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封禪書第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封禪書第六》

所謂「封禪」,原是古代兩種特殊的祭祀天地的儀式。君主即位後,在泰山上築土為壇祭天,表示報答上天之功,稱為「封」;又在泰山下的小山樑父山上分劃區域祭地,表示報答大地之功,稱為「禪」。這是帝王禮神活動的最高形式,「封禪」也成為了此類有關活動的代表名稱。《封禪書》記載了從上古直到漢武帝三千年間帝王祭祀天地山川鬼神的傳聞和事實,特別着重寫了漢武帝的封禪和崇尚鬼神的種種活動。這洋洋萬言的恢宏大論,是一部很有系統的上古君主禮神活動簡史。同時,它也從人神關係的角度較為集中地反映了作者信奉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歷史觀,因而《封禪書》也是研究司馬遷思想的重要文獻。

原文

   自古受命帝王[1],曷嘗不封禪[2]?蓋有無其應而用事者矣[3],未有睹符瑞見而不臻乎泰山者也[4]。雖受命而功不至[5],至梁父矣而德不洽[6],洽矣而日有不暇給[7],是以即事用希[8]。《傳》曰[9]:「三年不為禮[10],禮必廢;三年不為樂[11],樂必壞。」每世之隆[12],則封禪答焉[13],及衰而息[14]。厥曠遠者千有餘載,近者數百載[15],故其儀闕然堙滅[16],其詳不可得而記聞雲[17]。

段意

序論。點明題為「封禪」之由,指出其必要性;並說明因為這種祭禮起源甚古,年代久遠,文獻難征,有些史實已不可詳論,這是作者不強不知以為知的一貫的科學態度。

注釋

[1]受命:秉受天命。 [2]曷(he)嘗:何曾。 [3]蓋:發語詞。應:瑞應,指顯示王德的符瑞感應。用事:即指行封禪之禮。有……者:有……的人。矣:語氣助詞,表動作完成。 [4]符瑞:祥瑞徵兆,古代統治階級把它當作君主得到上天賜予符命的象徵。見(xian):同「現」,顯露。臻(zhen):到。 [5]功不至:指王業未成。功,事業有成效。至,達到(某個一定的標準)。 [6]梁父:前人認為這兩個字是多出來的,或者應跟在前面的「泰山」之後。洽:普遍、周遍。 [7]日有(you)不暇給:時間又不夠,沒有空閒,指仁德之君政事繁忙而沒有時間封禪。 [8]是以:因此。即事:實際做到的。希:同「稀」,少、罕見。 [9]傳(zhuan):古代文字材料都稱為「傳」,這裡指《論語》。引文出自其中的《陽貨》篇。 [10]為:做,舉行。禮:古代等級社會中一切行為規範和道德法則總稱為「禮」。 [11]樂:音樂,指合乎禮的法規的貴族階級的音樂。這兩句說封禪如同禮樂,應按期舉行,不可廢棄。 [12]隆:興盛。 [13]則:就。答:報答,指報答天地的恩澤。 [14]及:及至,到。息:終止,廢棄不用。 [15]厥:那,指封禪之禮。曠:空缺。全句說帝王不行封禪,遠的已有千餘年,近的也有幾百年了。 [16]儀:儀式,指封禪的典禮。闕:缺失。堙(yin):埋沒。 [17]詳:詳細情形。可得:能夠。云:語氣詞。

原文

  《尚書》曰[1],舜在璇璣玉衡[2],以齊七政[3]。遂類於上帝[4],禋於六宗[5],望山川[6],遍群神[7]。輯五瑞[8],擇吉月日,見四岳諸牧[9],還瑞[10]。歲二月[11],東巡狩[12],至於岱宗[13]。岱宗,泰山也。柴[14],望秩于山川[15]。遂覲東後[16]。東後者,諸侯也。合時月正日[17],同律度量衡[18],修五禮[19],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20]。五月,巡狩至南嶽。南嶽,衡山也[21]。八月,巡狩至西嶽。西嶽,華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嶽。北嶽,恆山也[22]。皆如岱宗之禮。中嶽,嵩高也[23]。五載一巡狩。

  禹遵之[24]。後十四世,至帝孔甲[25],淫德好神[26],神瀆[27],二龍去之[28]。其後三世,湯伐桀[29],欲遷夏社[30],不可,作《夏社》[31]。後八世,至帝太戊[32],有桑榖生於廷[33],一暮大拱[34],懼。伊陟曰[35]: 「妖不勝德[36]。」太戊修德,桑榖死。伊陟贊巫咸[37],巫咸之興自此始[38]。後十四世,帝武丁得傅說為相[39],殷復興焉,稱高宗。有雉登鼎耳雊[40],武丁懼。祖己曰[41]:「修德。」武丁從之,位以永寧[42]。後五世,帝武乙慢神而震死[43]。後三世,帝紂淫亂[44],武王伐之[45]。由此觀之,始未嘗不肅祗[46],後稍怠慢也[47]。

  《周官》曰[48],冬日至[49],祀天於南郊[50],迎長日之至[51];夏日至[52],祭地祇[53]。皆用樂舞,而神乃可得而禮也[54]。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55],四瀆視諸侯[56],諸侯祭其疆內名山大川[57]。四瀆者,江、河、淮、濟也。天子曰明堂、辟雍[58],諸侯曰泮宮[59]。

  周公既相成王[60],郊祀后稷以配天[61],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62]。自禹興而修社祀[63],后稷稼穡,故有稷祠,郊社所從來尚矣[64]。

  自周克殷後十四世,世益衰,禮樂廢,諸侯恣行[65],而幽王為犬戎所敗[66],周東徙雒邑[67]。秦襄公攻戎救周[68],始列為諸侯。秦襄公既侯[69],居西垂[70],自以為主少暤之神[71],作西畤[72],祠白帝[73],其牲用騮駒黃牛羝羊各一雲[74]。其後十六年,秦文公東獵汧、渭之間[75],卜居之而吉[76]。文公夢黃蛇自天下屬地[77],其口止於鄜衍[78]。文公問史敦[79],敦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祠之。」於是作鄜畤[80],用三牲郊祭白帝焉[81]。

  自未作鄜畤也[82],而雍旁故有吳陽武畤[83],雍東有好畤[84],皆廢無祠。或曰[85]:「自古以雍州積高[86],神明之隩[87],故立畤郊上帝,諸神祠皆聚雲。蓋黃帝時嘗用事[88],雖晚周亦郊焉。」其語不經見[89],縉紳者不道[90]。

  作鄜畤後九年,文公獲若石雲[91],於陳倉北阪城祠之[92]。其神或歲不至[93],或歲數來,來也常以夜[94],光輝若流星,從東南來集於祠城[95],則若雄雞,其聲殷雲[96],野雞夜雊。以一牢祠[97],命曰陳寶[98]。

  作鄜畤後七十八年,秦德公既立,卜居雍,「後子孫飲馬於河」,遂都雍。雍之諸祠自此興[99]。用三百牢於鄜畤。作伏祠[100],磔狗邑四門[101],以御蠱災[102]。

  德公立二年卒。其後(六)〔四〕年,秦宣公作密畤於渭南[103],祭青帝[104]。

  其後十四年,秦穆公立[105],病臥五日不寤[106];寤,乃言夢見上帝,上帝命穆公平晉亂[107]。史書而記[108],藏之府[109]。而後世皆曰秦穆公上天。

  秦穆公即位九年,齊桓公既霸[110],會諸侯於葵丘[111],而欲封禪。管仲曰[112]:「古者封泰山禪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泰山[113],禪云云[114];慮羲封泰山[115],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116],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亭亭[117];顓頊封泰山[118],禪云云;帝嚳封泰山[119],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云;舜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會稽[120];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121]:皆受命然後得封禪。」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122],過孤竹[123];西伐大夏[124],涉流沙[125],束馬懸車[126],上卑耳之山[127];南伐至召陵[128],登熊耳山以望江、漢[129]。兵車之會三[130],而乘車之會六[131],九合諸侯[132],一匡天下[133],諸侯莫違我[134]。昔三代受命[135],亦何以異乎?」於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窮以辭[136],因設之以事[137],曰:「古之封禪,鄗上之黍[138],北里之禾[139],所以為盛[140];江淮之間,一茅三脊[141],所以為藉也[142]。東海致比目之魚[143],西海致比翼之鳥[144],然後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鳳凰麒麟不來[145],嘉穀不生[146],而蓬蒿藜莠茂[147],鴟梟數至[148],而欲封禪,毋乃不可乎[149]?」於是桓公乃止。是歲,秦穆公內晉君夷吾[150]。其後三置晉國之君[151],平其亂。穆公立三十九年而卒。

  其後百有餘年[152],而孔子論述六藝[153],傳略言易姓而王[154],封泰山禪乎梁父者七十餘王矣[155],其俎豆之禮不章[156],蓋難言之。

  或問禘之說[157],孔子曰:「不知。知禘之說,其於天下也視其掌[158]。」(詩)雲紂在位,文王受命,政不及泰山[159]。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寧而崩[160]。爰周德之洽維成王[161],成王之封禪則近之矣[162]。及後陪臣執政[163],季氏旅於泰山[164],仲尼譏之[165]。

  是時萇弘以方事周靈王[166],諸侯莫朝周;周力少,萇弘乃明鬼神事,設射貍首[167]。貍首者,諸侯之不來者。依物怪欲以致諸侯[168]。諸侯不從,而晉人執殺萇弘[169]。周人之言方怪者自萇弘[170]。

  其後百餘年,秦靈公作吳陽上畤,祭黃帝;作下畤,祭炎帝。

  後四十八年,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171]:「秦始與周合[172],合而離[173],五百歲當複合[174],合十七年而霸王出焉[175]。」櫟陽雨金[176],秦獻公自以為得金瑞,故作畦畤櫟陽[177],而祀白帝。

  其後百二十歲而秦滅周[178],周之九鼎入於秦。或曰宋太丘社亡[179],而鼎沒於泗水彭城下[180]。

  其後百一十五年而秦並天下[181]。

段意

正文第一段,概述古代帝王及夏商周三代的封禪情況的傳說,簡略勾畫了君主最重要的禮神活動的歷史發展軌跡,反映出「封禪」制度起源之古及歷代統治者對以此為代表的祭祀典禮的重視。

