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病名多相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病名多相類》

原文

「病名多相類,不可知[1],故古聖人為之脈法[2],以起度量,立規矩,縣權衡,案繩墨[3],調陰陽[4],別人之脈各名之[5],與天地相應[6],參合於人[7],故乃別百病以異之[8],有數者(皆)〔能〕異之[9],無數者同之[10]。然脈法不可勝驗[11],診疾人以度異之[12],乃可別同名[13],命病主在所居[14]。今臣意所診者,皆有診籍[15]。所以別之者,臣意所受師方適成[16],師死,以故表籍所診[17],期決死生,觀所失所得者合脈法,以故至今知之。」

問臣意曰:「所期病決死生,或不應期[18],何故?」對曰:「此皆飲食喜怒不節,或不當飲藥,或不當針灸,以故不中期死也[19]。」

段意

皇上問倉公:所診治的病,很多病名相同而診斷結果不同,有的死,有的不死,為什麼?倉公回答:古聖人制定脈法,以作為診斷標準,按人的不同脈象分別命名,結合自然環境與人體具體情況,就能區別各種病並看出其差異。有技術的醫生能區別,無技術的醫生不能區別。但是脈法並非萬能,診病還須用分度脈去區別同名之病,找出病根。倉公說自己診病立了病案,以總結成敗,驗證理論。倉公還回答了為什麼有的病人死亡日期與預測的死期不符的問題。

注釋

  [1]不可知:言不認識,不懂得。

  [2]為之脈法:制定脈法。

  [3]起度量,立規矩,縣(xuan)權衡,案繩墨:言建立各種各樣的診斷標準。縣,通「懸」。案,通「按」。

  [4]調(diao)陰陽:測度陰陽。

  [5]別人之脈各名之:區別人的脈象分別命名。別,區別。各,各別。名,命名。

  [6]天地:指自然環境。

  [7]參合於人:參考結合人體的具體情況。

  [8]別百病以異之:區別各種疾病,了解它們的不同。

  [9]有數者:有技術的人,指良醫。能異之:能區別它們。

  [10]無數者:無技術的人,指不懂醫術或醫術平庸者。同之:將它們混同起來。

  [11]不可勝驗:不能完全有效驗。勝,盡。驗,效驗。

  [12]以度異之:有脈度去辨別。度,脈度,分度脈。

  [13]別同名:區別同名的病。

  [14]命病主在所居:說出病根所在部位。

  [15]診籍:病歷;醫案。即病案記錄。

  [16]所受師方適成:學業剛剛完成。

  [17]表籍所診:把所診治的疾病在簿冊上分類記錄下來。表,分類記錄。籍,簿冊。

  [18]不應期:不符合預測的死亡日期。

  [19]不中(zhong)期死:不按期死。[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