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孟嘗君列傳孟嘗君舍業厚遇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孟嘗君列傳孟嘗君舍業厚遇之》

原文

孟嘗君舍業厚遇之[2],以故傾天下之士[3]。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4]。孟嘗君待客坐語,而屏風後常有侍史[5],主記君所與客語[6],問親戚居處。客去,孟嘗君已使使存問[7],獻遺其親戚[8]。孟嘗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9]。客怒,以飯不等[10],輟食辭去。孟嘗君起,自持其飯比之。客慚,自剄。士以此多歸孟嘗君。孟嘗君客無所擇[11],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為孟嘗君親己。

秦昭王聞其賢[12],乃先使涇陽君為質於齊[13],以求見孟嘗君。孟嘗君將入秦,賓客莫欲其行,諫,不聽。蘇代謂曰[14]:「今旦代從外來,見木偶人與土偶人相與語[15]。木偶人曰:『天雨,子將敗矣[16]。』土偶人曰:『我生於土,敗則歸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國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還,君得無為土偶人所笑乎?」孟嘗君乃止。

齊湣王二十五年,復卒使孟嘗君入秦[17],昭王即以孟嘗君為秦相。人或說秦昭王曰:「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18],秦其危矣。」於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嘗君,謀欲殺之。孟嘗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19],幸姬曰:「妾願得君狐白裘[20]。」此時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21],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裘。孟嘗君患之[22],遍問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23],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藏中[24],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25],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谷關[26]。秦昭王后悔出孟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27]。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傳出。出如食頃[28],秦追果至關,已後孟嘗君出[29],乃還。始孟嘗君列此二人於賓客,賓客盡羞之[30],及孟嘗君有秦難,卒此二人拔之[31]。自是之後,客皆服。

孟嘗君過趙[32],趙平原君客之[33]。趙人聞孟嘗君賢,出觀之,皆笑曰:「始以薛公為魁然也[34],今視之,乃眇小丈夫耳[35]。」孟嘗君聞之,怒。客與俱者下[36],斫擊殺數百人,遂滅一縣以去。

齊湣王不自得[37],以其遣孟嘗君。孟嘗君至,則以為齊相,任政[38]。

段意

這段敘孟嘗君招致賓客,賢名遠播,入秦為相;借客之力,逃離虎口,歸相於齊。其中又分三層:第一層寫他舍業厚遇賓客,門客不分貴賤,都認為孟嘗君對自己好。第二層寫孟嘗君賢名傳至秦國,秦王一再求見,至秦即為相。遇禍幾乎不免,虧了門下雞鳴狗盜之徒相助,才得脫險而歸。第三層寫歸齊後湣王任他為相。第二層中蘇代說辭與逃難而歸,一虛一實,前後映襯,文筆宕漾,生動有趣,是全段重點。段首寫招致賓客,緊承首段;段末寫相齊,啟下文「怨秦」、「攻秦」之舉。

注釋

  [1]亡人有罪者:即有罪而逃亡的人。

  [2]舍業厚遇之:捨棄家業而優厚地招待客人。

  [3]傾:竭盡。

  [4]一與文等:一律與田文待遇相同。一,一概。

  [5]侍史:猶言秘書。

  [6]主記:負責記錄。

  [7]存問:問候。

  [8]遺(we):送與。

  [9]火光:燭光。

  [10]以飯不等:認為飲食有區別。

  [11]客無所擇:指對來客不加挑選。

  [12]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嬴稷。

  [13]涇陽君:秦昭襄王之弟嬴市(fu),以封於涇陽(在今陝西涇陽),故稱。為質:作人質,作抵押。

  [14]蘇代:戰國時洛陽人。蘇秦之弟。著名說客。《戰國策·齊三》此處作蘇秦。

  [15]木偶人:木刻的人。此處比喻孟嘗君。土偶人:土製的人。此處比喻涇陽君。

  [16]敗:毀壞。

  [17]卒:終於。

  [18]先齊而後秦:意謂考慮問題把齊國放在首位,秦在其次。

  [19]抵:拜見。幸姬:寵妃。求解:請求開脫。

  [20]狐白裘:純白狐皮袍子。用無雜色的狐腋毛製成。

  [21]直:通「值」。

  [22]患之:為這事發愁。

  [23]為狗盜者:摩仿狗的行為以進行偷竊的人。

  [24]藏:庫房。

  [25]更(geng):更改。封傳(zhuan):過關的憑證。用五寸長木板寫上姓名、符信,再用木板封上,加蓋章印,故稱。

  [26]函谷關:關名。故址在今河南靈寶,為出入秦國的通道。

  [27]傳(zhuan):傳車。驛站車馬。逐:追。

  [28]食頃:一頓飯工夫。

  [29]已後孟嘗君出:已經落後於孟嘗君出關。

  [30]羞之:為這事感到羞恥。

  [31]拔:拯救。

  [32]趙:趙國。都邯鄲(今河北邯鄲),在今山西中部,陝西東北角及河北西南部一帶。

  [33]客之:以待客之禮待他。

  [34]魁然:雄偉高大貌。

  [35]眇小丈夫:小個子男人。

  [36]客與俱者:與他同行的門客。

  [37]不自得:認為自己德行有虧,即內疚。得,通「德」。

  [38]任政:主持政事。[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