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太史公自序》儒林列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太史公自序》儒林列傳

原文

   民倍本多巧[2],奸軌弄法,善人不能化,唯一切嚴削為能齊之[3]。作《酷吏列傳》第六十二。

漢既通使大夏,而西極遠蠻,引領內鄉[4],欲觀中國。作《大宛列傳》第六十三。

救人於厄,振人不贍,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言[5],義者有取焉。作《遊俠列傳》第六十四。

夫事人君能說主耳目[6],和主顏色、而獲親近,非獨色愛,能亦各有所長。作《佞幸列傳》第六十五。

不流世俗,不爭勢利,上下無所凝滯,人莫之害,以道之用。作《滑稽列傳》第六十六。

齊、楚、秦、趙為日者,各有俗所用。欲循觀其大旨,作《日者列傳》第六十七。

三王不同龜,四夷各異卜,然各以決吉凶。略窺其要,作《龜策列傳》第六十八。

布衣匹夫之人,不害於政,不妨百姓,取與以時而息財富,智者有采焉。作《貨殖列傳》第六十九。

注釋

  [1]庠序:學校。

  [2]倍:通「背」,悖。

  [3]唯一切嚴削為能齊之:只有一概採用嚴刑,才能制服他們。

  [4]鄉:通「向」。

  [5]倍:通「背」。

  [6]說:通「悅」。[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