注釋

[1]尚書:即「上古之書」,我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匯編,被儒家尊奉為「書經」。以下這一節引文見今本《尚書·堯典》,《五帝本紀》也已引到。 [2]舜:傳說中古代部落聯盟的首領。在:觀察。璇(xuan) 璣(ji):美玉制的渾天儀,可以運轉用於觀測天象。衡:管狀測天儀器,中空,隨着渾天儀旋轉,可以觀察星宿。 [3]齊:協調。七政:日、月、五星。古人認為觀察天象吉凶,可知政治得失,所以稱為「七政」。 [4]遂:於是。類:通「禷」(lei),祭天。上帝:天帝、天神。 [5]禋(yin):點煙使氣上升達於神靈,古代祭神之禮。六宗:指六種尊崇之神,古代有多種說法。 [6]望:遙望祭祀。 [7]遍群神:謂各種祭祀遍及眾神。 [8]輯:聚集。五瑞:古代諸侯作符信用的五種玉,公、侯、伯、子、男分別用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 [9]四岳:四方方伯,古代分管四季四方的長官。牧:一州的長官。 [10]還瑞:帝舜驗視了諸侯所奉的圭璧,然後賜還,以示這些瑞物雖由帝堯頒賜,但今既經舜的檢察,從此它們已如同舜所賜,持有這些寶玉的人即已成為舜臣。 [11]歲:每年。 [12]巡狩:天子視察諸侯。狩,通「守」,指諸侯主管其領地的職責。 [13]至於:到達。岱宗:泰山,東嶽。 [14]柴:古代祭儀,聚積木柴,上置作為供品的牲畜,點火焚化以祭山川。 [15]秩:秩序,次序。這句說依次而祭。 [16]覲(jin):朝見。東後:東方的諸侯君長。這句說接受諸侯的朝見。 [17]合時月正日:協調四時節氣、每月大小、日子轉換的配合。時,一年的四季;月,十二個月;日,三百六十日。 [18]同:統一。律:音律。 [19]修:整治。五禮:即吉禮(祭祀)、凶禮(喪葬)、軍禮(軍事)、賓禮(朝會)、嘉禮(冠婚)。 [20]五玉:即五瑞。三帛:三公向天子述職時所獻的禮物。帛,綢絹一類的絲織品。生:活的動物。二生,指卿、大夫所持的羔羊和雁這兩種禮物。死: 死的動物。一死,指一隻死的雉雞,是士的禮物。贄(zhi):會見是所送的禮物;也指帶着禮物會見。 [21]衡山:此指今安徽霍山縣西南的天柱山,不是今湖南境內的衡山。 [22]恆山:又名常山,在今河北曲陽縣西北,不是今山西境內的恆山。 [23]嵩高:即嵩山,又名太室山。 [24]禹:又稱大禹、夏禹,原為夏後氏部落首領,因治水劃定九州有功,繼帝舜成為部落聯盟領袖。 [25]孔甲:夏朝第十四代國君。 [26]淫:品性邪惡。這一句謂帝孔甲為人荒淫,自比為神。 [27]瀆(du):怠慢,不恭敬。這一句謂神被孔甲侮慢。 [28]二龍去之:傳說天神曾賜二龍給孔甲駕乘,因孔甲不敬,龍就飛去,而夏朝終於衰落。 [29]湯:商代第一代君主。本為夏臣,執掌征伐之事。他興兵討夏桀,將其流放,就主宰天下,建立商朝。桀:夏代末代君主,自恃勇武,暴虐無道,被湯放逐,夏遂滅亡。 [30]社:祭土地神的祠。夏社,即夏代國家土地神祠。 [31]夏社:《尚書》逸篇名。相傳為成湯所作,說明夏社不可遷之義。 [32]太戊:商代第十位君主。任用賢臣伊陟,國家達到大治。 [33]桑榖:桑樹和楮樹。廷:朝堂。 [34]拱:兩手合圍。這句說一夜之間長到兩手合圍那麼粗。 [35]伊陟:太戊時的賢臣。 [36]妖不勝德:就是邪不壓正的意思。 [37]贊:稱讚。這一句說伊陟稱讚巫咸,也就是舉薦的意思。 [38]巫咸:本為殷太戊之臣,主管祈神消災之事。這一句巫咸之興,謂設專人負責這項工作的制度從此開始建立。 [39]武丁:即殷高宗。在位五十九年,任用賢相傅說,政治昌明,世稱中興。傅說(yue):武丁名臣。相傳他原是奴隸,高宗武丁夢見有他,訪察而得,即加提拔重用,國事大治。 [40]雉:野雞。鼎:古代炊器,最初用陶製,後來改用青銅,兩耳三足。相傳禹鑄九隻大鼎,作為傳國重器。雊(gou):野雞叫。 [41]祖己:殷代賢臣,曾勸諫高宗勤勉治國,以德治民,祭祀有常。 [42]位;天子之位。以:因此。 [43]武乙:殷代昏君,在位四年。慢神:侮慢神靈。《殷本紀》載,武乙以偶人為天神,令人搏擊;又仰而射天。震死:被雷擊而死。 [44]紂:商末代君主,嗜酒好色,暴虐無道。周武王起兵討伐,戰於牧野(今河南淇縣),商紂兵敗自焚。 [45]武王:姓姬名發,文王之子。殷末,他率諸侯打敗紂王,建立周朝。 [46]肅祗(zhi):恭敬,謹慎。這一句謂每個王朝的興起,最初未曾不兢兢業業。 [47]稍:漸漸。怠慢:懈惰而放蕩。 [48]周官:即《周禮》,儒家經典之一,匯編周朝官制和戰國時代各國制度。下文從「冬日至」到「而神乃可得而禮也」,系《周禮·春官宗伯·大司樂》一段文字的意思,不是原文。 [49]冬日至:即冬至。 [50]南郊:古代每年冬至日,於國都南郊建圜丘即天壇祀天。 [51]長日:冬至以後白天一天天長起來,故稱長日。 [52]夏日至:即夏至。 [53]地祇(qi):地神。 [54]禮:獻禮致敬。 [55]視:根據封爵等級檢視所獻祭品是否符合規格。三公:周朝太師、太傅、太保稱三公。[56]四瀆:古代對四條入海的河流的總稱,即長江、黃河、淮河、濟水。諸侯:此指僅次於三公的侯爵。 [57]疆:邊界,境界。 [58]明堂:古代闡明政教的廳堂,凡祭祀、朝會、敬老、尊賢等大典,均在明堂舉行。辟雍:周朝的太學。 [59]泮(pan)宮:諸侯所設學宮。 [60]周公:西周初期著名政治家姬旦,曾輔助武王伐紂,成王年幼,周公攝政,制禮作樂,訂立制度,從政治上和思想上鞏固了西周的統治。他是儒家的理想人物的典型。既:已經,在……之後。相:輔佐。成王:西周第二代君主姬誦,武王之子。幼年登基,由叔父周公旦攝政;親政之後分封諸侯,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奠定了周朝統治的基礎。 [61]郊祀:在國都郊外祭祀。后稷:周朝統治者的始祖,善於種植,據傳他任堯舜農官,教民耕種。配:配享。 [62]宗祀:在宗廟舉行祭禮。後代祭祀祖宗,統稱宗祀。文王:即姬昌,商紂王時封為西伯,為商末周族首領。他在位五十年,奠定了滅商的基礎。上帝:即天帝。 [63]社祀:祭土地神。 [64]郊社:祭天祀社。祭祀天地山川封禪等均謂郊祀,《史記》總稱「封禪」。尚:久遠。這一句謂祭祀天地的制度由來已久。 [65]恣:放縱。 [66]幽王:西周最後一位君主,治政殘苛,寵幸褒姒,廢除太子宜臼,導致動亂,被申侯所殺。為……所:被。表被動的句式。犬戎:古代西戎種族名。申侯聯合犬戎逐殺幽王,西周亡。 [67]雒(luo)邑:周成王始營新邑,用以加強對東方商朝故土的統治。故址在今河南洛陽市西。周平王由西周國都鎬京遷至雒邑,東周開始。 [68]秦襄公:春秋時秦君,西周滅亡,他護送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 [69]侯:封為諸侯。 [70]西垂:秦人發祥地,其邑在今甘肅天水市西南100公里的犬丘;泛指周的西部疆域,即今甘肅天水地區。 [71]少暤:一般作少昊,傳說中古代東夷部落首領,名摯,國號金天氏。這一句說秦自認為應當主持祭祀少昊的神靈。 [72]西畤(zhi):祭壇名,在西垂邑。 [73]白帝:西方天帝。舊說即少昊氏。 [74]牲:作為祭品的牛、豬、羊。騮駒:黑鬣赤身的幼年壯馬。羝(di)羊:公羊。云:表示傳疑,即向來是那樣說的,事實與否不可確知。本篇多其例。 [75]秦文公:東周初年秦君。汧(qian):邑名,秦文公都於此,在今陝西隴縣南;水名,東入渭水。渭:水名,源出甘肅渭源縣,東流橫貫陝西,在潼關縣入黃河。 [76]卜:卜問。 [77]屬(zhu):連接。 [78]鄜(fu):即今陝西富縣。衍:山坡低平之處。 [79]史敦:秦太史,名敦。太史掌占卜之事。 [80]鄜畤:祭壇名。 [81]三牲:牛、羊、豕(豬)。 [82]也:錶停頓和話題轉換。 [83]雍:秦邑名,德公都於此,治所在今陝西鳳翔縣南。故: 原來。吳陽:雍附近邑名。武畤:秦之前所築祭地神的壇址。 [84]好畤:秦之前所築祭天神的壇址。 [85]或:有人。不確指。 [86]積高:謂地勢高敞。 [87]隩(yu):四方之中可居之地。這一句謂雍州被認為是神明所居之處。 [88]用事:謂舉行祭祀之事。 [89]經:時常。這一句說那種(即上文)說法不常遇到。 [90]縉(jin)紳:原是貴族的服飾,指代官吏。這兩句表明了作者以疑傳疑的科學態度。 [91]若石:舊說形如山雞的玉石。 [92]陳倉:山名,在陝西寶雞市東。阪:山坡。 [93]歲:一年。 [94]以:於。這一句謂若石之神常在夜間到來。 [95]集:鳥止於木叫集,此是停留居止的意思。 [96]殷:沉重。[97]一牢:祭祀用的犧牲,單用一牛稱一牢。 [98]命:稱為。陳寶:祭神雉的祠名,稱寶夫人祠,在陳倉山上。寶雞由此得名。 [99]雍之諸祠:雍有五祠,秦宣公作密畤於渭南祠青帝;靈公作吳陽上畤祠黃帝,下畤祠炎帝;獻公在櫟陽(今陝西臨潼東北)作畦畤祠白帝;漢興後高祖作北畤祭黑帝。雍成為祭天聖地。[100]伏祠:祭六月伏神,殺狗於邑四門以御暑氣。 [101]磔(zhe):分解動物的肢體。 [102]蠱(gu):厲鬼造成的禍患。 [103]密畤:祭壇名。 [104]青帝:神話中的東方天帝。或說即太昊氏。 [105]秦穆公:名任好,春秋五霸之一,他任用百里奚、蹇叔等著名謀臣,國勢日強,稱雄西戎。 [106]寤(wu):睡醒。 [107]晉亂:指晉獻公寵幸驪姬,殺太子申生,其後群公子爭位,導致互相殘殺,國家陷於混亂。 [108]史:史官,負責記事,掌管占卜和祭祀,文化往往由這些人壟斷。 [109]府:指收藏財物和圖書的處所。 [110]齊桓公:春秋五霸之一,姓姜,名小白,對內任用賢相管仲,改革政治,國家富強;對外主張「尊王攘夷」,平定東周王室內亂,制止戎狄進犯中原,並多次大會諸侯,訂立盟約。 [111]葵丘:邑名,在今河南蘭考縣東北。 [112]管仲:春秋初期齊國著名政治家,名夷吾。 [113]無懷氏:傳說中遠古帝王,在伏羲氏之前。 [114]云云:山名,在山東泰安縣東一百二十里,與梁父都是泰山的支脈。 [115]虙(fu)羲:即伏羲。 [116]炎帝:神農氏之後。 [117]亭亭:也是泰山支脈,在泰安縣西。 [118]顓(zhuan)頊(xu):傳說中古帝王名,號高陽氏。 [119]帝嚳(ku):傳說中古帝王名,號高辛氏。 [120]會稽:山名,在今浙江紹興市南。原名茅山、苗山,又名防山,因夏禹曾在此會合諸侯,計功封爵,而名會稽。 [121]社首:山名,在今泰安縣西南。 [122]山戎:也稱北戎,即鮮卑族,居於今河北北部,常為春秋齊、鄭、燕的禍患。 [123]孤竹:古國名,在今河北盧龍縣南。 [124]大夏:陝北黃土高原。 [125]流沙:中原以西的大漠地區。 [126]束馬懸車:指裹扎馬腳,掛牢車輛,是行路的防滑安全措施。 [127]卑耳之山:卑耳山,即辟耳山,在今山西平陸縣附近。 [128]召(shao)陵:地名,在今河南郾縣東。 [129]熊耳山:在今河南盧氏縣。江:長江。漢:漢水。 [130]兵車之會:指用武力征伐而會盟。此指魯莊公十年在北杏(今山東東阿縣北)與魯、宋、陳、蔡等國會盟以平定宋國內亂;僖公四年桓公率諸侯軍隊攻入蔡國得勝並進而伐楚;僖公六年會合宋、陳、衛、曹等國伐鄭。 [131]乘車之會:指乘普通車子進行外交會盟。此指魯莊公十四年、十五年兩會於鄄(今山東鄄城縣北),十六年盟於幽(今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僖公五年會於首止(今河南睢縣東南)與魯、宋、陳、衛、鄭、許、曹等國確立周惠王長子襄王繼承權,八年盟於洮(今鄄城縣西)表示效忠周室,九年會於葵丘。 [132]九合:即上述九次盟會。 [133]匡:扶持。這一句說拯救天下,一說專指擁立周襄王事。 [134]莫:沒有人。 [135]三代:夏、商、周。 [136]於是:在這(時候)。窮:窮盡。這一句謂管仲發現不能憑言辭打消桓公欲行封禪的念頭。 [137]因:於是就。設之以事:指有意提出一些難以達到的條件作為障礙來說服桓公。 [138]鄗(hao)上:古地名。 [139]北里:也是古地名。禾:糧食通稱,此專指粟。 [140]所以:用以……(的東西)。整個句子謂古代的封禪,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是用來盛入禮器的祭品。 [141]一茅三脊:指茅草莖上有三條棱,被認為是靈茅。 [142]藉(jie):古代將白茅鋪地而坐。 [143]致:得到,求得。比目之魚:此當指兩魚各有一目,比合才得遊行。 [144]比翼之鳥:傳說有鳥一目一翅,兩相輔助而飛。 [145]鳳凰麒麟:祥瑞的鳥獸。 [146]嘉穀:謂被當作表示祥瑞的特別的禾穗。 [147]蓬蒿藜莠(you):指各種惡草。 [148]鴟梟(chi xiao):貓頭鷹,被視為不祥之鳥。數:屢次。 [149]毋乃:難道不。表疑問的副詞。 [150]內:同「納」,接納。夷吾:即後來的晉惠公。 [151]三置晉國之君:指秦穆公相繼安置晉惠公、晉懷公、晉文公。 [152]其後百有餘年:秦穆公卒於公元前621年;而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卒於前479年,故說「其後百有餘年」。 [153]六藝:即《六經》,指儒家奉為經典的《詩》、《書》、《禮》、《樂》、《易》、《春秋》。 [154]傳(zhuan):指闡述儒家經義的文字。略:記載事跡大略的文字。易姓:改換宗族。王(wang):稱王。 [155]乎:於。 [156]俎豆:盛祭品的禮器,此代指禮儀。章:同「彰」,明顯。 [157]禘(di):祭名,天子祭祖先的隆重大典。 [158]其:大概,表推測語氣的副詞。於:對於。這一句是撮述《論語·八佾》第十一章的文意,是說如果是懂得禘禮的人,他治理天下大概如同看自己的手掌那樣輕而易舉。 [159]政不及泰山:指周文王雖然受命而沒有登泰山行封禪之禮。 [160]崩:古稱帝王之死。 [161]爰:因此。洽:普及。維:為,是。這一句謂因此周朝德澤的普及天下是成王實現的。 [162]近之:差不多。這一句謂周成王行封禪是差不多合於典常的。 [163]陪臣:諸侯的大夫對周天子自稱陪臣,大夫的家臣也叫陪臣。 [164]季氏:魯國大夫。旅:祭山川之禮名。 [165]仲尼譏之:泰山只有天子才能祭祀,季康子作為天子的陪臣,卻去祭泰山,是越禮的行為,孔子對此進行了批評,事見《論語·八佾》第六章。 [166]萇弘:周大夫。方:方術。事:服事。 [167]設射貍首:設置射殺象徵諸侯的貍首的巫術,用以詛咒和脅迫不朝天子的諸侯。 [168]物:也是鬼怪之意。這一句謂試圖用鬼怪神異之事來招引諸侯到周納貢致敬。 [169]執:逮住。周靈王時晉大夫范吉射、中行寅作亂,晉人藉機興兵進犯周室,萇弘被殺。 [170]自:從……開始。 [171]太史:掌管起草文書、策命諸侯卿大夫,記載史事,編寫史書,負責天文曆法、占卜祭祀的官員。儋(dan):人名。 [172]秦始與周合:指周秦為一體,周孝王封非子於秦。 [173]合而離:周平王封秦襄公為諸侯,秦因而擺脫周室附庸的地位而獨立發展,事在公元前771年。 [174]複合:指秦昭王五十二年滅周,事在公元前256年,上距平王封襄公凡516年,故言「五百年」。 [175]霸王出:指秦王政親政,在公元前239年,上距滅周十七年。 [176]櫟陽:秦獻公建都之地,在今陝西臨潼縣東北。雨(yu):落下。 [177]畦(qi)畤:祭壇名。 [178]其後百二十歲而秦滅周:指太史儋預言(公元前374年)後一百二十年(公元前256年)秦滅周。實有一百一十八年,舉成數稱一百二十。 [179]太丘:地名,在今河南永城縣西北。社亡:社主(土地神)或社址失去。 [180]泗水:在山東中部,源出泗水縣東蒙山南麓。彭城:縣名,在今江蘇徐州市。 [181]其後百一十五年而秦並天下:秦惠王在公元前337年稱王,下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天下為一百一十五年。

