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李斯列傳齊人淳于越進諫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李斯列傳齊人淳于越進諫曰》

原文

齊人淳于越進諫曰:「臣聞之,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支輔[2]。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3],臣無輔弼[4],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等又面諛以重陛下過,非忠臣也。」

始皇下其議丞相[5],丞相謬其說,絀其辭[6],乃上書曰:

古者天下散亂,莫能相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7],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8],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並有天下,別白黑而定一尊[9],而私學乃相與非法教之制。聞令下,即各以其私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非主以為名[10],異趣以為高[11],率群下以造謗。如此不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12]。臣請諸有文學《詩》、《書》、百家語者,蠲除去之[13]。令到滿三十日弗去,黥為城旦[14]。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有欲學者,以吏為師。

始皇可其議,收去《詩》、《書》、百家之語[15],以愚百姓,使天下無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書[16]。治離宮別館[17],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18],外攘四夷[19],斯皆有力焉。

斯長男由為三川守[20],諸男皆尚秦公主[21],女悉嫁秦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歸咸陽,李斯置酒於家,百官長皆前為壽,門廷車騎以千數。李斯喟然而嘆曰:「嗟乎! 吾聞之荀卿曰『物禁太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閭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駑下[22],遂擢至此。當今人臣之位無居臣上者,可謂富貴極矣。物極則衰,吾未知所稅駕也[23]!」

段意

寫李斯堅決反對師古並建議秦始皇焚《詩》、《書》禁百家之語,使無以古非今;又在明法度、定律令、同文書、攘四夷等事情上輔佐始皇,大有建樹,於是地位愈見顯赫。

注釋

  [1]博士:官名,秦時為皇帝的文學侍從,以備參謀顧問之用。僕射(ye):官名,皇帝周圍的各種侍從人員之長。周青臣乃博士之長,故稱博士僕射。

  [2]支輔:枝派、輔衛。支,同「枝」。

  [3]卒:同「猝」,突然。田常: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曾殺其君而專齊政,後自立為諸侯。六卿:指范氏、中行氏、智氏、趙氏、魏氏、韓氏,春秋中期晉國的六家大夫。後來互相火併,最後韓、趙、魏三分晉室,各自立為諸侯。

《史記·李斯列傳齊人淳于越進諫曰》原文、翻譯及鑑賞

  [4]臣無輔弼:意謂下無輔弼之臣。弼:輔佐。

  [5]下其議丞相:把這個議論交給丞相裁斷。

  [6]謬其說:認為他的說法荒謬。絀其辭:鄙視他的言論。絀,同「黜」。

  [7]害:指責。

  [8]善其所私學:以他所倡導的學說為好。

  [9]別白黑而定一尊:意謂以前各持其說,不辯白黑,如今天下一統,只有一尊。

  [10]非主:批評君主。

  [11]異趣以為高:標新立異以顯示自己的高明。

  [12]便:適宜。

  [13]蠲(juān) :除、免。

  [14]黥為城旦:處以黥刑,罰其築守長城。城旦:晝日伺寇虜,夜暮築長城。

  [15]收去:收而去之,即收集焚毀。

  [16]同文書:用統一的文字書寫。

  [17]離宮別館:京城皇宮以外的供皇帝遊獵巡幸時住宿的宮館。

  [18]巡狩:天子出行以巡視諸侯所守之土,即今之視察。狩,同「守」。

  [19]外攘四夷:指伐匈奴、伐南越、西北取戎地等。

  [20]三川:秦郡名,郡治洛陽。

  [21]尚:上配(公主),敬辭。

  [22]駑下:謙稱自己拙劣無能。駑:劣等馬。

  [23]未知所稅駕:借指不知日後是何結局。稅駕:解駕、休息之謂,引伸為結局。[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