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留侯世家景駒自立為楚假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景駒自立為楚假王[2],在留。
原文
景駒自立為楚假王[2],在留。良欲往從之,道遇沛公。沛公將數千人,略地下邳西[3],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4]。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言,皆不省[5]。良曰:「沛公殆天授[6]。」故遂從之,不去見景駒。
及沛公之薛[7],見項梁。項梁立楚懷王。良乃說項梁曰:「君已立楚後,而韓諸公子橫陽君成賢[8],可立為王,益樹黨[9]。」項梁使良求韓成,立以為韓王。以
良為韓申徒[10],與韓王將千餘人西略韓地,得數城,秦輒復取之,往來為游兵潁川[11]。
沛公之從洛陽南出轘轅[12],良引兵從沛公,下韓十餘城,擊破楊熊軍[13]。沛公乃令韓王成留守陽翟[14],與良俱南,攻下宛[15],西入武關[16]。沛公欲以兵二萬人擊秦嶢下軍[17],良說曰:「秦兵尚強,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18],賈豎易動以利[19],願沛公且留壁[20],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21],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22]。」秦將果畔,欲連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23]。」沛公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遂)〔逐〕北至藍田[24],再戰,秦兵竟敗。遂至咸陽,秦王子嬰降沛公。
沛公入秦宮,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噲諫沛公出舍[25],沛公不聽。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夫為天下除殘賊,宜縞素為資[26]。 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畏『助桀為虐』。 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27]』,願沛公聽樊噲言。」沛公乃還軍霸上[28]。
項羽至鴻門下[29],欲擊沛公,項伯乃夜馳入沛公軍,私見張良,欲與俱去。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30],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乃具以語沛公。沛公大驚,曰:「為將奈何?」良曰:「沛公誠欲倍項羽邪[31]?」沛公曰:「鯫生教我距關無內諸侯[32],秦地可盡王,故聽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卻項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曰:「固不能也。今為奈何?」良乃固要項伯[33]。項伯見沛公。沛公與飲為壽,結賓婚[34]。令項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項羽,所以距關者,備他盜也。及見項羽後解,語在項羽事中[35]。
漢元年正月[36],沛公為漢王,王巴蜀[37]。漢王賜良金百溢[38],珠二斗,良具以獻項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39]。項王乃許之,遂得漢中地。漢王之國,良送至褒中[40],遣良歸韓。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41],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
良至韓,韓王成以良從漢王故,項王不遣成之國,從與俱東。良說項王曰:「漢王燒絕棧道,無還心矣。」乃以齊王田榮反書告項王[42]。項王以此無西憂漢心,而發兵北擊齊。
