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使廉頗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使廉頗將》

原文

趙使廉頗將,擊,大破燕軍於部[2],殺栗腹,遂圍燕。燕割五城請和,乃聽之。趙以尉文封廉頗為信平君,為假相國[3]。

廉頗之免長平歸也[4],失勢之時,故客盡去。及復用為將,客又復至。廉頗曰:「客退矣!」客曰: 「吁! 君何見之晚也[5]?夫天下以市道交[6],君有勢,我則從君,君無勢則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趙使廉頗伐魏之繁陽[7],拔之。

趙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8],使樂乘代廉頗。廉頗怒,攻樂乘,樂乘走。廉頗遂奔魏之大梁[9]。其明年,趙乃以李牧為將而攻燕,拔武遂、方城[10]。

廉頗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趙以數困於秦兵,趙王思復得廉頗,廉頗亦思復用於趙。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廉頗之仇郭開多與使者金,令毀之。趙使者既見廉頗,廉頗為之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11]。趙使還報王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12]。」趙王以為老,遂不召。

楚聞廉頗在魏,陰使人迎之[13]。廉頗一為楚將[14],無功,曰:「我思用趙人。」廉頗卒死於壽春[15]。

段意

承前交代廉頗的歸宿。廉頗雖屢建戰功,加封信平君,但老來並不受悼襄王的重用。於是怒而攻樂乘,奔大梁,更為楚將,在郭開的諂毀下,終不能為趙國效力,客死於楚地。

注釋

  [1]盡:完,指戰死。孤:幼年喪父曰孤。

  [2]鄗(hao):晉邑,今河北省高邑縣。

  [3]尉文:古地名。假相國:時藺相如已亡,由廉頗攝政,代相國。

  [4]免:免官。指被趙括代替。

  [5]何見之晚:見識多麼不合事宜。

  [6]以市道交:以做交易的方式交結朋友。

  [7]繁陽:今河南省內黃縣東。

  [8]悼襄王:名偃。

  [9]大梁:魏都城,今河南開封市。

  [10]武遂:今河北省徐水縣遂城鎮。方城:今河北省固安縣南。

  [11]一飯斗米,肉十斤:一頓飯吃下一斗米、十斤肉。被:同「披」。尚:還。

  [12]頃之:一會兒。遺矢:拉屎。

  [13]陰:暗中。

  [14]一:一旦。

  [15]卒:終於。壽春:今安徽壽縣。[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