  秦始皇既並天下而帝[1],或曰:「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2]。夏得木德,青龍止於郊,草木暢茂。殷得金德[3],銀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烏之符[4]。今秦變周[5],水德之時[6]。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於是秦更命河曰「德水」[7],以冬十月為年首,色上黑[8],度以六為名[9],音上大呂[10],事統上法[11]。

  即帝位三年,東巡郡縣,祠騶嶧山[12],頌秦功業。於是征從齊、魯之儒生博士七十人[13],至乎泰山下。諸儒生或議曰[14]:「古者封禪為蒲車,惡傷山之土石草木[15];掃地而祭,席用菹秸[16],言其易遵也[17]。」始皇聞此議各乖異[18],難施用,由此絀儒生[19]。而遂除車道[20],上自泰山陽至巔[21],立石頌秦始皇帝德[22],明其得封也[23]。從陰道下[24],禪於梁父。其禮頗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25]。而封藏皆秘之[26],世不得而記也。

  始皇之上泰山[27],中阪遇暴風雨,休於大樹下。諸儒生既絀,不得與用於封事之禮[28],聞始皇遇風雨,則譏之。

  於是始皇遂東遊海上,行禮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羨門之屬[29]。八神將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來作之[30]。齊所以為齊,以天齊也[31]。其祀絕莫知起時。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齊。天齊淵水[32],居臨菑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太山樑父。蓋天好陰[33],祠之必於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貴陽[34],祭之必於澤中圜丘雲。三曰兵主,祠蚩尤[35]。蚩尤在東平陸監鄉[36],齊之西境也。四曰陰主,祠三山[37]。五曰陽主,祠之罘[38]。六曰月主,祠之萊山[39]。皆在齊北,並勃海[40]。七曰日主,祠成山[41]。成山斗入海[42],最居齊東北隅[43],以迎日出雲[44]。八曰四時主,祠琅邪[45]。琅邪在齊東方,蓋歲之所始。 皆各用一牢具祠[46],而巫祝所損益[47],珪幣雜異焉[48]。

  自齊威、宣之時[49],騶子之徒論著終始五德之運[50],及秦帝而齊人奏之[51],故始皇採用之。而宋毋忌、正伯僑、充尚、羨門高最後[52],皆燕人,為方仙道[53],形解銷化[54],依於鬼神之事。騶衍以陰陽主運顯於諸侯[55],而燕、齊海上之方士傳其術不能通[56],然則怪迂阿諛苟合之徒自此興[57],不可勝數也[58]。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59]。此三神山者,其傳在勃海中[60],去人不遠;患且至[61],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62]。其物禽獸盡白,而黃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63],風輒引去,終莫能至雲。世主莫不甘心焉[64]。及至秦始皇並天下,至海上,則方士言之不可勝數。始皇自以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齎童男女入海求之[65]。船交海中[66],皆以風為解[67],曰未能至,望見之焉。其明年[68],始皇復游海上,至琅邪,過恆山,從上黨歸。後三年,游碣石[69],考入海方士[70],從上郡歸。後五年,始皇南至湘山[71],遂登會稽,並海上,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藥[72],不得。還至沙丘,崩。

  二世元年,東巡碣石,並海南,歷太山,至會稽,皆禮祠之,而刻勒始皇所立石書旁[73],以章始皇之功德[74]。其秋,諸侯畔秦[75]。三年而二世弒死[76]。

  始皇封禪之後十二歲,秦亡。諸儒生疾秦焚《詩》《書》[77],誅僇文學[78],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皆訛曰[79]:「始皇上泰山,為暴風雨所擊,不得封禪。」此豈所謂無其德而用事者邪[80]?

段意

第二段,歷敘秦始皇的封禪情況。封禪既然稱為「受命帝王」必行之禮,秦皇自然要藉以炫耀自己的超越前聖的不世功業。他上泰山刻石紀功;更為永享富貴熱衷於尋仙山求不死仙藥。我們還注意到,太史公對其所作所為是不以為然的,觀其記始皇上泰山遇風雨而招致儒生聞而譏之,始皇「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藥,不得」等語可知。

注釋

[1]並:兼併。帝:稱帝。動詞。 [2]螾:蚯蚓。見(xian):同「現」,出現。傳說黃帝憑仗土(五行之一)的德性而擁有天下,就有十餘丈長的大蚯蚓出現作為祥瑞。 [3]金:金屬。 [4]赤烏之符:傳說周武王時有火從天降下,狀如赤烏,作為周據火德而興旺的徵兆。符,即所謂符命。 [5]變:指取代。[6]水德之時:這與上文的土德、木德、金德、火德,都是五行學說的術語,以五行的相生相剋來解釋王朝的更替。 [7]更:改。命:稱。河:黃河。 [8]上:通「尚」,崇尚。這一句說以黑為正色。 [9]度:度制。以六為名:因為水主北方、為黑色,代表之數為六,所以數以六為度,如規定長度六尺為一步,符方六寸等。 [10]音:音律。大呂:十二律之一。水性陰,大呂屬陰律,所以秦以大呂為正音。 [11]事:指國家政事。法:法治。這一句謂一切政事都依據法律進行決斷。 [12]騶嶧山:一般稱嶧山,在今山東鄒縣附近。 [13]征:徵召。從:隨從。博士:學官名,精於儒家經典學說,善以古通今。 [14]諸:眾。 [15]蒲車:用蒲草包裹車輪以減少顛簸。常用於祭祀或征迎賢士。惡(wu):討厭。 [16]菹(zu):枯草。秸(jie):農作物收割後的莖,如麥秸。 [17]易遵:容易施行。 [18]乖:互相違背。 [19]絀(chu):通「黜」,貶退、斥退。 [20]除:修治。這一句謂開闢通車的大道。 [21]陽:山南為陽。巔:山頂。這一句說從山的南面登上極頂。 [22]立石:指將紀功文字刻於石上。 [23]明:表明。得:能夠。這一句謂表明秦始皇有資格封泰山。 [24]陰:山北為陰。陰道,泰山北坡道路。 [25]太祝:掌管祈禱之事的官員。這一句說秦始皇封禪採用了太祝在雍邑祭祀上帝時所用的很多禮儀。 [26]封藏:指行封禪之禮的具體位置。秘:隱秘。 [27]之:助詞,無實在意義。 [28]與(yu):參與。 [29]羨門:古仙人名。之屬:之類。[30]太公:指姜尚,周文王尊為太公望,佐武王滅商;周建立後封於齊,即為齊國始祖。 [31]齊:通「臍」。這一句謂齊之所以號稱「齊」,是因為正對天之臍。 [32]天齊淵水:泉名。 [33]天好(hao)陰:天是陽,故愛好陰以相調和。 [34]地貴陽:地是陰,故樂於受天之陽氣。 [35]蚩(chi)尤:相傳為黃帝 時諸侯,喜好武力,因作亂被殺。 [36]東平陸:今山東汶上縣北。蚩尤墓在其境。 [37]三山:即參山,在今山東掖縣北。 [38]之罘(fu):山名,也作芝罘,在今山東煙臺市北。 [39]萊山:又名萊陰山,在今山東黃縣東南。 [40]並(bang):通「傍」,靠近,挨着。勃海:即渤海。 [41]成山:在今山東榮成縣北。[42]斗入海:謂孤懸入海。 [43]隅:角落。 [44]以迎日出云:說是迎接日出的。 [45]琅邪:山名,在今山東諸城縣東。 [46]牢具:牢指太牢或少牢,具指陳列的食品。這一句謂用一整套犧牲行祭。 [47]巫祝:具體司祭的人。損益:增減。 [48]珪幣:祭祀用的玉帛。雜異:不同。此句謂犧牲一致,而所用玉和帛經巫祝的增減,數目就各不相同。 [49]齊威、宣:齊威王、宣王。 [50]騶子:即鄒衍,戰國時有名的陰陽五行家。論著:研究並宣揚。終始五德之運:指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德性相剋相生、周而復始、循環變化,反映出的歷史觀也以循環論為特徵。 [51]奏:向天子上報。 [52]宋毋忌、正伯僑、充尚、羨門高:均為傳說中古仙人名。 [53]方:通「仿」,模仿,效法。 [54]形解銷化:身體變化消滅,道家稱死為形解。 [55]陰陽主運:鄒衍把關於「陰陽交替」的樸素辨證法思想和「天人感應」說結合起來,用以解釋王朝的新舊更替,並稱可以主宰一個王朝的命運。其著作中有《終始》、《主運》等篇。顯於諸侯:顯名於諸侯,鄒衍曾為燕昭王師。 [56]方士:通曉神仙方術之人。 [57]然則:這樣就。怪迂:怪異不切實際。阿(e)諛(yu):曲意逢迎。苟合:無原則地附和。 [58]勝(sheng):盡,全部,完全。 [59]燕昭:燕昭王。蓬萊、方丈、瀛洲:傳說中仙人所居的海上三神山。 [60]傳:傳說。 [61]患:擔心。且:將要。[62]在焉:在那兒。 [63]臨:朝下看。 [64]甘心:羨慕並全心全意地追求。 [65]齎(ji):攜帶。 [66]交:開始進入。 [67]皆以風為解:入海之人都用風吹船去(即上文「則船風引而去」)不能到達神山作為託辭,藉以掩蓋謊言並造成可望不可及的效果。 [68]明年:第二年。 [69]碣 (jie)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縣北。 [70]考入海方士:謂始皇親行大海邊以考驗方士所說的真偽。 [71]湘山:即君山,又名洞庭山,在今湖南嶽陽縣西洞庭湖中。 [72]冀:希圖。 [73]勒:也就是刻。 [74]章:通「彰」,顯明,頌揚的意思。 [75]諸侯:指被滅的戰國諸侯的後代。畔:通「叛」。 [76]弒:下殺上稱弒,如子殺父,臣殺君。這一句說二世被弒(指被趙高所殺)而喪身。 [77]疾:痛恨。 [78]僇(lu):通「戮」,殺戮。文學:文學之士,指儒生。 [79]訛:造謠。 [80]此豈所謂無其德而用事者邪:這難道就是人們通常說的那種沒有相當的功德而勉強行事一類的嗎?這是用疑問來表達對秦的暴政(特別是焚書、坑儒)的批評。

原文

  昔三代之(君)〔居〕皆在河、洛之間[1],故嵩高為中嶽,而四岳各如其方,四瀆咸在山東[2]。至秦稱帝,都咸陽[3],則五嶽、四瀆皆並在東方。自五帝以至秦,軼興軼衰[4],名山大川或在諸侯,或在天子,其禮損益世殊[5],不可勝記。及秦並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6]。

  於是自殽以東,名山五[7],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恆山,泰山,會稽,湘山[8]。水曰濟,曰淮。春以脯酒為歲祠[9],因泮凍[10],秋涸凍[11],冬塞禱祠[12]。其牲用牛犢各一,牢具珪幣各異。

  自華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華山,薄山[13]。薄山者,衰山也。岳山[14],岐山[15],吳岳[16],鴻冢[17],瀆山[18]。瀆山,蜀之汶山。水曰河,祠臨晉[19];沔[20],祠漢中;湫淵[21],祠朝那[22];江水,祠蜀[23]。亦春秋泮涸禱塞,如東方名山川;而牲牛犢牢具珪幣各異。而四大冢鴻[24]、岐、吳、岳,皆有嘗禾[25]。

