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大宛列傳漢已伐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大宛列傳漢已伐宛》

原文

歲餘,宛貴人以為昧蔡善諛,使我國遇屠[1],乃相與殺昧蔡,立毋寡昆弟曰蟬封為宛王,而遣其子人質於漢。漢因使使賂賜以鎮撫之[2]。

而漢發使十餘輩至宛西諸外國,求奇物,因風覽以伐宛之威德[3]。而敦煌置酒泉都尉[4],西至鹽水,往往有亭[5]。而侖頭有田卒數百人[6],因置使者護田積粟,以給使外國者。

段意

寫伐大宛後漢朝對西域的鎮撫。大宛殺昧蔡改立毋寡之弟蟬封為王,他遣王子入漢為質。漢厚賜禮物給大宛,又派使者到大宛西邊諸國去宣揚征伐大宛的威德,並設置酒泉都尉,在侖頭屯田,以保證和西域的交往。

注釋

  [1]我國:這裡指大宛。

  [2]鎮撫:鎮定安撫。

  [3]因風覽以伐宛之威德:順勢向他們諷喻、宣揚征伐大宛的威武與恩德。風,通「諷」,勸告;覽,觀,使看到。

  [4]都尉:漢武帝時都尉有三種情況:一是皇帝近侍官員;二是職事官員;三是郡國官員。這裡指輔佐郡守主管全郡軍事的武官。

  [5]往往有亭:處處設置關塞。

  [6]田卒:屯田士兵。漢以後為取得軍隊給養和稅糧利用兵士和農民墾種荒田廢地,叫屯田。[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