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太史公自序》吳世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太史公自序》吳世家

原文

闔廬弒僚,賓服荊楚;夫差克齊,子胥鴟夷[2];信嚭親越[3],吳國既滅。嘉伯之讓[4],作《吳世家》第一。

申、呂肖矣[5],尚父側微[6],卒歸西伯,文武是師;功冠群公,繆權於幽[7];番番黃髮[8],爰饗營丘[9]。不背柯盟[10],桓公以昌,九合諸侯,霸功顯彰。田、闞爭寵[11],姜姓鮮亡。嘉父之謀[12],作《齊太公世家》第二。

依之違之[13],周公綏之[14];憤發文德,天下和之;輔翼成王,諸侯宗周。隱、桓之際[15],是獨何哉? 三桓爭強,魯乃不昌。嘉旦《金滕》[16],作《周公世家》第三。

武王克紂,天下未協而崩[17]。成王既幼,管、蔡疑之,淮夷叛之,於是召公率德,安集王室,以寧東土。燕噲之禪[18],乃成禍亂。嘉《甘棠》之詩[19],作《燕世家》第四。

管、蔡相武庚,將寧舊商;及旦攝政,二叔不饗[20];殺鮮放度,周公為盟;太任十子[21],周以宗強。嘉仲悔過[22],作《管蔡世家》第五。

王后不絕,舜禹是說[23];維德休明,苗裔蒙烈。百世享祀,爰周陳杞,楚實滅之。齊田既起[24],舜何人哉? 作《陳杞世家》第六。

收殷餘民,叔封始邑[25],申以商亂,《酒》、《材》是告[26],及朔之生,衛頃不寧;南子惡蒯聵,子父易名[27]。周德卑微,戰國既強,衛以小弱,角獨後亡[28]。嘉彼《康誥》[29],作《衛世家》第七。

嗟箕子乎! 嗟箕子乎! 正言不用,乃反為奴。武庚既死,周封微子。襄公傷於泓,君子孰稱[30]。景公謙德,熒惑退行[31]。剔成暴虐,宋乃滅亡。嘉微子問太師[32],作《宋世家》第八。

武王既崩,叔虞邑唐。君子譏名[33],卒滅武公。驪姬之愛,亂者五世;重耳不得意,乃能成霸。六卿專權[34],晉國以耗[35]。嘉文公賜珪鬯[36],作《晉世家》第九。

重黎業之,吳回接之[37];殷之季世,粥子牒之[38]。周用熊繹,熊渠是續。莊王之賢,乃復國陳[39];既赦鄭伯,班師華元。懷王客死,蘭咎屈原;好諛信讒,楚並於秦。嘉莊王之義,作《楚世家》第十。

注釋

  [1]太伯避歷:周太王的長子太伯,因知道父親有立其弟季歷的意向,便主動逃到南方蠻夷之地以避讓。歷:季歷。

  [2]子胥鴟夷:子胥被冤殺後,屍體裝入盛酒的革囊(鴟夷)投入江中。

  [3]嚭:伯嚭。

  [4]嘉伯之讓:太伯讓國高風可嘉。

  [5]申、呂肖矣:申、呂氏族逐漸削弱。申、呂:虞夏之際所封之國。肖:削。

  [6]側微:低微。

  [7]繆權於幽:長於權謀,精妙入微。繆:通「謀」。

  [8]番番(popo):通「皤皤」,發白貌。

  [9]營丘:呂尚封地。今山東臨淄。

  [10]不背柯盟:齊魯在柯邑會盟,齊桓公為魯將曹沫脅迫答應退還所占魯地,後果如約,遂贏得諸侯信任。

  [11]田、闞:田桓、闞止,齊大夫。

  [12]父:尚父。

  [13]依之:指諸侯的服從。違之:指諸侯的反叛。

  [14]綏之:平定安撫。

  [15]隱桓:魯隱公,魯桓公。隱公為兄,被後者篡弒。

  [16]《金滕》:尚書篇名,為周公旦所作。

  [17]協:安定。

  [18]禪:禪讓。指燕王噲讓位於奸相子之。

  [19]《甘棠》:詩經篇名,讚美召公的詩。

  [20]二叔:管叔(姬鮮)、蔡叔(姬度)。

  [21]太任十子:文王妃太任生下十個兒子。

  [22]仲:指蔡叔之子,名仲。

  [23]說:同「悅」。

  [24]齊田既起:陳杞被楚滅後,陳王到了齊國,改姓田,篡殺了齊國政權。

  [25]叔:指康叔。

  [26]《酒》、《材》:《酒誥》、《梓材》,尚書篇名,乃周公告誡康叔的殷亡為鑑,當戒酒、愛民。

  [27]子父易名:父子之間亂了名分。

  [28]角:衛國的末代君主。

  [29]《康誥》:尚書篇名,亦周公告誡康叔的文告。

  [30]孰稱;即熟稱,特別樂道。

  [31]熒惑:火星。

  [32]微子問太師:指微子就去紂請教太師事。

  [33]君子譏名:晉穆侯給太子取名為「仇」,為師服所譏。

  [34]六卿:指智、范、中行、韓、魏、趙六卿。

  [35]秏(mao):消亡。

  [36]文公賜珪鬯:指晉文公在城濮之戰後獻俘於周,周襄王命文公為伯,並賜珪鬯(chang)事。鬯:香草。

  [37]吳回接之:吳回接替其兄重黎,為帝嚳火正,乃楚之始祖。

  [38]粥(yu)子牒之:自鬻熊之後才有譜牒可考。粥:鬻。

  [39]國陳:陳國。

  [40]班師華元:楚莊王圍宋一役,因宋大夫華元告以城中食盡,瀕臨絕境的實情,便立刻撤兵。[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