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孔子世家四方之君子不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孔子世家四方之君子不辱》

原文

「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1],必見寡小君[2]。 寡小君願見。」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之。 夫人在絺帷中[3],孔子入門,北面稽首[4]。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5]。孔子曰:「吾鄉為弗見,見之禮答焉[6]。」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7]:「予所不者,天厭之[8]!天厭之!」居衛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丑之,去衛,過曹。是歲,魯定公卒。

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宋司馬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9],其項類皋陶[10],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11],累累若喪家之狗[12]。」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 然哉!」

段意

衛靈公寵愛夫人南子,孔子居衛,不得已謁見南子,希望能得到衛君信用,然衛靈公好色不好德,孔子終於失望地離開衛國。過曹國到宋國,險遭宋司馬桓魋(tui)殺害。孔子到鄭國,與弟子走散,獨個兒站在城東門,鄭人形容他惶惶如喪家之狗,孔子覺得很貼切。

注釋

  [1]不辱:不以為辱。謙辭。

  [2]寡小君:對別國人謙稱本國國君之妻。

  [3]絺(chi)帷:細葛布做的帷幕。

  [4]北面:面朝北,是臣見君的禮節。稽(qi)首:叩頭至地。

  [5]璆(qiu)然:玉器相觸的聲音。

  [6]這二句說:先前我是不願見她的,既然見了,就得以禮相待。鄉:通「向」。

  [7]矢:誓。

  [8]這二句的意思是:我如說得不實的話,天將厭棄我。

  [9]顙(sang):額。

  [10]皋陶(gāo yao):傳說中堯舜時的賢臣。

  [11]要:通「腰」。

  [12]累累:沒精打采的樣子。[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