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漢王立為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漢王立為帝》

原文

其秋,燕王臧荼[1]反,嬰以太僕從擊荼。明年,從至陳,取楚王信[2]。更食汝陰[3],剖符世世勿絕。以太僕從擊代[4],至武泉、雲中[5],益食千戶。因從擊韓信軍胡騎晉陽旁[6],大破之。追北至平城[7],為胡所圍,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遺閼氏[8],冒頓開圍一角[9]。高帝出欲馳,嬰固徐行[10],弩皆持滿外向,卒得脫。益食嬰細陽千戶[11]。復以太僕從擊胡騎句注北[12],大破之。以太僕擊胡騎平城南,三陷陣,功為多,賜所奪邑五百戶。以太僕擊陳豨、黥布軍[13],陷陣卻敵,益食千戶,定食汝陰六千九百戶,除前所食。

段意

寫漢王立為皇帝以後,夏侯嬰在平定王朝內部的反王臧荼、韓信、韓王信、反將陳豨以及與匈奴作戰中所立下的戰功和受封賞的情況。其中,着重敘寫了漢軍在平城被匈奴包圍,夏侯嬰幫助漢帝脫險的經過。

注釋

  [1]臧荼:原為燕王韓廣的部將,曾跟隨項羽入關,被封為燕王,後歸附劉邦,高祖五年因反叛被俘。

  [2]楚王信:指韓信,劉邦的大將軍,曾自立為齊王,劉邦徙封他為楚王,後降為淮陰侯,高祖十一年,因謀反被殺,並滅三族。

  [3]汝陰:古縣名,秦置,治所在今安徽阜陽。

  [4]代:古郡、國名,轄境包括今張家口市以西,大同市以東部分地區。

  [5]武泉:古縣名,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北。雲中:古郡名,治所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托克托縣東北。

  [6]韓信:指韓王信,戰國韓襄王的後代,秦末引兵跟隨劉邦,被封為韓王,漢七年投降匈奴。胡:指匈奴。晉陽:古縣名,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南古城營。

  [7]平城:古縣名,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東。

  [8]閼氏(yanzhi):對匈奴王后的稱呼。

  [9]冒頓:匈奴單于(即國王)。秦二世元年(前209年)殺父頭曼自立。

  [10]固:堅持。

  [11]細陽:古縣名,故城在今安徽阜陽縣西北。

  [12]勾注:勾注山,在今山西代縣西北。

  [13]陳豨:劉邦將領,漢初任趙國的相國,統率趙、代的軍隊,高祖十年,勾結匈奴發動叛亂,後戰敗被殺。黥布:原名英布,因犯法受過黥刑(臉上刺字)故人稱黥布。秦末率刑徒起兵,先依附項羽,後歸劉邦,被封為淮南王,高祖十二年舉兵叛漢,戰敗被殺。[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