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絳侯周勃世家以前至武泉》
原文
以前至武泉[3],擊胡騎[4],破之武泉北。轉攻韓信軍銅鞮[5],破之。還,降太原六城[6]。擊韓信胡騎晉陽下,破之,下晉陽。後擊韓信軍於硰石[7],破之,追北八十里[8]。還攻樓煩三城[9],因擊胡騎平城下[10],所將卒當馳道為多。勃遷為太尉[11]。
擊陳豨[12],屠馬邑。所將卒斬豨將軍乘馬絺[13]。擊韓信、陳豨、趙利軍於樓煩[14],破之。得豨將宋最、雁門守圂[15]。因轉攻得雲中守遫[16]、丞相箕肆、將勛。定雁門郡十七縣,雲中郡十二縣。因復擊豨靈丘[17],破之,斬豨,得豨丞相程縱、將軍陳武、都尉高肆,定代郡九縣。
燕王盧綰反[18],勃以相國代樊噲將,擊下薊[19],得綰大將抵、丞相偃、守陘、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渾都[20]。破綰軍上蘭[21],復擊破綰軍沮陽[22]。追至長城,定上谷十二縣,右北平十六縣[23],遼西、遼東二十九縣[24],漁陽二十縣[25]。最從高帝得相國一人[26],丞相二人,將軍、二千石各三人[27];別破軍二[28],下城三,定郡五,縣七十九,得丞相、大將各一人。
勃為人木彊敦厚[29],高帝以為可屬大事[30]。勃不好文學,每召諸生說士,東鄉坐而責之[31]:「趣為我語[32]。」其椎少文如此[33]。 勃既定燕而歸,高祖已崩矣,以列侯事孝惠帝。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為太尉。十歲,高后崩。呂祿以趙王為漢上將軍,呂產以呂王為漢相國,秉漢權[34],欲危劉氏。勃為太尉,不得人軍門。陳平為丞相,不得任事。於是勃與平謀,卒誅諸呂而立孝文皇帝。其語在呂后、孝文事中。
段意
寫周勃在漢初多次率軍平定叛亂,功績顯赫,特別在諸呂變亂中立下了誅呂安劉的蓋世之功。
注釋
[1]韓王信:戰國韓襄王的後代,曾隨劉邦入漢中,後被封為韓王。高祖六年謀反,投降匈奴。代:漢封國,都城在今河北蔚縣東北。
[2]霍人:古邑名,在今山西繁畤東北。
[3]武泉:古邑名,在今內蒙古武川縣。
[4]胡騎:匈奴騎兵。
[5]銅鞮(di):古縣名,在今山西沁縣西南。
[6]太原:古郡名,治晉陽,在今太原市西南。
[7]硰(sha)石:古邑名,在今山西靜樂東北。
[8]北:通「敗」。此指敗軍。
[9]樓煩:古縣名,即今山西寧武。
[10]平城:古縣名,在今山西大同東。
[11]太尉:漢代最高軍事長官,三公之一。
[12]陳豨(xi):趙相國,高祖十年謀反,自立為代王,治馬邑,在今山西朔州。十二年戰敗被殺。
[13]乘馬絺(chi):複姓人名。
[14]趙利:原趙國將領。
[15]雁門:古郡名,治所在今山西右玉南。 圂(hun):雁門郡守名。
[16]雲中:古郡名,治所在今內蒙古托克托東。遫(sù):雲中郡守名。
[17]靈丘:古縣名,在今山西靈丘東。
[18]盧綰(wan):劉邦同鄉好友,高祖五年燕王臧荼謀反被俘後,劉邦封盧綰為燕王。十二年謀反,被擊敗後投降匈奴。
[19]薊(ji):古縣名,在今北京市西南。
[20]渾都:又名軍都,古縣名,在今北京昌平西。
[21]上蘭:水名,即馬蘭溪,在今河北懷來境內。
[22]沮(ju)陽:上谷郡治,在今河北懷來東南。
[23]右北平:古郡名,治所在今遼寧凌源西北。
[24]遼西:古郡名,治所在今遼寧義縣。遼東:古郡名,治所在今遼寧遼陽。
[25]漁陽:古郡名,治所在今北京密雲西南。
[26]最:總計。
[27]二千石:俸祿為二千石的官吏。這裡指郡守。
[28]別:另外。指周勃不從高帝而獨立作戰。
[29]木疆:質樸剛強。彊:通「強」。敦厚:忠厚穩重。
[30]屬:通「囑」。
[31]東鄉坐:面朝東坐,意謂不尊重諸儒生和遊說之士。鄉:通「向」。
[32]趣:快。
[33]椎:直率。文:文飾。
[34]秉:把持。[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