  陳寶節來祠[26]。其河加有嘗醪[27]。此皆在雍州之域,近天子之都,故加車一乘[28], 騮駒四。

  霸、產、長水、灃、澇、涇、渭皆非大川[29],以近咸陽,盡得比山川祠[30],而無諸加[31]。

  汧、洛二淵,鳴澤、蒲山、岳��山之屬[32],為小山川,亦皆歲禱塞泮涸祠,禮不必同。

  而雍有日、月、參、辰、南北斗、熒惑、太白、歲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風伯、雨師、四海、九臣、十四臣、諸布、諸嚴、諸逑之屬[33],百有餘廟[34]。西亦有數十祠[35]。於湖有周天子祠[36]。於下邽有天神[37]。灃、滈有昭明[38]、天子辟池[39]。於(社)〔杜〕、亳有三社主之祠、壽星祠[40];而雍菅廟亦有杜主[41]。杜主,故周之右將軍,其在秦中[42],最小鬼之神者[43]。各以歲時奉祠。

  唯雍四畤上帝為尊[44],其光景動人民唯陳寶[45]。故雍四畤,春以為歲禱,因泮凍,秋涸凍,冬塞祠,五月嘗駒[46],及四仲之月(祠若)月祠[47],〔若〕陳寶節來一祠。春夏用騂[48],秋冬用騮。畤駒四匹,木禺龍欒車一駟[49],木禺車馬一駟,各如其帝色。黃犢羔各四,珪幣各有數,皆生瘞埋[50],無俎豆之具。三年一郊。秦以冬十月為歲首,故常以十月上宿郊見[51],通權火[52],拜於咸陽之旁,而衣上白[53],其用如經祠雲[54]。西畤、畦畤,祠如其故,上不親往。

  諸此祠皆太祝常主,以歲時奉祠之。至如他名山川諸鬼及八神之屬[55],上過則祠,去則已[56]。郡縣遠方神祠者,民各自奉祠,不領於天子之祝官[57]。祝官有秘祝[58],即有災祥[59],輒祝祠移過於下[60]。

段意

正文第三段,對秦漢之際致祭的各種神祇作縱向的概述。

注釋

[1]洛:洛河。 [2]山東:指崤山以東的廣大地區,即戰國時秦以外的六國地域。 [3]咸陽:戰國時秦孝公開始建都於此。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北。 [4]軼:通「迭」,交替地、輪流地。 [5]其禮損益世殊:祭祀名山大川的儀禮增減而各代不同。 [6]奉:奉祀。序:依次排列,論述的意思。 [7]名山五:奉祀的名山有五座。 [8]湘山:指湖南長沙市的湘山,又名黃陵山,在湘潭以北。 [9]脯:干肉。 [10]泮:河流解凍。 [11]涸凍:凝凍。 [12]塞:用祭品報答神靈的福佑。 [13]薄山:又名衰山,在潼關北。 [14]岳山:在陝西武功縣境。 [15]岐山:在陝西岐山縣。 [16]吳岳:即吳陽山。 [17]鴻冢:在陝西鳳翔縣。 [18]瀆山:又名汶山,即岷山,在四川松潘縣北。 [19]臨晉:即今陝西大荔縣,縣南有大河祠,祀黃河之神。 [20]沔(mian):漢水上游稱沔水。 [21]湫淵:湖名,在朝那縣。 [22]朝那:縣名,在今甘肅平涼西北。 [23]蜀:今四川成都市,市南有江水祠,祀長江之神。 [24]冢:山頂。 [25]嘗禾:用新產的穀物祭祀。嘗,祭名。 [26]陳寶節來祠:陳寶之神應節前來享受祭禮。 [27]醪(lao): 即酒釀。 [28]乘(sheng):一輛車稱一乘。 [29]霸、產、長水、灃、澇、涇、渭:均為水名,匯入渭水。 [30]比:參照。 [31]無諸加:因是祭小山小川,沒有車馬甜酒等增加的供品。 [32]鳴澤:湖名,在河北涿縣西。岳��(xu):在華山西。 [33]參(shen):二十八宿之一。辰:心宿,二十八宿之一。南北斗:斗宿,二十八宿之一。熒惑:火星。太白:金星。歲星:木星。填(zhen)星:土星。辰星:水星。二十八宿(xiu):古代天文學將周天星辰劃分為二十八個天區,四方各七宿。風伯:神話中的風神。雨師:神話中的雨神。四海:指海神。九臣、十四臣:星宿名,或說為古帝王名,不詳。布:祭星。嚴:本應是莊,避漢明帝劉莊之諱改莊為嚴。諸莊,即道路之神。逑:溝渠之神。 [34]百有餘廟:這一句說在雍地有祭祀星神和地上各小神的廟宗一百多處。 [35]西:西垂邑。 [36]湖:縣名,在今河南靈寶縣境。 [37]下邽(gui):縣名,在今陝西渭南縣東北。 [38]灃、滈(hao):古河流名,已絕。昭明:火星的別名。 [39]辟池:即滈池,相傳周初辟雍所在地。 [40]杜、亳(bo):邑名,均在西安市東南。壽星:南極老人星,星現,主天下太平。 [41]菅 (jian):茅草。 [42]秦中:漢中。 [43]最小鬼之神者:其鬼雖小而有神靈。 [44]四畤上帝:即雍邑原來所祭的青、黃、赤、白四位天帝,最為尊崇。 [45]光景:景象。這一句說景象動人的只有對陳寶神的祭祀。 [46]嘗駒:用少壯的駿馬行祭。 [47]四仲之月:四季的中間一個月,即二、五、八、十一月。 [48]騂(xin):赤色馬。 [49]木禺(ou)龍:即木偶龍。欒車:帶鈴的車輛。 [50]瘞(yi):埋葬。 [51]十月上宿郊見:十月天子齋戒,然後郊祀以見上帝。 [52]通權火:點燃篝火照明黑夜。 [53]衣上白:穿着白衣為尚。 [54]經祠:常行的祭儀。 [55]他:其他。 [56]已:終止。 [57]領:領導、領屬、管理。 [58]秘祝:官名,主持為帝王祈禱,將災禍移於臣民。 [59]即:如果。災祥:指災殃。 [60]輒(zhe):總是。祝祠:行祭祈禱。過:移。

原文

  漢興,高祖之微時[1],嘗殺大蛇。有物曰[2]:「蛇,白帝子也,而殺者赤帝子。」高祖初起,禱豐枌榆社[3]。徇沛[4],為沛公,則祠蚩尤,釁鼓旗[5]。遂以十月至灞上[6],與諸侯平咸陽,立為漢王。因以十月為年首,而色上赤。

  二年,東擊項籍而還,入關[7],問:「故秦時上帝祠何帝也[8]?」對曰:「四帝,有白、青、黃、赤帝之祠。」高祖曰:「吾聞天有五帝,而有四,何也[9]?」莫知其說。於是高祖曰:「吾知之矣,乃待我而具五也[10]。」乃立黑帝祠[11],命曰北畤[12]。有司進祠,上不親往。悉召故秦祝官,復置太祝、太宰[13],如其故儀禮。因令縣為公社[14]。下詔曰:「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諸神當祠者,各以其時禮祠之如故。」

  後四歲,天下已定,詔御史,令豐謹治枌榆社[15],常以四時春以羊彘祠之[16]。令祝官立蚩尤之祠於長安。長安置祠祝官、女巫。其梁巫[17],祠天、地、天社、天水、房中、堂上之屬[18];晉巫[19],祠五帝、東君、雲中〔君〕、司命、巫社、巫〔祠〕、族人、先炊之屬[20];秦巫[21],祠社主、巫保、族累之屬[22];荊巫[23],祠堂下、巫先、司命、施糜之屬[24];九天巫[25],祠九天:皆以歲時祠宮中。其河巫祠河於臨晉,而南山巫祠南山秦中[26]。秦中者[27],二世皇帝。各有時(月)〔日〕。

  其後二歲,或曰周興而邑邰[28],立后稷之祠,至今血食天下[29]。於是高祖制詔御史[30]:「其令郡國縣立靈星祠[31],常以歲時祠以牛。」

  高祖十年春,有司請令縣常以春(三)〔二〕月及(時)臘祠社稷以羊豕[32],民里社各自財以祠[33]。制曰[34]:「可。」

  其後十八年,孝文帝即位。即位十三年,下詔曰:「今秘祝移過於下,朕甚不取[35]。 自今除之。」

  始名山大川在諸侯[36],諸侯祝各自奉祠,天子官不領。及齊、淮南國廢[37],令太祝盡以歲時致禮如故。是歲,制曰:「朕即位十三年於今,賴宗廟之靈[38],社稷之福,方內艾安[39],民人靡疾[40]。間者比年登[41],朕之不德[42],何以饗此[43]?皆上帝諸神之賜也。蓋聞古者饗其德必報其功,欲有增諸神祠,有司議增雍五畤路車各一乘[44],駕被具[45];西畤、畦畤禺車各一乘,禺馬四匹,駕被具;其河、湫、漢水加玉各二[46];及諸祠,各增廣壇場,珪幣俎豆以差加之[47]。而祝釐者歸福於朕[48],百姓不與焉[49]。自今祝致敬,毋有所祈[50]。」

  魯人公孫臣上書曰:「始秦得水德,今漢受之,推終始傳[51],則漢當土德,土德之應黃龍見。宜改正朔[52],易服色[53],色上黃。」是時丞相張蒼好律歷[54],以為漢乃水德之始,故河決金堤,其符也。年始冬十月,色外黑內赤,與德相應。如公孫臣言,非也。罷之。後三歲,黃龍見成紀[55]。文帝乃召公孫臣,拜為博士,與諸生草改歷服色事[56]。其夏,下詔曰:「異物之神見於成紀,無害於民,歲以有年[57]。朕祈郊上帝諸神,禮官議,無諱以勞朕[58]。」有司皆曰:「古者天子夏親郊,祀上帝於郊,故曰郊。」於是夏四月,文帝始郊見雍五畤祠,衣皆上赤。

  其明年,趙人新垣平以望氣見上[59],言「長安東北有神氣,成五采,若人冠絻焉[60]。或曰東北神明之舍,西方神明之墓也。天瑞下,宜立祠上帝,以合符應」。於是作渭陽五帝廟,同宇[61],帝一殿[62],面各五門,各如其帝色。祠所用及儀亦如雍五畤。

  夏四月,文帝親拜霸、渭之會[63],以郊見渭陽五帝。五帝廟南臨渭,北穿蒲池溝水[64],權火舉而祠,若光輝然屬天焉[65]。於是貴平上大夫[66],賜累千金。 而使博士諸生刺六經中作《王制》[67],謀議巡狩封禪事。

  文帝出長(安)門,若見五人於道北[68],遂因其直北立五帝壇,祠以五牢具。

  其明年,新垣平使人持玉杯,上書闕下獻之[69]。平言上曰:「闕下有寶玉氣來者。」已視之,果有獻玉杯者,刻曰「人主延壽」。平又言「臣候日再中」[70]。居頃之,日卻復中[71]。於是始更以十七年為元年,令天下大酺[72]。

  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東北汾陰直有金寶氣[73],意周鼎其出乎[74]?兆見不迎則不至。」於是上使使治廟汾陰南[75],臨河,欲祠出周鼎[76]。

  人有上書告新垣平所言氣神事皆詐也。下平吏治[77],誅夷新垣平[78]。自是之後,文帝怠於改正朔服色神明之事,而渭陽、長門五帝使祠官領,以時致禮,不往焉。

  明年,匈奴數入邊,興兵守御。後歲少不登[79]。

  數年而孝景即位。十六年,祠官各以歲時祠如故,無有所興,至今天子[80]。

段意

第四段,歷寫西漢初年至漢武帝之前的郊祀情況,其中較為詳寫的是漢文帝針對封禪郊祀所表示的態度。文帝為人謙和平允,他下詔說「令秘祝移過於下,朕甚不取。 自今除之」,值得敬佩。

