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大宛列傳其後歲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大宛列傳其後歲餘》

原文

其後歲餘,騫所遣使通大夏之屬者皆頗與其人俱來[1],於是西北國始通於漢矣。然張騫鑿空[2],其後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於外國[3],外國由此信之。

段意

寫張騫的「鑿空」之功。烏孫使者親眼看到漢朝強大富饒,更加重視漢朝,其他西域各國也開始陸續與漢朝通好。張騫的開創之功影響巨大,以致往後漢使者都沿用「博望侯」之稱,以此來增強西域各國的信任。

注釋

  [1]頗:稍微、漸漸。

  [2]鑿空:開通(西域道路)。鑿,開;空,通。

  [3]質:誠實可信。[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