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孔子世家齊景公與晏嬰來適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孔子世家齊景公與晏嬰來適魯》

原文

齊景公與晏嬰來適魯,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小處辟[1],其霸何也?」對曰:「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羖[2],爵之大夫,起纍紲之中[3],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說。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與郈昭伯以鬥雞故得罪魯昭公,昭公率師擊平子,平子與孟氏、叔孫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師敗,奔於齊,齊處昭公乾侯[4]。其後頃之[5],魯亂。孔子適齊,為高昭子家臣[6],欲以通乎景公。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

景公問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豈得而食諸!」他日又復問政於孔子,孔子曰:「政在節財。」景公說,將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嬰進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軌法[7];倨傲自順,不可以為下[8];崇喪遂哀,破產厚葬,不可以為俗;遊說乞貸[9],不可以為國[10]。自大賢之息[11],周室既衰,禮樂缺有間[12]。今孔子盛容飾,繁登降之禮,趨詳之節[13],累世不能殫其學,當年不能究其禮。君欲用之以移齊俗,非所以先細民也[14]。」後景公敬見孔子,不問其禮。異日,景公止孔子曰[15]:「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16]。齊大夫欲害孔子,孔子聞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魯。

段意

孔子從而立到不惑之年的主要事跡。齊景公適魯,孔子答景公問政,深得賞識。魯國發生內亂,孔子適齊,又答景公問政,再度得到賞識。然終因晏嬰等人的抵制,未能得到信用,不得不返回魯國。

注釋

  [1]辟:通「僻」。

  [2]五羖(gu):五張黑羊皮。此為百里奚的代稱,因為他是秦穆公以五羖贖身的,故稱五羖大夫。

  [3]纍(léi)紲(xie):捆綁罪犯的繩索,一般用作囚系的代稱。

  [4]乾侯:地名,在河北成安縣東。

  [5]傾之:不久。

  [6]高昭子:齊國大夫。

  [7]滑(gu)稽:濾酒器,以其流酒滔滔不絕,用喻辯才無礙。軌法;遵循法紀。

  [8]不可以為下:不可駕馭。

  [9]乞貸:仰給別人,不事生產。

  [10]不可以為國:不可授以國政。

  [11]大賢:指文王、武王、周公等。

  [12]缺:殘缺。有間:有些時候了。

  [13]登降之禮,趨詳之節:指應對進退的禮節。登降,升降。趨詳,行走、迴旋。

  [14]先細民:在小民中提倡。

  [15]止:留。

  [16]這兩句的意思是齊國給孔子的待遇將在上卿與下卿之間。季孫氏在魯為上卿,孟孫氏為下卿,故云雲。[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