注釋

[1]微:貧賤、微賤,指未發達。 [2]物:鬼怪。 [3]豐枌榆社:指漢高帝故鄉豐邑枌榆鄉的土地神。 [4]徇(xun):巡行。 [5]釁:用牛馬之血塗新鑄就的器具縫隙。釁鼓旗,起兵的一種儀式。 [6]灞(ba)上:地名,在今陝西西安市東南。 [7]關:函谷關。 [8]故:過去、以往。 [9]而有四:這一句說向來說天有五帝而所祠只有四天帝。 [10]乃待我而具五:這一句謂就正是待有我出現而具備五帝之數。表現了漢高祖的自以為是,自鳴得意。 [11]黑帝:神話中的北方天帝。一說即帝顓頊。 [12]北畤:祭壇名。 [13]太宰:官名,掌管祭祀貢享。 [14]公社:官府行祭的處所。 [15]謹:認真仔細。治:修繕。 [16]彘(zhi):豬。 [17]梁:戰國魏的都城大梁,此指魏地。 [18]天社、天水、堂上、房中:大小神名。 [19]晉:指春秋時的晉地。 [20]東君:日神。雲中君:雲神。司命、巫社、巫祠、族人、先炊:均為神名。 [21]秦:指戰國時的秦地。 [22]社主:可能是「杜主」之誤。巫保、族累:也是神名。 [23]荊:楚國始興於荊山一帶,故楚地又稱荊。 [24]堂下、巫先、司命、施糜:都是神名。 [25]九天巫:專司祀九天的巫師。九天,中央和八方之天。 [26]南山:即終南山。 [27]秦中:指秦二世。他被趙高殺死,以庶人禮儀埋葬。古人認為庶人非正常死亡的,其魂魄能化為厲鬼作祟,所以要設巫致祭以祈福除災。 [28]邰:邑名,在今陝西武功縣西南。 [29]血食:享受祭祀。凡祭祀須殺牲為貢獻,故稱「血食」。 [30]制詔:制書是命令三公、傳達州郡的皇帝文告;詔書布告臣民。 [31]其:表命令、祈使的副詞。郡國:西漢初,地方高級行政區有王國和郡。靈星祠:祭農神后稷的神祠,在長安城東十里。 [32]有司:某個行政權力機關或其長官。 [33]里:百姓聚居的村落。里社:村中的小土地廟。 [34]制:皇帝命令。 [35]朕(zhen):本為第一人稱代詞,自秦始皇起專用為皇帝自稱。不取:不贊成、不欣賞的意思。 [36]始:原先。[37]齊、淮南:漢初所封王國名,很快被廢。此指各自境內的泰山和天柱山(南嶽)。 [38]賴:依賴。宗廟之靈:祖先的神靈。 [39]方內:四境之內,即國內。艾(yi)安:太平安定。 [40]靡:無。 [41]間者:近來。比年:連年。登:穀物豐收。 [42]朕之不德:我沒有什麼德行。這是文帝自謙之辭。 [43]饗(xiang):通「享」,享受。 [44]路車:天子諸侯所乘之車。 [45]駕被(pi)具:車馬的裝具成套。 [46]漢水:即漢江。 [47]以差:根據等級。 [48]釐(xi):通「禧」,福。 [49]與(yu)焉:在內、在其中。這句謂那些官員只為我求福,而不為百姓祈禱。 [50]毋:不要。表命令的副詞。這句說不要再為天子祈禱什麼。 [51]推:推究。終始傳:即指鄒衍之類五行家主張的五德循環。 [52]正(zheng)朔:正月初一,歲首。改正朔,指重新確定歲首。 [53]服色:每一朝代規定的正色,標準的禮服儀仗都遵用。 [54]張蒼: 秦御史,入漢歷任御史大夫、丞相等,精通律歷。 [55]成紀:即今甘肅秦安縣北。 [56]諸生:眾儒生。 [57]有年:農作物有收成。 [58]諱:隱瞞。這一句謂不要因為(顧慮)煩勞我而有所隱瞞。 [59]趙:指戰國趙地。新垣平:姓新垣,名平,方士。望氣:觀察雲氣以預測吉凶,是方士的一種占術。 [60]絻:同「冕」。 [61]同宇:同一屋宇。 [62]帝一殿:每一天帝都設一個享殿。 [63]會:水流匯合處。 [64]蒲池:可能是蘭池之誤。蘭池是秦始皇所鑿人工湖,在今咸陽市東北。 [65]若……然:像……那樣。 [66]貴:使……顯貴,尊寵。這一句謂重用新垣平為上大夫。 [67]刺:抽取。王制:《王制》包括《兵制》、《服制》諸篇,漢文帝命儒生作。 [68]若:仿佛,好像。這也是傳疑之詞。 [69]闕下:天子宮殿之下。 [70]候:預測。再:兩次。 [71]卻:退,指偏西。復:再次、又一次。中:居於中天。 [72]酺(pu):眾人聚飲。 [73]汾陰:縣名,在今山西萬榮縣西南。直:通「值」,對應,相當。 [74]意:估計,推想。 [75]使使:委派使者。治:修建。 [76]祠出周鼎:用祭祀使周鼎復出。 [77]下:發落。 [78]誅夷:消滅,剷除本人及其家室宗族。 [79]少:略微。 [80]今天子:即漢武帝。

原文

  今天子初即位[1],尤敬鬼神之祀。

  元年,漢興已六十餘歲矣,天下艾安,搢紳之屬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2],而上鄉儒術[3],招賢良[4],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5],欲議古立明堂城南[6],以朝諸侯[7]。草巡狩封禪改歷服色事,未就。會竇太后治黃老言[8],不好儒術,使人微伺得趙綰等奸利事[9],召案綰、臧[10],綰、臧自殺,諸所興〔為〕皆廢[11]。

  後六年,竇太后崩。其明年,徵文學之士公孫弘等[12]。

  明年[13],今上初至雍,郊見五畤。後常三歲一郊[14]。是時上求神君[15],舍之上林中蹄氏觀[16]。神君者,長陵女子[17],以子死,見神於先後宛若[18]。宛若祠之其室,民多往祠。平原君往祠[19],其後子孫以尊顯。及今上即位,則厚禮置祠之內中。聞其言,不見其人云。

  是時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卻老方見上[20],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澤侯舍人[21],主方。匿其年及其生長[22],常自謂七十,能使物[23],卻老。其游以方遍諸侯。無妻子。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饋遺之[24],常餘金錢衣食。人皆以為不治生業而饒給[25],又不知其何所人,愈信,爭事之。少君資好方[26],善為巧發奇中[27]。嘗從武安侯飲,坐中有九十餘老人,少君乃言與其大父游射處[28],老人為兒時從其大父,識其處,一坐盡驚。少君見上,上有故銅器[29],問少君。少君曰:「此器齊桓公十年陳於柏寢[30]。」已而案其刻[31],果齊桓公器,一宮盡駭[32],以為少君神,數百歲人也。

  少君言上曰:「祠灶則致物[33],致物而丹沙可化為黃金[34],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35],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乃可見,見之以封禪則不死[36],黃帝是也。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37],安期生食巨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38],不合則隱。」於是天子始親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沙諸藥齊為黃金矣[39]。

  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為化去不死,而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40]。求蓬萊安期生莫能得,而海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更來言神事矣。

  亳人謬忌奏祠太一方[41],曰:「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東南郊,用太牢,七日[42],為壇開八通之鬼道[43]。」於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長安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44]」。天子許之,令太祝領祠之於忌太一壇上[45],如其方。後人復有上書,言「古者天子常以春解祠[46],祠黃帝用一梟破鏡[47];冥羊用羊祠[48];馬行用一青牡馬[49];太一、澤山君地長用牛[50];武夷君用乾魚[51];陰陽使者以一牛[52]」。令祠官領之如其方,而祠於忌太一壇旁。

  其後,天子苑有白鹿[53],以其皮為幣[54],以發瑞應[55],造白金焉[56]。

  其明年,郊雍,獲一角獸,若麃然[57]。有司曰:「陛下肅祗郊祀,上帝報享[58],錫一角獸[59],蓋麟雲。」於是以薦五畤[60],畤加一牛以燎[61]。錫諸侯白金,風符應合於天也[62]。

  於是濟北王以為天子且封禪[63],乃上書獻太山及其旁邑[64],天子以他縣償之。常山王有罪[65],遷[66],天子封其弟於真定[67],以續先王祀[68],而以常山為郡[69],然後五嶽皆在天子之(邦)〔郡〕。

  其明年,齊人少翁以鬼神方見上[70]。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蓋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雲[71],天子自帷中望見焉[72]。於是乃拜少翁為文成將軍[73],賞賜甚多,以客禮禮之[74]。文成言曰:「上即欲與神通[75],宮室被服非象神[76],神物不至。」乃作畫雲氣車,及各以勝日駕車辟惡鬼[77]。又作甘泉宮[78],中為台室,畫天、地、太一諸鬼神,而置祭具以致天神。居歲餘,其方益衰,神不至。乃為帛書以飯牛[79],詳不知[80],言曰此牛腹中有奇[81]。殺視得書,書言甚怪,天子識其手書[82],問其人,果是偽書,於是誅文成將軍,隱之[83]。

  其後則又作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84]。

  文成死明年[85],天子病鼎湖甚[86],巫醫無所不致[87],不愈。游水髮根言上郡有巫[88],病而鬼神下之[89]。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問神君。神君言曰:「天子無憂病[90],病少愈,強與我會甘泉[91]。」於是病癒,遂起,幸甘泉,病良已[92]。大赦,置壽宮神君[93]。(壽宮)神君最貴者太一,其佐曰大禁、司命之屬[94],皆從之。非可得見,聞其言,言與人音等。時去時來,來則風肅然[95]。居室帷中。時晝言,然常以夜[96]。天子祓[97],然後入。因巫為主人[98],關飲食[99],所以言[100],行下[101]。又置壽宮、北宮[102],張羽旗[103],設供具[104],以禮神君。神君所言,上使人受書其言[105],命之曰「畫法」[106]。其所語,世俗之所知也,無絕殊者[107],而天子心獨喜。其事秘,世莫知也。

  其後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108],不宜以一二數。一「元」曰「建」[109],二「元」以長星曰「光」[110],三「元」以郊得一角獸曰「狩」雲[111]。

  其明年冬,天子郊雍,議曰:「今上帝朕親郊,而后土無祀[112],則禮不答也[113]。」有司與太史公、祠官寬舒議[114]:「天地牲角繭栗[115]。今陛下親祠后土,后土宜於澤中圜丘為五壇,壇一黃犢太牢具[116],已祠盡瘞[117],而從祠衣上黃[118]。」於是天子遂東,始立后土祠汾陰脽丘[119],如寬舒等議。上親望拜,如上帝禮。禮畢,天子遂至滎陽而還[120]。過洛陽,下詔曰:「三代邈絕[121],遠矣難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為周子南君[122],以奉其先祀焉。」是歲,天子始巡郡縣,侵尋於泰山矣[123]。

  其春,樂成侯上書言欒大[124]。欒大,膠東宮人[125],故嘗與文成將軍同師,已而為膠東王尚方[126]。而樂成侯姊為康王后,無子。康王死,他姬子立為王。而康後有淫行,與王不相中[127],相危以法[128]。康後聞文成已死,而欲自媚於上,乃遣欒大因樂成侯求見[129],言方。天子既誅文成,後悔其早死,惜其方不盡[130],及見欒大,大說[131]。大為人長美[132],言多方略[133],而敢為大言[134],處之不疑[135]。大言曰:「臣常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顧以臣為賤[136],不信臣。又以為康王諸侯耳,不足與方[137]。臣數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塞[138],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然臣恐效文成[139],則方士皆奄口[140],惡敢言方哉[141]!」上曰:「文成食馬肝死耳[142]。子誠能修其方[143],我何愛乎[144]!」大曰:「臣師非有求人[145],人者求之[146]。陛下必欲致之,則貴其使者,令有親屬,以客禮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147],乃可使通言於神人,神人尚肯邪不邪[148]。致尊其使[149],然後可致也。」於是上使驗小方[150],斗棋[151],棋自相觸擊。

  是時,上方憂河決,而黃金不就[152],乃拜大為五利將軍。居月餘,得四印,佩天士將軍、地士將軍、大通將軍印。制詔御史:「昔禹疏九江[153],決四瀆[154]。間者河溢皋陸[155],堤徭不息[156]。朕臨天下二十有八年[157],天若遺朕士而大通焉[158]。乾稱『蜚龍』、『鴻漸於般[159]』,朕意庶幾與焉[160]。其以二千戶封地士將軍大為樂通侯[161]。」賜列侯甲第[162],童千人。乘輿斥車馬帷幄器物以充其家[163]。又以衛長公主妻之[164],齎金萬斤[165],更命其邑曰當利公主[166]。天子親如五利之第[167]。使者存問供給[168],相屬於道[169]。自大主將相以下[170],皆置酒其家,獻遺之。於是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將軍」,使使衣羽衣[171],夜立白茅上[172],五利將軍亦衣羽衣,夜立白茅上受印,以示不臣也[173]。而佩「天道」者,且為天子道天神也[174]。於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175]。神未至而百鬼集矣,然頗能使之。其後裝治行東入海求其師雲[176]。大見數月,佩六印,貴震天下,而海上燕、齊之間,莫不扼腕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177]。

  其夏六月中,汾陰巫錦為民祠魏脽后土營旁[178],見地如鈎狀,掊視得鼎[179]。鼎大異於眾鼎,文鏤無款識[180],怪之,言吏[181]。吏告河東太守勝[182],勝以聞[183]。天子使使驗問巫得鼎無奸詐,乃以禮祠,迎鼎至甘泉,從行,上薦之[184]。至中山[185],晏溫[186],有黃雲蓋焉。有麃過,上自射之,因以祭雲。至長安,公卿大人皆議請尊寶鼎。天子曰:「間者河溢,歲數不登,故巡祭后土,祈為百姓育谷。今歲豐廡未報[187],鼎曷為出哉?」有司皆曰:「聞昔泰帝興神鼎一[188],一者壹統,天地萬物所系終也[189]。黃帝作寶鼎三,象天地人[190]。禹收九牧之金[191],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192]。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伏而不見。《頌》雲『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不吳不驁,胡考之休[193]』。今鼎至甘泉,光潤龍變[194],承休無疆[195]。合茲中山,有黃白雲降蓋,若獸為符,路弓乘矢[196],集獲壇下,報祠大享[197]。唯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198]。鼎宜見於祖禰[199],藏於帝廷,以合明應[200]。」制曰: 「可。」

