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離騷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離騷者》

原文

離騷者,猶離憂也[2]。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3],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4],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 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5]。上稱帝嚳[6],下道齊桓,中述湯武[7],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8]。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9],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10],蟬蛻於濁穢[11],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12]。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段意

敘屈原作《離騷》之緣起,並高度評價《離騷》兼詩「風」「雅」、辭微義遠、爭光日月的成就。

注釋

  [1]疾:恨。

  [2]離憂:離,遭逢,或以為離別、分離。《離騷》之題意,班固釋為遭逢憂患,王逸釋為與君離別的憂愁。

  [3]怛(da):悲傷、慘痛。

  [4]間:離間。

  [5]《詩經》十五國風中有許多抒寫男女愛情的詩作,但按漢儒的解說,都是「發乎情,止乎禮義」、「思無邪」、「樂而不淫」之作,故曰「好色而不淫」;《詩經》小雅中有不少怨憤朝政昏亂、指斥君王不明的政治諷諭詩,但它們的用意在於諷諫,而無「犯上作亂」的不軌之心,故曰「怨誹(fei)而不亂」。司馬遷認為《離騷》借寫男女以喻君臣,指斥君王、讒臣,兼有國風、小雅的上述特點。

  [6]帝嚳(ku):古帝名,殷商人之高祖,號高辛氏。

  [7]湯武:指商湯王、周武王。

  [8]廣崇:廣大高遠。條貫:條理、系統。靡不:無不。

  [9]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離騷》文辭篇幅並不很大,但其旨意極為豐富。

  [10]濯淖(nao):洗滌污濁。

  [11]蟬蛻:像蟬蛻皮一樣解脫。

  [12]不獲:不沾染。皭(jiao)然:潔淨。不滓(zi):不被污染。[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