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問臣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問臣意》

原文

「趙王、膠西王、濟南王、吳王皆使人來召臣意[4],臣意不敢往。文王病時,臣意家貧,欲為人治病,誠恐吏以除拘臣意也[5],故移名數左右[6],不修家生[7],出行游國中[8],問善為方數者事之久矣[9],見事數師[10],悉受其要事[11],盡其方書意[12],及解論之[13]。身居陽虛侯國,因事侯。侯入朝,臣意從之長安,以故得診安陵項處等病也。」

問臣意:「知文王所以得病不起之狀?」臣意對曰:「不見文王病,然竊聞文王病喘[14],頭痛,目不明。臣意心論之[15],以為非病也。以為肥而蓄精[16],身體不得搖[17],骨肉不相任[18],故喘,不當醫治[19]。脈法曰『年二十脈氣當趨[20],年三十當疾步[21],年四十當安坐,年五十當安臥,年六十已上氣當大董[22]』。文王年未滿二十,方脈氣之趨也而徐之[23],不應天道四時[24]。後聞醫灸之即篤[25],此論病之過也[26]。臣意論之,以為神氣爭而邪氣人[27],非年少所能復之也,以故死。所謂氣者[28],當調飲食,擇晏日[29],車步廣志[30],以適筋骨肉血脈[31],以瀉氣[32]。 故年二十,是謂『易��』 [33],法不當砭灸[34],砭灸至氣逐[35]。 」

段意

記倉公回答皇上關於為諸侯王治病的情況並分析文王的病因。趙王、膠西王、濟南王、吳王等曾召倉公醫病,倉公未去,原因是怕被留作侍醫。倉公遷了戶籍不治家產,長期到處行醫遊學,廣拜老師,博採眾長,融會貫通。因住在齊國,因此為齊國的陽虛侯、項處等王侯官吏治過病。倉公按聽說的症狀分析文王無病,是肥胖懶動、精力蓄積過甚造成氣喘,醫生診治不當(灸法治療)加劇病情造成死亡。倉公認為年青脈氣旺盛、形氣俱實的人應當調節飲食,多有戶外活動,使筋骨血肉諧調舒適。

注釋

  [1]意方能知病死生,論藥用所宜:言淳于意能知病人生死、能談論用藥事宜。

  [2]問:過問,指召之診治。

  [3]文王:齊文王劉則。

  [4]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印。濟南王:劉辟光。吳王:劉濞。

  [5]誠恐吏以除拘臣意:確實害怕官員們用拜官任命(為侍醫)而留住我。除,拜官,任命。拘,拘束,限制。臣:自我謙稱。意,倉公之名。

  [6]移名數左右:言遷移戶籍到親戚鄰里處。名數,名籍,戶口冊。

  [7]不修家生:言不治家產。

  [8]出行游:言出外行醫遊學。

  [9]善為方數者:醫術精良的人。

  [10]見事數師:拜見侍奉許多老師。

  [11]悉受其要事:完全接受了他們的特長。

  [12]盡其方書意:全部領會他們的醫書的內容。

  [13]及解論之:達到能分析評論。

  [14]竊聞:私下聽說。

  [15]心論:心裡思考判斷。

  [16]肥而蓄精:肥胖蓄積精力。

  [17]搖:搖動,活動。

  [18]骨肉不相任:筋骨負擔不了那麼多肉。任:勝任。

  [19]不當醫治:言不該醫藥治療。

  [20]脈氣當趨:脈氣(旺盛)應當奔跑。脈氣,亦稱經氣,經脈中運行之氣,是經脈的主要功能。

  [21]疾步:快步走動。

  [22]大董:深藏。

  [23]方脈氣之趨也而徐之:正是脈氣旺盛應當奔跑(以促其流動運行)的時候卻懶於活動。徐,緩慢。

  [24]不應天道四時:不順應自然規律。四時,指春夏秋冬。

  [25]灸之即篤:灸法治療後病重。

  [26]論病之過:分析病情錯誤。

  [27]神氣爭而邪氣入:正氣外爭,邪氣內入。《素問遺篇》講「正氣內存,邪不可干」。神氣,即正氣、真氣,生命的動力。

  [28]所謂氣者:對於脈氣旺盛的人。

  [29]擇晏日:選擇晴朗的日子。

  [30]車步廣志:駕車或步行外出使心意志向開闊。

  [31]以適筋骨肉血脈:使筋骨肌肉血脈通過活動諧調舒適。

  [32]以瀉氣:使經脈中的營養物質得到消耗,經脈的運行功能得到發揮。氣,指體內流動的富有營養的精微物質,如水谷之氣,呼吸之氣,又指經脈的運動功能。瀉,宣洩。

  [33]易(mao):轉換、代謝之意。易,有變化消長改變代替等意思。,同「貿」,有交換變易等意思。

  [34]法不當砭灸:按醫理不該用砭灸之法。砭,砭石刺割。灸,針刺艾灸。

  [35]至氣逐:導致脈氣疾病。逐,疾病。[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