項王竟不肯遣韓王,乃以為侯,又殺之彭城[43]。良亡,間行歸漢王[44]。漢王亦已還定三秦矣[45],復以良為成信侯,從東擊楚。至彭城,漢敗而還。至下邑[46],漢王下馬踞鞍而問曰[47]:「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48],誰可與共功者?」良進曰:「九江王黥布,楚梟將[49],與項王有郄[50];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漢王乃遣隨何說九江王布[51],而使人連彭越。及魏王豹反[52],使韓信將兵擊之,因舉燕、代、齊、趙[53]。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張良多病,未嘗特將也[54],常為畫策臣,時時從漢王。
漢三年[55],項羽急圍漢王滎陽[56],漢王恐憂,與酈食其謀橈楚權[57]。食其曰:「昔湯代桀,封其後於杞[58]。武王伐紂,封其後於宋[59]。今秦失德棄義,侵伐諸侯社稷,滅六國之後,使無立錐之地[60]。陛下誠能復立六國後世,畢已受印[61],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鄉風慕義[62],願為臣妾。德義已行,陛下南鄉稱霸,楚必斂衽而朝[63]。」漢王曰:「善。趣刻印[64],先生因行佩之矣[65]。」
食其未行,張良從外來謁。漢王方食,曰:「子房前[66],客有為我計橈楚權者。」具以酈生語告於子房,曰:「何如?」良曰:「誰為陛下畫此計者? 陛下事去矣。」漢王曰:「何哉?」張良對曰:「臣請藉前箸為大王籌之[67]。」曰:「昔者湯伐桀而封其後於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項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紂,封其後於宋者,度能得紂之頭也。今陛下能得項籍之頭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68],表商容之間[69],釋箕子之拘[70],封比干之墓[71]。今陛下能封聖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乎[72]?」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發巨橋之粟[73],散鹿台之錢[74],以賜貧窮。今陛下能散府庫以賜貧窮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畢,偃革為軒[75],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復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復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馬華山之陽[76],示以無所為。今陛下能休馬無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陰[77],以示不復輸積[78]。今陛下能放牛不復輸積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離其親戚,棄墳墓,去故舊,從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79]。今復六國,立韓、魏、燕、趙、齊、楚之後,天下游士各歸事其主,從其親戚[80],反其故舊墳墓,陛下與誰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無強[81],六國立者復橈而從之[82],陛下焉得而臣之? 誠用客之謀,陛下事去矣。」漢王輟食吐哺[83],罵曰:「豎儒[84],幾敗而公事[85]!」令趣銷印。
漢四年[86],韓信破齊而欲自立為齊王,漢王怒。
張良說漢王,漢王使良授齊王信印,語在淮陰事中。
其秋,漢王追楚至陽夏南[87],戰不利而壁固陵[88],諸侯期不至。良說漢王,漢王用其計,諸侯皆至。語在項籍事中。
段意
寫張良跟隨劉邦攻入咸陽,推翻了秦王朝的統治,又為劉邦出謀畫策,解鴻門之危,用三雄之力,棄復立六國之策,終於滅了項羽,為漢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傑出貢獻。
注釋
[1]後十年:即博浪沙狙擊後十年,公元前209年。
[2]景駒:楚國的後裔,為秦嘉所立。假王:臨時的王。
[3]略地:擴占地盤。
[4]廄(jiu)將:管理軍馬的官。
[5]省(xing):明白、理解。
[6]殆:幾乎、差不多。天授:天才。
[7]薛:秦縣名,在今山東滕縣東南。
[8]諸公子:指諸侯國君主無繼承權的兒子。橫陽君成:即韓成,封橫陽君。公元前208年被立為韓王,數月後被項羽所殺。