  入海求蓬萊者,言蓬萊不遠,而不能至者,殆不見其氣[201]。上乃遣望氣佐候其氣雲[202]。

  其秋,上幸雍,且郊。或曰「五帝,太一之佐也,宜立太一而上親郊之」。上疑未定。齊人公孫卿曰[203]:「今年得寶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204],與黃帝時等[205]。」卿有札書曰[206]:「黃帝得寶鼎宛朐,問於鬼臾區[207]。鬼臾區對曰:『(黃)帝得寶鼎神策,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紀,終而復始。』於是黃帝迎日推策[208],後率二十歲復朔旦冬至[209],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黃帝仙登於天。」卿因所忠欲奏之[210]。所忠視其書不經,疑其妄書,謝曰:「寶鼎事已決矣,尚何以為[211]!」卿因嬖人奏之[212]。上大說,乃召問卿。對曰:「受此書申公[213],申公已死。」上曰:「申公何人也?」卿曰:「申公,齊人。與安期生通,受黃帝言,無書,獨有此鼎書。曰『漢興復當黃帝之時』,曰『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且曾孫也[214]。寶鼎出而與神通,封禪。封禪七十二王,唯黃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漢主亦當上封,上封則能仙登天矣。黃帝時萬諸侯,而神靈之封居七千[215]。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216],五在中國[217]。中國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218],此五山,黃帝之所常游,與神會。黃帝且戰且學仙。患百姓非其道者[219],乃斷斬非鬼神者[220]。百餘歲然後得與神通。黃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區號大鴻,死葬雍,故鴻冢是也。其後黃帝接萬靈明廷[221]。明廷者,甘泉也。所謂寒門者[222],谷口也[223]。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224]。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225]。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226]。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227],龍髯拔[228],墮,墮黃帝之弓[229]。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鬍髯號[230],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於是天子曰:「嗟乎[231]!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232]。」乃拜卿為郎[233],東使候神於太室。

  上遂郊雍,至隴西[234],西登崆峒[235],幸甘泉。令祠官寬舒等具太一祠壇[236],祠壇放薄忌太一壇[237],壇三垓[238]。五帝壇環居其下,各如其方,黃帝西南,除八通鬼道。太一,其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棗脯之屬[239],殺一狸牛以為俎豆牢具[240]。而五帝獨有俎豆醴進。其下四方地,為醊食群臣從者及北斗雲[241]。已祠,胙餘皆燎之[242]。其牛色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243],水而洎之[244]。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245]。太一祝宰則衣紫及繡[246]。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十一月辛巳朔旦冬至,昧爽[247],天子始郊拜太一。朝朝日[248],夕夕月[249],則揖;而見太一如雍郊禮。其贊饗曰[250]:「天始以寶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251],終而復始,皇帝敬拜見焉。」而衣上黃。其祠列火滿壇[252],壇旁亨炊具[253]。有司雲「祠上有光焉」。公卿言「皇帝始郊見太一雲陽,有司奉瑄玉嘉牲薦饗[254]。是夜有美光,及晝,黃氣上屬天」。太史公、祠官寬舒等曰:「神靈之休[255],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太畤壇以明應。令太祝領,秋及臘間祠。三歲天子一郊見。」

  其秋,為伐南越[256],告禱太一。以牡荊畫幡日月北斗登龍[257],以象太一三星[258],為太一鋒[259],命曰「靈旗」。為兵禱,則太史奉以指所伐國。

  而五利將軍使不敢入海[260],之泰山祠。上使人隨驗,實毋所見。五利妄言見其師,其方盡,多不讎[261]。上乃誅五利。

  其冬,公孫卿候神河南,言見仙人跡緱氏城上[262],有物如雉,往來城上。天子親幸緱氏城視跡。問卿:「得毋效文成、五利乎[263]?」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者求之。其道非少寬假[264],神不來。言神事,事如迂誕[265],積以歲乃可致也。」於是郡國各除道,繕治宮觀名山神祠所[266],以望幸也。

  其春,既滅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見[267]。上善之,下公卿議,曰:「民間祠尚有鼓舞樂,今郊祀而無樂,豈稱乎[268]?」公卿曰:「古者祠天地皆有樂,而神祇可得而禮。」或曰:「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269],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於是塞南越,禱祠太一、后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270],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271]。

段意

第五段,羅列漢武帝前期禮方士、敬鬼神的種種事實。從此以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雄才大略、不可一世的漢武帝劉徹對於各方神祇和各類方術的變本加厲的重視。我們知道,他重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儒家的聖人孔子是不講「怪、力、亂、神」的,漢武帝卻不能遵守不講神這一點,偏偏「尤敬鬼神之祀」,可見其企圖兩者得兼的矛盾心理。

