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其前騶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其前騶忌》

原文

其前騶忌[2],以鼓琴干威王[3],因及國政,封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4]。其次騶衍,後孟子[5]。

騶衍睹有國者益淫侈[6],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於身[7],施及黎庶矣[8]。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9],《終始》、《大聖》之篇十餘萬言。其語閎大不經[10],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於無垠[11]。先序今以上至黃帝,學者所共術[12],大並世盛衰,因載其��祥度制,推而遠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13]。先列中國名山大川,通谷禽獸,水土所殖,物類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稱引天地剖判以來[14],五德轉移[15],治各有宜,而符應若茲[16]。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為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於是有裨海環之[17],人民禽獸莫能相通者,如一區中者,乃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環其外[18],天地之際焉[19]。其術皆此類也。然要其歸,必止乎仁義節儉,君臣上下六親之施,始也濫耳[20]。

王公大人初見其術,懼然顧化[21],其後不能行之。

是以騶子重於齊[22]。適梁,惠王郊迎,執賓主之禮。適趙,平原君側行襒席[23]。如燕,昭王擁彗先驅[24],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築碣石宮[25],身親往師之[26]。作《主運》[27]。其游諸侯見尊禮如此,豈與仲尼菜色陳、蔡[28],孟軻困於齊、梁同乎哉[29]!故武王以仁義伐紂而王,伯夷餓不食周粟[30];衛靈公問陳,而孔子不答[31];梁惠王謀欲攻趙,孟軻稱太王去邠[32]。此豈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33]! 持方枘欲內圓鑿[34],其能人乎?或曰,伊尹負鼎而勉湯以王[35],百里奚飯牛車下而穆公用霸[36],作先合,然後引之大道[37]。騶衍其言雖不軌,倘亦有牛鼎之意乎[38]?

段意

寫鄒衍深觀陰陽消息,以先驗小物、推而大之的方法,提出「王德轉移」、「大九州」等學說。其語雖閎大不經,其旨歸仍本於儒家的「仁義」和墨家的「節儉」。最後以諸侯禮尊鄒衍反襯孔孟困窘,突出他們守道不阿世,堅持自己主張不變的可貴精神。

注釋

  [1]三騶子:即鄒忌、鄒衍、鄒奭。騶:同「鄒」。

  [2]騶忌:齊威王相,勸說威王獎勵群臣吏民進諫,輔佐威王修明法令,整頓吏治,選薦得力大臣堅守四境。齊遂大治。

  [3]以鼓琴干威王:齊威王初當政時,政治混亂,鄒忌便以鼓琴為名進見威王,借彈琴之理,啟發威王。威王受到感動,即勵精圖治,齊因而走向富強。干:請見進言。

  [4]先孟子:在孟子之前。

  [5]騶衍:戰國末期哲學家,陰陽家的代表人物。齊臨淄人。《漢書·藝文志》載有《鄒子》四十九篇,《鄒子終紿》五十六篇,皆不傳。後:在某人後。

  [6]有國者:各國諸侯。

  [7]《大雅》:《詩經》的一個組成部分,多為西周初年的作品,主要歌頌古代君王的功績,言王政所以興廢之理。全句為:以《詩·大雅》所頌揚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8]施及黎庶:施恩澤於黎民百姓。

  [9]乃深觀句為:深刻觀察陰陽兩種力量互相依存,互相影響,促成事物不斷消長變化的事理。怪迂之變:奇異的迂曲的變化。

  [10]閎(hong)大不經:學說十分博大,不是常見的道理。閎:宏大。

  [11]必先驗三句:一定先從身邊的小事說起,逐步推演擴大到無邊無際的世界和宇宙中去。

  [12]術:通「述」,研究,探討。

  [13]大並世幾句:意謂大體是依朝代的盛衰,載述吉凶的遞變規度和時度,並由此推衍到極遠,以至天地未開之時的情況,深遠玄奧不可考究。機(ji)祥:指吉凶的先兆。窈冥:深遠,玄奧。原:推求,考究。