[9]益樹黨:多增加一些同盟的勢力。益:增加。樹:建立。黨:同夥,指同盟力量。
[10]申徒:即司徒,職位與丞相相仿。
[11]往來為游兵潁川:在潁川境內來來去去打游擊。潁川:秦郡名,韓故地,治陽翟,在今河南禹縣。
[12]轘轅:山名,在今河南偃師東南。
[13]楊熊:秦朝將領。後因戰事失利被秦二世處死。
[14]陽翟:在今河南禹縣。
[15]宛:秦縣名,在今河南南陽市。
[16]武關:在今陝西丹鳳縣東南。
[17]嶢下:嶢關之下。嶢關又叫藍田關,在今陝西藍田東南。
[18]屠者:屠夫。
[19]賈豎:對商人的輕視稱呼。
[20]留壁:留守軍營,暫不前進。
[21]為五萬人具食:準備五萬人吃用的糧餉。
[22]酈食其(yiji):劉邦的謀士,《史記》有傳。啗(dan):吃,這裡指以利引誘。
[23]解:同「懈」。
[24]藍田:秦縣名,在今陝西藍田西。
[25]樊噲:劉邦手下的將領,《史記》有傳。
[26]宜縞素為資:應該以生活儉樸為憑藉。縞素:白絹,指生活節儉。資:憑藉。
[27]毒藥:性質猛烈的藥物。毒:狠、烈。
[28]霸上:地名,在今陝西西安東南古霸水西岸。
[29]鴻門:古地名,在今陝西臨潼東,今稱項王營。
[30]送:跟從。
[31]倍:通「背」,背叛。
[32]鯫(zou)生:罵人語,小人、小雜種。鯫:小魚,以喻小人。
[33]固要:堅決邀請。
[34]結賓婚:結為朋友和兒女親家。
[35]語在項羽事中:即有關劉邦與項羽鴻門相會之事,都記在《項羽本紀》中了。
[36]漢元年:公元前206年。
[37]巴蜀:今四川東部、西部地區。
[38]溢:通「鎰」,廿四兩為一鎰。
[39]漢中:秦郡名,郡治南鄭,在今陝西漢中市。
[40]褒中:古邑名,在今陝西褒城東南。
《史记·留侯世家景驹自立为楚假王》
[41]棧道:在險峻的山岩上用竹木架成的通道。
[42]田榮:齊國貴族後裔,田儋從弟,事見《史記·田儋列傳》。反書:指反項羽的檄文之類。
[43]彭城:地名,在今江蘇徐州,當時為項羽的國都。
[44]間行:走小路,秘密逃走。
[45]三秦:指關中地區,項羽曾封雍、塞、翟三王,合稱三秦。
[46]下邑:秦縣名,故治在今安徽碭山東。
[47]踞鞍:坐在卸下的馬鞍上。
[48]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二句:意謂我打算豁出函谷關以東的地區不要,(用做封賞之資),誰可以(接受此賞)與我共同建立功業呢?捐:放棄。關:指函谷關。
[49]梟將:勇將、猛將。
[50]郄:同「隙」,讎隙、怨恨。
[51]隨何:漢初辯士,與陸賈齊名。
[52]魏王豹:魏豹是戰國時魏王的後裔,因起義反秦被楚懷王立為魏王。
[53]舉:攻下。
[54]特將:獨自帶兵作戰。
[55]漢三年:公元前204年。
[56]滎陽:地名,在今河南滎陽東北。
[57]橈(nao):削弱。楚權:項羽的勢力
[58]杞:古國名,在今河南杞縣。
[59]宋:古國名,都今河南商丘。
[60]無立錐之地:沒有插一個錐尖的地方。
[61]畢:盡。印:指封爵的憑信。
[62]鄉風:即向風,望風。慕義:仰慕其德義。
[63]斂衽而朝:整肅衣裳恭敬地前來朝拜。
[64]趣刻印:趕快刻治印章。趣:同「促」,迅速。
[65]因行佩之矣:出發時就可以把印信帶去了。
[66]前:過來。
[67]臣請藉前箸為大王籌之:我請求用你面前吃飯的筷子作籌碼算一下。箸:筷子。
[68]殷:指殷都朝歌,在今河南淇縣。
《史记·留侯世家景驹自立为楚假王》
[69]表商容之閭:在商容住過的地方立表以彰顯之。商容:紂時賢人,諫紂不聽,遂隱居太行山中。
[70]箕子:名胥余,紂王之叔,諫紂不聽,佯狂為奴,被紂囚禁,後被武王釋放。拘:囚禁。
[71]比干:紂王叔父,官少師,因力諫紂王,被剖心而死。封墓:修墳。
[72]式智者之門:經過智者的門口,俯身按着車把表示敬意。式:同「軾」,車上扶手橫木,這裡作動詞用。
[73]巨橋:紂時糧倉之名,故址在今河北曲周東北,
[74]鹿台:古台名,紂王曾將大量錢財儲藏於此。故址在今河南淇縣。
[75]偃革為軒:廢除兵車,改造成為乘車。革:兵車。軒:有篷的坐車。
[76]休馬:放馬休息。華山:在今陝西華陰。陽:山南。
[77]放牛:讓牛休息,即停止用牛轉輸。桃林:地名,在潼關東。
[78]輸積:運輸與積聚。
[79]望咫尺之地:希望得到一塊封地。
[80]從其親戚:指回到家鄉、親人那裡去了。
[81]楚唯無強:沒有比楚更強的。
[82]復橈:復為楚所屈服。
[83]輟食:中斷吃飯。吐哺:吐出口中的食物。
[84]豎儒:這個儒生小子。
[85]而公:你老子。
[86]漢四年:公元前203年。
[87]陽夏:秦縣名,在今河南太康。
[88]固陵:秦縣名,在太康縣南。壁:築壘固守。[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