注釋

[1]本段以下內容與《孝武本紀》完全相同,僅個別字句略有出入。 [2]改正度:改正朔、改法度,即新君登位後改歷制禮。 [3]鄉:傾向,提倡的意思。 [4]賢良: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武帝時下詔天下舉「賢良文學」,簡稱「賢良」或「文學」。 [5]趙綰(wan)、王臧:當時有名的儒士。公卿:此泛指朝廷高級官員。 [6]欲議古立明堂城南:想要參究古代制度在城南重興明堂。 [7]朝:使……朝見,接見。 [8]會:恰逢。竇太后:漢文帝皇后,景帝尊為太后。治:研究,崇尚的意思。黃老言:道家學派的學說。 [9]微伺:暗中察訪。得:得到,指發現。趙綰等奸利事:指御史大夫趙綰與郎中令王臧支持武帝親政,竇太后以貪贓枉法的罪名逮捕趙、王並逼其自殺,從而阻止了武帝奪權的進程。 [10]召:宣召,實指逮捕。案:審查,追究。 [11]諸所興為:各種新創設的制度。 [12]公孫弘:著名儒士,精通文法吏事,官至丞相,封平津侯。本書有傳。 [13]明年:漢武帝元光二年。 [14]三歲一郊:第一年祭天,第二年祭地,第三年祭五畤,三年輪流一遍。 [15]神君:敬稱神靈。 [16]舍之:讓它住在……,安置它。上林:上林苑,故址在今陝西西安市西南周至、戶縣界。蹄氏觀(guan):苑中宮觀名。 [17]長陵:漢高祖陵墓,在今西安市北。 [18]先後:兄之妻與弟之妻互稱,即妯娌。這一句說長陵女子因生子難產而死,在她的妯娌宛若身上顯靈。 [19]平原君:武帝外祖母王臧兒。她十分迷信,武帝好神仙、求長生,可能幼時即受其外祖母的影響。 [20]祠灶:敬祠灶神。谷道:不吃熟食的方術。卻老方:防止衰老,廷長壽命的方術。 [21]故:已故。深澤侯:名趙胡。舍人:家臣。 [22]匿其年及其生長:隱瞞年齡及生平經歷。 [23]使物:役使鬼怪。 [24]更:相繼。饋遺(wei):贈予。 [25]治生業:從事某種產業。饒給(ji):富足。 [26]資:憑藉。 [27]巧發奇中(zhong):善於在合適的時機表明自己的看法,而且往往能應驗。 [28]大父:祖父。 [29]故:古舊。 [30]陳:陳放。柏寢:春秋時齊國台名。 [31]刻:指銅器上的銘文。這句謂隨即查考銘文。 [32]駭:驚訝。 [33]致物:招致奇異之物。 [34]丹沙:即丹砂(硫化汞)。古代方士認為可用來煉製黃金。 [35]以為:用(黃金)來製作。 [36]以:進而。 [37]安期生:先秦方士,後代傳說為道家仙人。 [38]合:和合,融洽,指時世適合行道。 [39]事:從事,致力於。藥齊:即藥劑。 [40]黃、錘:並為秦縣名,黃縣在今山東黃縣東南;錘縣在今山東福山縣南。史:掌管文書的小吏。寬舒:史之名。 [41]亳(bo):史籍所載亳地有幾處,此不知所指。謬忌:當時方士。太一:即泰一,天上最尊之神北極神的別名。 [42]七日:連祭七天。 [43]壇:土築高台,祭祀所用。八通之鬼道:壇八面有台階,作為供鬼神往來的通道。 [44]天一、地一:亦為神名。 [45]祠之於忌太一壇上:在謬忌所立壇上由太祝負責同時祭祀天一、地一之神。 [46]解祠:為求消災而祭祀。 [47]梟(xiao):傳說為食母的惡鳥。破鏡:亦名「獍」,傳說為食父的惡獸。 [48]冥羊:神名。 [49]馬行:神名。牡馬:公馬。 [50]澤山君地長(zhong):神名。 [51]武夷君:武夷山(在今福建崇安縣境)神。 [52]陰陽使者:主司陰陽之神。 [53]苑:皇家放養禽獸、種植花木的園林。 [54]幣:皮幣,行祭禮時襯墊玉器的皮件;也可作為貨幣用於貿易。 [55]發瑞應:宣揚吉祥的徵兆。 [56]白金:銀。此指銀錫合金。這一句謂用白金製成圖案不同的三種貨幣,有龍幣、馬幣、魚幣。 [57]麃(pao):鹿一類的動物,形似獐,一角,尾如牛尾。 [58]報享:對恭敬祭祀的酬報。 [59]錫:同「賜」,賞賜。 [60]薦:進獻。 [61]燎:燃火祭天。 [62]風:同「諷」,暗示、示意。 [63]濟北王:高祖曾孫,名胡。封國都城在今山東長清縣南。 [64]太山:即泰山。 [65]常山王:景帝之孫,名勃。國都在今河北元氏縣西北。 [66]遷:貶謫,放逐。 [67]真定:今河北正定縣南。 [68]續:延續。這一句謂保存先王的祭祀。 [69]以常山為郡:因為常山王有罪,常山國被取消,改為郡。 [70]少翁:方士。偽稱「少年老頭」,表示年歲高而貌似少年,是長生的意思,故能得君王賞識。 [71]少翁以方蓋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據說少翁好像用了他的什麼方術在夜間招來了王夫人之靈和灶神的形貌。蓋,本置句首,這裡移在句中,不多見。蓋……雲,表示記述傳聞、存疑的意思。 [72]望見焉:遠遠望見鬼神的形貌在那裡(出現)了。 [73]拜:授予官職。 [74]以客禮禮之:以對待國賓的禮節敬重他。 [75]即欲:如果想要。通:相會,相遇。 [76]宮室被服非象神:宮室器物,服飾儀仗等如果不與神相似。表假設。 [77]勝日:五行相剋之日。甲乙為木,丙丁為火,戊己為土,庚辛為金,壬癸為水,如丙丁日乘赤色(象火)車出行,可以避惡鬼之類。辟:通「避」。 [78]甘泉宮:舊址在今陝西淳化縣甘泉山上。 [79]帛書:在帛上書寫文字。飯牛:餵牛,讓牛吞下。 [80]詳:通「佯」,假裝。 [81]有奇:有奇特的現象,指裝成預言帛書事。 [82]手書:書寫的手跡,筆跡。 [83]隱之:掩蓋了這件事。這是為避免被傳為笑話。 [84]柏梁:台名,相傳台高二十丈,以香柏為梁,故名,舊址在西安城中。承露仙人掌:漢武帝迷信神仙,在建章宮神明台立銅柱,上置銅仙人手掌舉盤以承接甘露,以為飲用之可以延年。之屬:之類。 [85]明年:第二年。 [86]病:大病叫病。鼎湖:宮名,舊址在今陝西藍田縣西。甚:很嚴重。 [87]致:用。 [88]游水髮根:複姓游水,名髮根。 [89]病而鬼神下之:他正發病時鬼神就附到他身上。 [90]無:不要。 [91]強(qiang):勉強。 [92]良:果真。已:止,停止。 [93]壽宮:奉神之宮。 [94]佐:副手。大禁,司命:均神名。 [95]風肅然:風聲颯颯。 [96]時:有時。這一句謂壽宮神君白天偶然開言,但常在夜間說話。 [97]祓(fu):除災祈福的儀式。 [98]因:通過,藉助。為主人:作宴會禮客的主人,即開宴招待。 [99]關:領取。 [100]所以言:神用來說的。 [101]行下:指通過巫的口傳達。 [102]北宮:舊址在今陝西長安縣境。 [103]張:張掛,陳設。羽旗:用鳥羽裝飾的旗幟,儀仗所用。 [104]供具:供品。 [105]受書其言:即「受其言而書之」的意思,筆錄。 [106]命之曰:稱之為。畫法:記下法術之意。 [107]絕殊:獨特,與眾不同。 [108]元:開端,此指紀元之始。天瑞:上天所顯示的祥瑞。 [109]建:漢武帝所用的第一個年號為「建元」。這是年號紀年之始。原以數記稱「一元」等,年號是後來追改的。 [110]長星:彗星。光:二元改稱「元光」。 [111]狩:四元改稱「元狩」。這裡可能有脫漏,三元名「元朔」。 [112]后土:大地之帝君。 [113]答:對等。這一句謂祭天而不祭地,於禮不周全。 [114]太史公:司馬遷之父太史令司馬談。 [115]天地牲角繭栗:祭天地要用角如繭、栗般大小的小牛犢。 [116]壇:每座壇。 [117]已祠盡瘞(yi):行完祭禮就全部埋入土中(供后土歆享)。 [118]從祠:隨從天子行祭。此指陪祭者。 [119]汾陰脽(shui)丘:在今山西萬榮縣榮河鎮北。 [120]滎陽:在今河南滎陽縣東北。 [121]邈(miao)絕:極其遙遠。 [122]周子南君:周王朝的後代,名姬嘉,封邑名子南。 [123]侵尋於泰山:漸近於泰山。指武帝將要封禪泰山。 [124]樂成侯:丁義。 [125]膠東宮人:欒大是膠東王(康王劉寄)的宮人。 [126]尚方:負責製造宮廷器具的官署。此指欒大為尚方吏。 [127]不相中:不相和睦。 [128]危:危害,傾軋。 [129]因:憑藉,通過。 [130]惜其方不盡:惋惜他的方術沒有全部獻出來。 [131]大說(yue):非常高興。說,同「悅」。 [132]長美:高大英俊。 [133]方略:計謀策略。 [134]為大言:說大話。 [135]處之不疑:說大話(甚至說謊話)時煞有介事,像真的一樣。 [136]顧:只是,只不過。 [137]不足:不值得。 [138]決:河堤決潰。 [139]恐效文成:擔心步文成將軍自取滅亡的後塵。 [140]奄口:掩口,閉嘴不說話,謂不自稱有方術。 [141]惡(wu)敢:哪敢。[142]馬肝:相傳馬肝有毒,人吃了會死。 [143]誠:果真。表假設語氣。修其方:謂重新恢復文成將軍未盡獻出的方術。 [144]愛:吝惜。這一句謂我有什麼捨不得的呢。 [145]非有求人:不是有求於人。[146]人者:他人,人們。 [147]信印:印信,用於封授,以綬帶串好可以佩掛。 [148]尚肯邪不肯:還同意不同意的呢。表不確定。 [149]致尊:使……得到高位。 [150]驗小方:用小法術作試驗。 [151]斗棋:使棋子相鬥。 [152]不就:(煉製)不成功。 [153]九江:長江中游的九條水道(在今湖北境內)。 [154]決:開通。四瀆:長江、黃河、淮河、濟水。 [155]皋:河岸。水邊陸地。 [156]堤徭不息:為修築河堤而徵發的勞役接連不斷。 [157]臨:統治。 [158]通:通曉天意。 [159]乾稱「蜚龍」、「鴻漸於般」:《周易》的《乾卦》九五爻辭說「飛龍在天」,《漸卦》六二爻辭說「鴻漸於般」。前者謂得道術如龍飛於天,此指欒大;後者謂大雁進在涯岸(般),此指武帝自稱得欒大而道術可以大進。 [160]庶幾:差不多。與:肯定,贊同。 [161]通侯:原稱徹侯,秦漢二十等爵之最高一級,避武帝諱改稱通侯,或稱列侯。[162]甲第:上等屋宅。 [163]乘輿:皇帝專用的車馬服飾等物,有用人力的輦車。斥:充,代替的意思。 [164]衛長公主:衛皇后長女。妻之:嫁給他為妻。 [165]齎(ji):贈送。 [166]更命:改稱。當利:邑名,縣治在今山東掖縣西南。 [167]如:到。 [168]存問:問候;視察。 [169]屬(zhu):連續。 [170]大主:大長公主,竇太后女,武帝姑母。 [171]衣(yi):穿着。羽衣:羽毛制的衣裳,修道之人所着。 [172]白茅:包裹祭品的草。 [173]不臣:不作臣子(看待)。欒大自稱有道術的方外之士,不是天子的百姓。 [174]道:通「導」,引導。 [175]下神:使神靈降臨。 [176]裝治行:整裝出行。 [177]扼腕:自己握住手腕,表示興奮,情緒激動的樣子。禁方:秘方。 [178]錦:巫者名叫錦。脽:脽丘。營:祠廟的邊界。 [179]掊(pou):用手扒開。 [180]文鏤:鑄有紋飾。款識(zhi):古代銅器銘文,陰文叫款,陽文叫識。 [181]言吏:報告給吏。 [182]河東:郡名,今山西西南部。勝:太守名勝。 [183]以聞:把此事向皇帝匯報。 [184]薦:供奉。 [185]中山:山名,在陝西淳化縣東南。 [186]晏溫:天空晴朗,風和日麗。 [187]豐廡:豐蕪,豐收。 [188]泰帝:太昊帝伏羲氏。 [189]系終:終極,歸結。 [190]象:象徵。 [191]九牧:九州的長官,此指九州,即天下。 [192]亨(peng)鬺(shang):烹煮。指烹煮犧牲用以祭祀。[193]頌:此指《詩經·周頌》的《絲衣》篇。詩句意為:主祭官員先要從堂到門塾,察看牛羊牲品以及大小祭器是否整潔如儀,行祭時不喧譁、不怠慢,才能得到壽考的福氣。徂(cu),往,到。基,門內地基。鼐(nai),大鼎。鼒(zi),小鼎。吳(yu):同「虞」,喧鬧。驁,怠慢。胡考,壽考(長壽)。休,吉祥。 [194]龍變:神奇莫測的雲氣變化。 [195]承休無疆:象徵漢朝承受無邊的嘉佑。[196]路弓:大弓。乘矢:四箭。儀仗用具。 [197]報祠大享:用大享酒禮行祭以報答天地的恩澤。 [198]合德:天人感應。 [199]祖禰(ni):祖考(亡父)之廟。 [200]明應:神明符應。 [201]殆:大概。 [202]望氣佐:專司望氣的官員。[203]公孫卿:當時方士。 [204]其冬辛巳朔旦冬至:這年冬季第二個月的辛巳日是朔日,其日凌晨交冬至節(中氣)。 [205]等:相同。 [206]札書:寫於木簡上的文章。 [207]宛朐(yuan qu),縣名,治所在今山東荷澤市西南。 [208]鬼臾區:傳說中黃帝之臣。 [209]神策:神妙的蓍策,謂占卜通神。 [207]紀:歷數。 [208]迎日推策:以蓍草為籌策推演日曆。迎日,預推日月的朔望。 [209]率:大概,大約。 [210]所忠:皇帝的近臣。 [211]何以為:藉機做什麼呢,謂欲因此達到什麼目的。 [212]嬖人:皇帝寵幸之人。 [213]申公:方士名。 [214]且:或。 [215]神靈之封居七千:謂黃帝時諸侯萬數,有七千成仙,其神靈享受山川之封。 [216]蠻夷:中原以外的外族地區。 [217]中國:華夏族所居的中原地區。 [218]首山:在今山西永濟縣南。太室:即嵩山。東萊:萊山,在今山東黃縣東南。 [219]非其道:懷疑、反對他的道術。 [220]斷斬:斬殺。 [221]萬靈:一切神靈。明廷:明堂。 [222]寒門:也作塞門。 [223]谷口:地名,在今陝西禮泉縣東北。 [224]荊山:在今河南靈寶縣境。 [225]胡:頸下肥肉。 [226]上去:上升遠去。 [227]持:抓住。 [228]拔:被拔下。 [229]墮:使……落下。 [230]號:哭號。[231]嗟乎:感嘆聲。 [232]屣:鞋子。這一句謂如果能像黃帝一樣成仙上天,我就把拋妻別子(捨棄人間富貴)看得像脫鞋子一樣輕易。 [233]郎:天子的侍從官員,有議郎、中郎、侍郎等職。 [234]隴西:郡名,在今甘肅東南部。 [235]崆峒:山名,在今甘肅平涼市西。 [236]具:準備,供設。 [237]放:仿效。薄忌:即亳人謬忌。薄,音與亳同。 [238]垓:台階的層次。 [239]醴:甜酒。脯:干肉。 [240]狸牛:氂牛。 [241]醊(zhui):連續祭祀。 [242]胙(zuo):祭肉。燎:焚化以祭神。 [243]彘(zhi):豬。 [244]洎(ji):浸潤。 [245]特:一牲。 [246]祝宰:負責祭祀的官員。 [247]昧爽:拂曉。 [248]朝(zhao)朝日:清晨朝拜太陽。 [249]夕月:祭祀月亮。這個夕是動詞。 [250]贊饗:行祭時的祝詞。 [251]朔:每月初一。 [252]列火:羅列火把。 [253]亨:同「烹」。 [254]瑄:六寸大的玉璧。薦饗:進獻。 [255]休:嘉祥。 [256]南越:古族名,國名,也作南粵。秦時於其地設桂林、南海、象郡。秦末,龍川令趙佗兼併三郡,建南越國,在今廣州市。漢武帝元鼎六年滅南越,置九郡。 [257]牡荊:灌木。用作幡竿。 [258]太一:星座名。 [259]鋒:前鋒旗幟。 [260]使:被派出使。 [261]讎(chou):應驗。 [262]跡:腳印。緱(gou)氏:縣名,在今河南偃師縣東南。 [263]得毋:莫非,疑問詞。 [264]少(shao):稍微。寬假:寬容。 [265]迂誕:不合情理。 [266]宮觀:天子出行時臨時住宿的宮館。 [267]李延年:武帝李夫人之兄。 [268]稱(chen):相稱。 [269]素女:傳說中精於音樂的神女。 [270]益:更加。歌兒:歌舞的伶人。 [271]空侯:即箜篌。

原文

  其來年冬,上議曰:「古者先振兵釋旅[1],然後封禪。」乃遂北巡朔方[2],勒兵十餘萬[3],還祭黃帝冢橋山[4],釋兵須如[5]。上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對曰:「皇帝已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既至甘泉,為且用事泰山[6],先類祠太一[7]。

  自得寶鼎,上與公卿諸生議封禪。封禪用希曠絕,莫知其儀禮,而群儒采封禪《尚書》、《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8]。齊人丁公年九十餘,曰:「封禪者,合不死之名也。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9],即無風雨,遂上封矣。」上於是乃令諸儒習射牛,草封禪儀。數年,至且行。天子既聞公孫卿及方士之言,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欲放黃帝以上接神仙人蓬萊士,高世比德於九皇[10],而頗采儒術以文之[11]。群儒既已不能辨明封禪事,又牽拘於《詩》《書》古文而不能騁[12]。上為封禪祠器示群儒,群儒或曰「不與古同」,徐偃又曰「太常諸生行禮不如魯善」[13],周霸屬圖封禪事[14],於是上絀偃、霸,而盡罷諸儒不用。

  三月,遂東幸緱氏,禮登中嶽太室。從官在山下聞若有言「萬歲」雲。問上,上不言;問下,下不言。於是以三百戶封太室奉祠,命曰「崇高邑」。東上泰山,泰山之草木葉未生,乃令人上石立之太山巔[15]。

  上遂東巡海上,行禮祠八神。齊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萬數,然無驗者。乃益發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數千人求蓬萊神人。公孫卿持節常先行候名山[16],至東萊,言夜見大人,長數丈,就之則不見[17],見其跡甚大,類禽獸雲。群臣有言見一老父牽狗,言「吾欲見巨公[18]」,已忽不見[19],上即見大跡,未信,及群臣有言老父,則大以為仙人也。宿留海上,予方士傳車及間使求仙人以千數[20]。

  四月,還至奉高[21]。上念諸儒及方士言封禪人人殊,不經,難施行。天子至梁父,禮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薦紳[22],射牛行事。封泰山下東方,如郊祠太一之禮。封廣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則有玉牒書[23],書秘。禮畢,天子獨與侍中奉車子侯上泰山[24],亦有封。其事皆禁[25]。明日,下陰道[26]。丙辰,禪泰山下址東北肅然山[27],如祭后土禮。天子皆親拜見,衣上黃而盡用樂焉。江淮間一茅三脊為神藉[28]。五色土益雜封[29]。縱遠方奇獸蜚禽及白雉諸物[30],頗以加禮。兕牛犀象之屬不用[31]。皆至泰山祭后土。封禪祠;其夜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

  天子從禪還,坐明堂,群臣更上壽[32]。於是制詔御史:「朕以眇眇之身承至尊[33],兢兢焉懼不任[34]。維德菲薄,不明於禮樂。修祠太一,若有象景光[35],屑其來年冬,郊雍五帝。還,拜祝祠太一。贊饗曰:「德星昭衍[57],厥維休祥[58]。壽星仍出[59],淵耀光明[60]。信星昭見[61],皇帝敬拜太祝之享。」

  其春,公孫卿言見神人東萊山,若雲「欲見天子」。天子於是幸緱氏城,拜卿為中大夫[62]。遂至東萊,宿留之數日,無所見,見大人跡雲。復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藥以千數。是歲旱。於是天子既出無名,乃禱萬里沙[63],過祠泰山。還至瓠子[64],自臨塞決河,留二日,沉祠而去[65]。使二卿將卒塞決河[66],徙二渠[67],復禹之故跡焉。

  是時既滅兩越[68],越人勇之乃言「越人俗鬼[69],而其祠皆見鬼,數有效。昔東甌王敬鬼[70],壽百六十歲。後世怠慢,故衰耗[71]」。乃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無壇,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雞卜[72]。上信之,越祠雞卜始用。

  公孫卿曰:「仙人可見,而上往常遽[73],以故不見。今陛下可為觀,如緱城,置脯棗,神人宜可致也。且仙人好樓居。」於是上令長安則作蜚廉、桂觀[74],甘泉則作益延壽觀,使卿持節設具而候神人。乃作通天(莖)台,置祠具其下,將招來仙神人之屬。於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廣諸宮室。夏,有芝生殿房內中。天子為塞河,興通天台,若見有光雲,乃下詔:「甘泉房中生芝九莖,赦天下,毋有復作。」

