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楚元王世家高祖兄弟四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楚元王世家高祖兄弟四人》

原文

高祖兄弟四人,長兄伯,伯蚤卒[2]。始高祖微時[3],嘗辟事[4],時時與賓客過巨嫂食[5]。嫂厭叔,叔與客來,嫂詳為羹盡[6],櫟釜[7],賓客以故去。已而視釜中尚有羹,高祖由此怨其嫂。及高祖為帝,封昆弟[8],而伯子獨不得封。太上皇以為言,高祖曰:「某非忘封之也[9],為其母不長者耳[10]。」於是乃封其子信為羹頡侯[11]。而王次兄仲於代。

段意

交待楚元王系劉邦的同母弟,連帶敘及其伯仲二兄,而特記劉邦封其長兄之子為羹頡侯的始末,可見劉邦懷恨報復的性格。

注釋

  [1]楚:漢封國,轄薛郡、東海、彭城三十六縣,都彭城,即今江蘇徐州。

  [2]蚤:通「早」。

  [3]微時:卑微之時。

  [4]嘗辟事:曾經為了躲避某事。辟:通「避」。

  [5]過巨嫂食:到大嫂家吃飯。巨嫂:長嫂,大嫂。

  [6]詳:通「佯」,假裝。

  [7]櫟釜(li fu):以勺刮鍋,向客人暗示飯食已完。櫟:同「轢」,磨礪。釜:鍋。

  [8]昆弟:兄弟。

  [9]某:謙稱,常用在對話或書信中,相當於「我」。

  [10]不長者:不像長者的樣子。

  [11]羹頡:羹盡的諧音。劉邦怨恨其嫂當初「佯為羹盡」,故以此作為其長兄之子的侯號。[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