  [14]天地剖判:意謂開天闢地。古人認為宇宙原是混沌一團,經過陰陽推移運動,陰氣重濁下沉為地,陽氣輕清上升為天。剖判:開闢。

  [15]五德轉移:亦稱「五德終始」。指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德性相生相剋和終而復始的循環變化。古人用此來說明王朝更替的原因:如夏、商、周三個朝代的遞嬗,就是火(周)克金(商)、金克木(夏)的結果。

  [16]符應若茲:指鄒衍所稱引的五德轉移和治各有宜的事例,與天上降下的「祥瑞」彼此應合。符應:古時以所謂天降「祥瑞」,附會與人事相應,叫「符應」或「瑞應」。

  [17]裨(pi)海:淺海。

  [18]瀛海:大海。

  [19]天地之際:言大瀛海是天地交界之處。

  [20]然其要歸數句:謂鄒衍的學說,開始雖泛濫玄妙然而歸根結蒂,必落實到仁義節儉,君臣上下之禮,六親之義的內容上。濫:江河水滿溢、泛濫,比喻鄒衍學說汪洋縱恣。

  [21]懼然顧化:謂初聽鄒衍之術,都很受震動。欲從其術。懼:通「瞿」,驚視的樣子。

  [22]重(zhong)於齊:在齊國名望很高。

  [23]側行襒席:側着身子走路,親自拂拭坐席以示敬重。襒(bie):拂拭。

  [24]擁彗先驅:拿着掃帚在前面掃地開路。彗:掃帚。

  [25]碣石宮:燕昭王修築的求賢台。舊址在今河北薊縣西。

  [26]身親往師之:親自到碣石宮受教。

  [27]《主運》:即鄒衍論述「五德終始說」的《主運篇》。

  [28]菜色:飢餓之色。孔子遊說列國到陳、蔡一帶,楚昭王派人請他。陳、蔡大夫怕孔子到楚於他們不利,便在途中堵截孔子,孔子等被困於此曾絕糧。

  [29]孟軻困於齊、梁:孟子最後在齊、梁都受到冷遇。困:此指處境困窘。

  [30]故武王二句:指周武王以仁義之師討伐紂王而天下歸之,而伯夷、叔齊二人卻認為武王以臣伐君無道,因而恥食周粟,逃到首陽山,採薇而食,後餓死于山上。

  [31]陳:同「陣」,戰陣。此二句指衛靈公向孔子請教作戰方法,孔子回答:「軍旅之事未之學也。」

  [32]太王去邠(bin):指周太王(古公亶父)原領導周民族住在邠(一作豳,今陝西彬縣東北),常受戎、狄侵略,他卻竭力實行仁政。後被迫遷往岐山(今陝西岐山北),邠地的百姓亦追隨他到了岐山,周民族也在岐山發展起來。孟子藉此提倡仁政思想和王道政治。

  [33]阿(ē)世俗:迎合社會風氣。

  [34]方枘(rui):方頭的木榫。 內:通「納」,插入。 圓鑿:圓孔。 此以方榫不入圓鑿比喻孔、孟以仁義遊說君主不為熱衷攻伐的君主所接受。

  [35]伊尹:名摯,傳說他原是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曾背對着煮菜鍋以調和菜味之理遊說商湯,商湯受到啟發並任他為相,後來伊尹佐商湯滅了夏桀。鼎:炊器。

  [36]百里奚:原為虞大夫,虞亡被晉俘去,作為陪嫁之臣送入秦國,他又逃到楚,被楚人所俘,淪為奴隸,車下飼牛。後秦穆公用五張羊皮將其贖回,用為大夫,幫助穆公建立霸業。用霸:因之以成就霸業。

  [37]作先合二句:即先做到情投意合,言聽計從,然後逐步引導他們走上正路。

  [38]騶衍二句:鄒衍的學說雖然不合常軌,恐怕也有伊尹負鼎的含義吧。牛鼎:烹牛之鼎。[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