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張儀列傳三晉多權變之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張儀列傳三晉多權變之士》

原文

三晉多權變之士[1],夫言從衡強秦者大抵皆三晉之人也[2]。夫張儀之行事甚於蘇秦[3],然世惡蘇秦者,以其先死,而儀振暴其短以扶其說[4],成其衡道[5]。要之,此兩人真傾危之士哉!

段意

寫司馬遷對張儀和蘇秦的評論。作者認為,作為三晉之士的張儀來說,他玩弄權謀的行為完全超過了蘇秦,然而世俗之所以褒張貶蘇,則是由於蘇秦先死,張儀以極力抨擊合縱的短處,使其連橫的主張得以實現。在作者看來,蘇、張二人均為陰險狡詐之人。

注釋

  [1]權變:權術變化。

  [2]從橫強秦:以連橫來增強秦國力量。「從橫」為偏義複詞,偏重於「橫」。

  [3]夫張儀句:意謂張儀玩弄權謀完全超過了蘇秦。按:張儀曾以欺騙手段使楚懷王絕齊親秦,這樣明目張胆的欺詐行為蘇秦就不曾有過。

  [4]振暴其短以扶其說:意謂用張揚暴露合縱的短處來支持他的連橫之說。

  [5]成其衡道:意謂張儀說六國之君與秦連橫,使其主張連橫之說得以實現。

  [6]傾危:陰險狡詐。[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