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六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六歲,尚公主,不相中[1],坐殺人[2],國除。
原文
六歲,尚公主,不相中[1],坐殺人[2],國除。絕一歲,文帝乃擇絳侯勃子賢者河內守亞夫[3],封為條侯[4],續絳侯後。
條侯亞夫自未侯為河內守時[5],許負相之[6],曰:「君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為將相,持國秉[7],貴重矣,於人臣無兩。其後九歲而君餓死。」亞夫笑曰:「臣之兄已代父侯矣,有如卒[8],子當代,亞夫何說侯乎[9]? 然既已貴如負言,又何說餓死?指示我。」許負指其口曰:「有從理入口[10],此餓死法也[11]。」居三歲,其兄絳侯勝之有罪,孝文帝擇絳侯子賢者,皆推亞夫,乃封亞夫為條侯,續絳侯後。
文帝之後六年,匈奴大入邊。 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12],軍霸上[13];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14];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15]:以備胡。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柳軍[16],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17],持滿[18]。 天子先驅至,不得入。 先驅曰:「天子且至[19]!」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居無何,上至,又不得入。於是上乃使使持節詔將軍:「吾欲入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 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20]。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21],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22],改容式車[23]。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 曩者霸上[24]、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於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月餘,三軍皆罷,乃拜亞夫為中尉[25]。
孝文且崩時,誡太子曰[26]:「即有緩急[27],周亞夫真可任將兵。」文帝崩,拜亞夫為車騎將軍[28]。
孝景三年,吳、楚反。亞夫以中尉為太尉,東擊吳、楚。因自請上曰:「楚兵剽輕[29],難與爭鋒,願以梁委之[30],絕其糧道,乃可制。」上許之。
太尉既會兵滎陽[31],吳方攻梁,梁急,請救。太尉引兵東北走昌邑[32],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請太尉,太尉守便宜[33],不肯往。樑上書言景帝,景帝使使詔救梁。太尉不奉詔,堅壁不出,而使輕騎兵弓高侯[34]等絕吳、楚兵後食道[35]。吳兵乏糧,飢,數欲挑戰,終不出。夜,軍中驚,內相攻擊擾亂,至於太尉帳下。太尉終臥不起。頃之,復定。後吳奔壁東南陬[36],太尉使備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吳兵既餓,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擊,大破之。吳王濞棄其軍,而與壯士數千人亡走,保於江南丹徒[37]。漢兵因乘勝,遂盡虜之,降其兵,購吳王千金[38]。月餘,越人斬吳王頭以告。凡相攻守三月,而吳、楚破平。於是諸將乃以太尉計謀為是。由此梁孝王與太尉有郤[39]。
段意
從周亞夫被封為條侯敘起,着重寫其屯軍細柳時的整肅軍容和為將風度,以及景帝時亞夫平定吳楚之亂的卓越功勳。
注釋
[1]不相中:指感情不和。
[2]坐:因犯……罪。
[3]河內:郡名,治懷,在今河南武陟西南。守:郡守。
[4]條:漢縣名,在今山東德州南。
[5]自:此處相當於「在」。
[6]許負:人名,一個善於看相的老婆子。負:通「婦」。相之:為他看相。
[7]秉:通「柄」,權。
[8]有如:假如。
[9]何說侯乎:怎麼談得上封侯呢?
[10]從(zong)理:豎紋。從:通「縱」。
[11]法:法相。
[12]宗正:漢代掌管皇族事務的長官,九卿之一。
[13]霸上:古地名,在今西安市東灞河西岸的白鹿原上。
[14]棘門:古地名,在今陝西咸陽東北。
[15]細柳:古地名,在今陝西長安西南。
[16]之:到。
[17]彀弓弩:張開弓弩。
[18]持滿:拉滿弓。
[19]且:將。
[20]按辔徐行:控着缰绳慢慢走。
[21]介冑之士:穿鎧甲、戴頭盔的將士。介:通「甲」。
[22]為動:受震動。
[23]改容:面容變得嚴肅起來。式車:身子俯在車前橫木上,表示敬禮。式:通「軾」。
[24]曩(nang)者:此前,從前。
[25]中尉:掌管京城治安的武官,為九卿之一。
[26]太子:即後來的孝景帝劉啟。
[27]緩急:偏義複詞,指緊急情況。
[28]車騎將軍:地位僅次於上卿的高級將領。
[29]剽(piao)輕:勇猛迅捷。
[30]以梁委之:把梁國暫時丟給他們。梁:漢封國,都睢陽,在今河南商丘東。
[31]滎(xing)陽:漢縣名,在今河南滎陽東北。
[32]走:急行軍。昌邑:古縣名,在今山東金鄉西北。
[33]守便宜:謂堅持有利的戰略方針。
[34]弓高侯:指韓頹當,韓王信之子,漢文帝時從匈奴投漢,封弓高侯。
[35]後食道:後方的糧道。
[36]壁東南陬(zou):軍營的東南角。
[37]丹徒:古縣名,即今江蘇鎮江東的丹徒鎮。
[38]購吳王千金:懸賞千金捉拿吳王。
[39]梁孝王:景帝同母弟劉武。郤(xi):通「隙」,讎隙。[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