  其明年,伐朝鮮[75]。夏,旱。公孫卿曰:「黃帝時封則天旱,干封三年[76]。」上乃下詔曰:「天旱,意干封乎[77]?其令天下尊祠靈星焉[78]。」

  其明年,上郊雍,通回中道[79],巡之。春,至鳴澤[80],從西河歸[81]。

  其明年冬,上巡南郡[82],至江陵而東。登禮潛之天柱山[83],號曰南嶽。浮江,自尋陽出樅陽[84],過彭蠡[85],禮其名山川。北至琅邪[86],並海上。四月中,至奉高修封焉。

  初,天子封泰山,泰山東北址古時有明堂處,處險不敞。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曉其制度。濟南人公玉帶上黃帝時明堂圖[87]。明堂圖中有一殿,四面無壁,以茅蓋,通水,圜宮垣為復道[88],上有樓,從西南入,命曰崑崙。天子從之入,以拜祠上帝焉。於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89],如帶圖。及五年修封,則祠太一、五帝於明堂上坐,令高皇帝祠坐對之[90]。祠后土於下房,以二十太牢。天子從崑崙道入,始拜明堂如郊禮。禮畢,燎堂下。而上又上泰山,自有秘祠其巔。而泰山下祠五帝,各如其方,黃帝並赤帝,而有司侍祠焉。山上舉火,下悉應之。

  其後二歲,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歷者以本統[91]。天子親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毋修封禪。其贊饗曰:「天增授皇帝太元神策[92],周而復始。皇帝敬拜太一。」東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求神者[93],莫驗,然益遣,冀遇之。

  十一月乙酉,柏梁災[94]。十二月甲午朔,上親禪高里[95],祠后土。臨勃海,將以望祀蓬萊之屬,冀至殊廷焉[96]。

  上還,以柏梁災故,朝受計甘泉[97]。公孫卿曰:「黃帝就青靈台[98],十二日燒,黃帝乃治明廷。明廷,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後天子又朝諸侯甘泉,甘泉作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災,復起屋必以大[99],用勝服之[100]。」於是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101]。前殿度高未央[102]。其東則鳳闕[103],高二十餘丈。其西則唐中[104],數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漸台高二十餘丈[105],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106],象海中神山龜魚之屬。其南有玉堂、璧門、大鳥之屬[107]。乃立神明台、井幹樓[108],度五十丈,輦道相屬焉[109]。

  夏,漢改歷,以正月為歲首,而色上黃,官名更印章以五字[110],為太初元年。是歲,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洛陽虞初等以方祠詛匈奴、大宛焉[111]。

  其明年,有司上言雍五畤無牢熟具[112],芬芳不備[113]。乃令祠官進畤犢牢具,色食所勝[114],而以木禺馬代駒焉。獨五月嘗駒,行親郊用駒。及諸名山川用駒者,悉以木禺馬代。行過,乃用駒。他禮如故。

  其明年,東巡海上,考神仙之屬,未有驗者。方士有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115],以候神人於執期[116],命曰迎年[117]」。上許,作之如方,命曰明年[118]。上親禮祠上帝焉。

  公玉帶曰:「黃帝時雖封泰山,然風后、封巨、岐伯令黃帝封東泰山[119],禪凡山,合符[120],然後不死焉。」天子既令設祠具,至東泰山,〔東〕泰山卑小,不稱其聲[121],乃令祠官禮之,而不封禪焉。其後,令帶奉祠候神物。夏,遂還泰山,修五年之禮如前,而加以禪祠石閭[122]。石閭者,在泰山下址南方,方士多言此仙人之閭也,故上親禪焉。

  其後五年,復至泰山修封,還過祭恆山。

段意

第六段,詳述漢武帝登泰山行封禪大典的盛況及晚年求仙的種種幻想。

注釋

[1]振兵釋旅:振揚武威,而後遣散軍隊。止武修文,以示天下太平。 [2]朔方:郡名,轄地在今內蒙古西南部。 [3]勒兵:統率軍隊。 [4]橋山:在今陝西黃陵縣北。相傳山上有黃帝墓,稱橋陵。[5]須如:地在今陝西隴縣西北。 [6]且:將要。用事:指封禪泰山。 [7]類祠:為某個特定的目的而祭祀上天。 [8]《周官》:即《周禮》,儒家經典之一。《王制》:儒家傳承的《禮記》中的一篇。其中均有關於祭祀的內容。射牛:帝王祭祀天地宗廟,親自射牲,以示隆重。 [9]稍上:略略登上一些。全句謂天子如果一定要上泰山,可以先登一段試試,若沒有風雨,就可以登山行封禪禮了。 [10]高世:超越世俗。九皇:傳說中的遠古帝王。 [11]文:修飾。 [12]牽拘:拘束,限制。騁:馳騁,指自由發揮,即任意創製。 [13]徐偃:當時的博士官。太常:九卿之一,掌禮樂及郊廟社稷的祭祀。 [14]屬:正巧。 [15]上:使……上,運上。 [16]節:使者所持天子頒發的表明身份的儀仗。 [17]就:接近。 [18]巨公:指天子。[19]已:隨即。 [20]傳(zhuan)車:驛車。 [21]奉高:縣名,治所在今山東泰安市東。或說即指泰山。[22]侍中:侍從皇帝左右,能出入宮廷的官員。皮弁:用白鹿皮做的帽子。薦紳:在腰帶間插笏。 [23]玉牒書:封禪文書於玉制小簡,稱玉牒書。 [24]侍中奉車子侯:侍中奉車都尉霍子侯。子侯,霍去病之子。[25]其事皆禁:謂祭天之文秘而不宣。 [26]陰道:山北的道路。 [27]下址:山腳下。肅然山:泰山東麓。 [28]藉:坐席。 [29]雜:指五彩錯雜。這一句謂用五色之士錯雜在一起築祭壇。 [30]蜚:同「飛」。 [31]兕(si):犀牛一類的動物。 [32]上壽:祝福。 [33]眇眇:微小。至尊:最高的地位,指天子位。 [34]兢兢焉:小心謹慎的樣子。 [35]景光:盛大明亮之光。 [36]屑:光屑,指閃爍不定的光線。 [37]震於怪物:被各種怪異的事物所驚嚇。 [38]嘉:希望。更始:重新開始。 [39]石:十斗為一石。 [40]復:免除徭役。博:博陽縣,治所在今山東泰安市東南。蛇丘:縣名,地在今肥城縣南。歷城:縣名,治所在今濟南市郊。 [41]出:繳納。 [42]行所過:天子經過的地區。復作:再有勞役。 [43]事在二年前:如果發生在兩年前的違法犯罪之事。 [44]聽治:審訊判決。 [45]朝宿地:天子在泰山,諸侯前往朝見時止宿的宅第。 [46]治邸:修建府第。 [47]庶己:差不多。表希望。 [48]並:通「傍」,沿着。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縣北。 [49]遼西:郡名,轄地約為今遼寧西部河北東部地區。 [50]九原:縣名,在今內蒙古包頭市西。 [51]茀(bei):通「孛」,彗星。東井:井宿。 [52]三能(tai):即三台,指三公星。 [53]王朔:方士名。 [54]候:伺望,觀測。填星:土星。或說當為旗星,謂星光芒閃射如旗。 [55]食頃:吃一頓飯的短暫時間。 [56]德星:漢以土德為王,故稱土星為德星。 [57]昭衍:光明廣布。 [58]厥維休祥:那是吉祥的預兆。 [59]壽星:南極老人星。仍:接連不斷地。 [60]淵:深遠。[61]信星:即土星。 [62]中大夫:咨議的官員。 [63]萬里沙:祭壇名,故址在今山東掖縣東北。 [64]瓠子:瓠子口,黃河在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的決口,元封二年(前109年)填塞。在今河南濮陽縣西南。 [65]沉祠:把祭品沉入河中祭河神。 [66]二卿:指汲仁、郭昌二人。 [67]二渠:指大河(在今河南滑縣境內)和漯水(在今南樂縣附近)。這一句謂疏浚兩條支流。 [68]兩越:東越和南越。 [69]勇之:人名。俗鬼:風俗信鬼。 [70]東甌王:西漢惠帝封東越首領搖為東海王,建都東甌(在今浙江永嘉市西南),故稱。 [71]衰耗:衰敗。 [72]雞卜:用雞骨進行的占卜。 [73]遽:突然,匆匆忙忙地。[74]蜚廉、桂觀:兩宮觀名。 [75]伐朝鮮:漢初,衛滿自稱朝鮮王,武帝派兵伐之。 [76]干封三年:天旱是為了曬乾祭壇的封土。方士編造的哄騙天子的謠言。 [77]意:推想。 [78]靈星:即天田星、龍星,主稼穡事。 [79]回中:行宮名,故址在今寧夏固原縣境。 [80]鳴澤:澤名,地在今河北涿縣西。 [81]西河:郡名,轄地為今山西、陝西、內蒙古三省交界地區。 [82]南郡:轄地為今湖北中西部,治所在江陵(今江陵縣)。 [83]潛:縣名,在今安徽霍山縣。天柱山:在今潛山縣西北。 [84]樅陽:縣名,治所在今安徽桐城縣東南。尋陽:縣名,治所在今湖北黃梅縣西南。 [85]彭蠡:即今江西的鄱陽湖。 [86]琅邪:郡名,轄地在今山東半島東南部。 [87]公玉帶:姓公玉,名帶。方士。 [88]圜:環繞。復道:樓閣間或山岩險峻處的架空通道。 [89]汶:汶水,今名大汶河。在今山東萊蕪縣至梁山縣一帶。 [90]高皇帝:漢高祖。 [91]以:認為。本統:正統,曆法周期的起始點。 [92]太元:天的別稱。 [93]考:追究。[94]災:發生火災。 [95]高里:泰山支脈。在今泰安市西南。 [96]殊廷:指仙人所居之庭,即蓬萊等所謂神山。 [97]受計:接受郡國奉上的計簿。 [98]就:建成。 [99]必以大:一定建造比原來更大的宮室以壓制火災。 [100]勝服:壓制。 [101]度:規模。 [102]未央:宮名,故址在今西安市西。[103]鳳闕:闕名,上有銅製鳳凰,故名。 [104]唐中:池名。 [105]漸台:建於池中之台。漸,浸潤。[106]壺梁:與前方丈等同為幻想中海上仙山的仿製品。 [107]玉堂:宮名。璧門:建章宮正門。 [108]神明台:台上立仙人,舉承露盤。井幹(han)樓:像井欄的樓閣,此為樓名。 [109]輦道:供天子輦車通行的天橋。 [110]五字:漢自以為據土德為王,土數五,故印章改為五字。 [111]丁夫人:方士,姓丁名夫人。虞初:方士。詛:詛咒。 [112]牢熟具:烹煮成的犧牲。 [113]芬芳不備:祭品不夠芳香。 [114]色食所勝:按五帝方位的本色進獻其所能克勝的各色犧牲,如以赤牲祭北方黑帝為水克火,其餘類推。 [115]五城十二樓:相傳黃帝在崑崙山建金台五座、玉樓十二座。 [116]執期:傳說中的地名。 [117]迎年:祠名,表示祈求長壽。 [118]明年:祠名。表明可得延年。 [119]風后、封巨、岐伯:相傳均為黃帝之臣。東泰山:在今山東臨朐縣南。下文凡山在其境東北。 [120]合符:與天降瑞應相協調。 [121]聲:名聲。 [122]石閭:山名,在泰安市南。

原文

  今天子所興祠,太一、后土,三年親郊祠,建漢家封禪,五年一修封。薄忌太一及三一、冥羊、馬行、赤星[1],五,寬舒之祠官以歲時致禮。凡六祠[2],皆太祝領之。至如八神諸〔神〕,明年、凡山他名祠,行過則祠,行去則已。方士所興祠,各自主,其人終則已,祠官不主[3]。他祠皆如其故。今上封禪,其後十二歲而還,遍於五嶽、四瀆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人海求蓬萊,終無有驗。而公孫卿之候神者,猶以大人之跡為解,無有效。天子益怠厭方士之怪迂語矣。然羈縻不絕[4],冀遇其真。自此之後,方士言神祠者彌眾[5],然其效可睹矣。

段意

這一段表明作者對方士求仙的態度;各種「措施」雖多,但終究了無結果,可見全都是欺騙性的。

注釋

[1]太一、三一、冥羊、馬行、赤星:均神祠之名。 [2]凡六祠:指上文五祠加后土祠。 [3]主:主持祭祀。 [4]羈縻:牽制,籠絡。這一句說武帝沉迷於求仙之中不肯醒悟。 [5]彌:更加。

原文

  太史公曰:余從巡祭天地諸神名山川而封禪焉。入壽宮侍祠神語[1],究觀方士祠官之意[2],於是退而論次自古以來用事於鬼神者[3],具見其表里[4]。後有君子,得以覽焉。若至俎豆珪幣之詳[5],獻酬之禮[6],則有司存[7]。

段意

這段重複申明作書之意。

注釋

[1]壽宮:武帝所立神祠,奉太一之神。 [2]究觀:深入考察。 [3]退:回來。論次:記述。[4]具:詳細地、全面地。見:顯明。表里:祭祀的禮儀制度和真實目的。 [5]珪幣:祭祀所用玉帛等禮品。 [6]獻酬:進獻祭品報答神靈降福的恩德。 [7]有司:此指主管祭祀的祠官。存:保存,有具體記載。[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