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李將軍列傳景帝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李將軍列傳景帝時》

原文

景帝時,蔡積功勞至二千石。孝武帝時,至代相[1]。以元朔五年為輕車將軍[2],從大將軍擊右賢王[3],有功中率,封為樂安侯[4]。元狩二年中[5],代公孫弘為丞相[6]。蔡為人在下中[7],名聲出廣下甚遠,然廣不得爵邑,官不過九卿[8],而蔡為列侯,位至三公[9]。諸廣之軍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廣嘗與望氣王朔燕語[10],曰:「自漢擊匈奴而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11],然以擊胡軍功取侯者數十人,而廣不為後人[12],然無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13],何也?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14]?」朔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乎[15]?」廣曰:「吾嘗為隴西守,羌嘗反[16],吾誘而降,降者八百餘人,吾詐而同日殺之[17]。至今大恨獨此耳。」朔曰:「禍莫大於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

段意

寫李廣一生沒有得到封賞,心中怏怏不平。李廣的從弟李蔡,其人品、能力都在李廣之下,不僅受到了封侯,甚至做了代理丞相。李廣的部下,受到封侯的人竟有幾十人之多。李廣向相者王朔請教,這是為什麼?

注釋

  [1]代相:代國的相。代,在今河北省蔚縣東。相,主管行政的長官。

  [2]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輕車將軍:雜號將軍之一。

  [3]右賢王:匈奴官名,與左賢王同屬單于手下的最高官職,但左賢王一般由單于的繼承者擔任。

  [4]樂安:在今山東博興縣北。

  [5]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

  [6]公孫弘:字季,元朔中為丞相。元狩二年,弘死,李蔡代作丞相。

  [7]為人在下中:人品屬下等裡面的中等。

  [8]九卿:漢時,指太常、光祿勛、衛尉、太僕、廷尉、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九個爵位,比三公和封侯皆低。

  [9]三公:指丞相、大尉、御史大夫,是負責軍政的最高大臣。

  [10]望氣:根據人的面色或空中雲氣來預測吉凶。燕語:私下閒談。

  [11]中人:中等的人才。

  [12]不為後人:不算落後的人。

  [13]尺寸之功:微少的功勞。

  [14]豈無二句:難道是我的相貌不該封侯,還是命中注定如此呢?

  [15]豈嘗有所恨乎:是否曾經做過自己認為遺憾的事呢?

  [16]羌嘗反:羌族曾經起兵反漢。羌,當時隴西的少數民族。

  [17]同日殺之:把他們在同一天都殺了。[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