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孔子世家弟子有公良孺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孔子世家弟子有公良孺者》

原文

弟子有公良孺者[1],以私車五乘從孔子。其為人長,賢,有勇力,謂曰:「吾昔從夫子遇難於匡,今又遇難於此,命也已。吾與夫子再罹難,寧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懼,謂孔子曰:「苟毋適衛,吾出子。」與之盟,出孔子東門。孔子遂適衛。子貢曰:「盟可負邪?」孔子曰:「要盟也[2],神不聽。」

衛靈公聞孔子來,喜,郊迎,問曰:「蒲可伐乎?」對曰:「可。」靈公曰:「吾大夫以為不可。今蒲,衛之所以待晉、楚也[3],以衛伐之,無乃不可乎?」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婦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過四五人[4]。」靈公曰;「善。」然不伐蒲。

靈公老,怠於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嘆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5],三年有成。」孔子行。

段意

孔子過蒲邑,碰上公叔氏叛衛,因而被蒲人扣留。弟子公良孺與蒲人拚鬥。蒲人以不去衛國為條件放了孔子,孔子卻徑往衛國。孔子就伐蒲答靈公問,靈公雖贊同他的意見,但未付諸實施。靈公年老,政務廢弛,孔子得不到任用,只好離開衛國。

注釋

  [1]公良孺:字子正,陳人。

  [2]要盟:要挾而訂的盟約。

  [3]這二句說:蒲地在衛西,是衛防禦晉楚來犯的緩衝地帶。

  [4]四五人:指公叔氏等叛亂分子。

  [5]期月:滿十二月,即一年。[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