南滎陽。

  [9]更:進一步。指進一步改變中立的立場,與楚聯合。

  [10]曹參:秦時沛人,秦末佐劉邦滅項羽,封平陽侯。惠帝時繼蕭何為相。《史記》有《曹相國世家》。

  [11]輸:送入。織室:漢代掌皇室絲帛織染的機構。

  [12]有色:美貌。

  [13]幸:為帝王寵愛。

  [14]相愛:友好。

  [15]無:通「毋」,不要。

  [16]河南宮成皋台:漢宮靈台名,故址在今河南汜水西北。

  [17]相與:互相。

  [18]蒼龍據吾腹:一條青龍盤伏在我的腹上。蒼龍隱指劉邦。此薄姬希得寵幸的巧言。

  [19]希:同「稀」,少。

  [20]御幸姬:得皇上寵幸的妃嬪。

  [21]幽:囚禁。

  [22]得出二句:得出漢宮,隨子劉恆到代地去。代,劉恆的封國,轄境約今山西離石、昔陽以北和河北蔚縣、陽原等地。

  [23]軹(zhi):漢縣名,在今河南濟源南。

  [24]前死:指在文帝即位以前就已死了。

  [25]櫟(yue)陽:漢縣名,在今陝西臨潼東北。

  [26]園邑:為守護陵園而修築的城邑。

  [27]意謂長丞以小縣縣令的職位守護墳陵。已,通「以」。

  [28]寢廟:陵園中的神廟。食祠:指享受祭祀的規格。如法:指按侯爵規格對待。

  [29]儀:標淮、規模。

  [30]復:免除徭役。

  [31]受:同「授」。

  [32]意謂薄氏被封侯的共一人。指薄昭。

  [33]薄太后死於文帝崩後兩年,即公元前155年。

  [34]南陵:薄太后陵墓,在霸陵南,故稱。故址在今陝西長安白鹿原上。

  [35]會葬:合葬。

  [36]霸陵:漢文帝陵墓,在今陝西西安東北。[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