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

原文

余讀《孟子》書[1],至梁惠王問[2]「何以利吾國」[3],未嘗不廢書而嘆也。曰:嗟乎,利誠亂之始也[4]!夫子罕言利者[5],常防其原也[6]。故曰「放於利而行,多怨[7]」。自天子至於庶人,好利之弊何以異哉!

段意

以作者論贊為全傳之序,說明追逐利益是禍亂之根,罕言利才是防亂之本。

注釋

  [1]《孟子》: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戰國時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著。主要記錄孟子的言行,包括他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和哲學、倫理、教育思想等。現存七篇,另有《外書》九篇,已佚。

  [2]梁惠王:即魏惠王,戰國時魏國國君,名䓨(ying),公元前369—前319年在位。 因從故都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故稱梁惠王。

  [3]何以利吾國:語出《孟子·梁惠王上》。

  [4]利誠亂之始:追逐利益,的確是社會動亂的根源。

  [5]夫子:對孔子的尊稱。夫子句語出《論語·子罕》:「子罕言利,與命與仁。」罕:極少。

  [6]原:指引起社會動亂的根本因素。

  [7]放於利二句:語出《論語·里仁》。放(fang):依傍。[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