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李斯列傳李斯以閭閻歷諸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李斯列傳李斯以閭閻歷諸侯》

原文

李斯以閭閻歷諸侯,人事秦,因以瑕釁[1],以輔始皇,卒成帝業。斯為三公,可謂尊用矣。斯知六藝之歸[2],不務明政以補主上之缺,持爵祿之重,阿順苟合,嚴威酷刑,聽高邪說,廢適立庶[3]。諸侯已畔,斯乃欲諫爭,不亦末乎[4]!人皆以斯極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與俗議之異。不然,斯之功且與周、召列矣[5]。

段意

這一段是作者的論贊。司馬遷肯定了李斯在佐秦稱帝的事業上所立下的功勞,同時對他因畏禍固權,阿順苟合,賣身投靠,以導致秦朝滅亡的罪過,給予了深刻的譴責,寄寓了深深的惋惜之情。

注釋

  [1]瑕釁:原指裂縫,借指時機、機會。

  [2]知六藝之歸:明白儒家學說的宗旨。

  [3]適:同「嫡」。

  [4]末:偏差,謬誤的意思。

  [5]且:將。周、召:周公姬旦、召公姬奭(shì)皆武王之弟,曾佐武滅商建周,又佐成王使世大治,其道德功業被後世所稱頌,譽為名臣的代表。[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