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孔子世家是歲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孔子世家是歲也》

原文

是歲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魯哀公六年也。其明年,吳與魯會繒[1],征百牢[2]。太宰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貢往,然後得已[3]。

孔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4]。」是時,衛君輒父不得立,在外,諸侯數以為讓[5]。而孔子弟子多仕於衛,衛君欲得孔子為政。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6]?」孔子曰:「必也正名乎[7]!」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 何其正也[8]?」孔子曰:「野哉由也[9]! 夫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矣。夫君子為之必可名,言之必可行。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10]。」

其明年,冉有為季氏將師,與齊戰於郎[11],克之。季康子曰:「子之於軍旅,學之乎?性之乎[12]?」冉有曰:「學之於孔子。」季康子曰:「孔子何如人哉?」對曰:「用之有名,播之百姓,質諸鬼神而無憾,求之至於此道,雖累千社,夫子不利也[13]。」康子曰:「我欲召之,可乎?」對曰:「欲召之,則毋以小人固之[14],則可矣。」而衛孔文子將攻太叔[15],問策於仲尼。仲尼辭不知,退而命載而行,曰:「鳥能擇木,木豈能擇鳥乎!」文子固止[16]。會季康子逐公華、公賓、公林[17],以幣迎孔子,孔子歸魯。

孔子之去魯凡十四歲而反乎魯。

魯哀公問政,對曰:「政在選臣。」季康子問政,曰:「舉直錯諸枉,則枉者直。」康子患盜,孔子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然魯終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段意

衛君輒想要孔子出來佐政,而魯國的季康子也想要召回孔子。孔子離開魯國十四年,終於又回到魯國。但魯國終究不能用孔子,而孔子也打消了出仕的念頭。

注釋

  [1]繒(ceng):亦作鄫,地名,在山東棗莊市西南。

  [2]征:需索。百牢:一百頭牛。

  [3]然後得已:指免於百牢之徵。

  [4]魯國與衛國都是姬姓諸侯,故云。

  [5]讓:責難。

  [6]這兩句說:衛君若用你佐政,首先應解決什麼問題?

  [7]必也正名:也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為衛出公與其父蒯聵爭奪君位,父不父,子不子,所以孔子這樣說。

  [8]何其正也:怎麼可以正名呢?意思是當時衛出公父子間的矛盾不可調和。

  [9]野:粗疏。

  [10]無所苟:不隨便。

  [11]郎:魯邑,現山東滕縣西。

  [12]性之:與生俱來的。

  [13]這幾句說:孔子的用兵,師出有名,上應天理,下符人願,並不是為了貪圖別國土地。

  [14]固之:間隔他。

  [15]孔文子:衛大夫。太叔:名疾,衛國貴族。

  [16]固止:堅決挽留。

  [17]公華、公賓、公林是季康子身邊的小人。[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